早睡早起能避免失眠上身?破解老年失眠的3大迷思

早睡早起能避免失眠上身?破解老年失眠的3大迷思

不少長輩為了改善睡不好的困擾,早早就準備臥床睡覺,卻翻來覆去睡不好,不僅整晚睡眠品質不好、還演變成失眠問題。要改善失眠,要怎麼做起?絕對不是早睡早起這麼簡單而已,老年醫學醫師沈政男破解3個最常見的失眠迷思。

辛苦了大半輩子,退休以後本來可以遊山玩水,輕鬆度日,卻有不少老年人為失眠所苦,經常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又睏又累,減損了吃喝玩樂的興致。

 

失眠不是重病,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實乃幸福熟齡的大敵。

 

怎麼辦?通常衛教文章寫到這裡,就會把治療一般失眠的方法套用在老年族群,比如先找到失眠原因,予以處理,並培養良好睡眠習慣,如果都沒效再吃安眠藥等等,這些衛教原則固然適用,卻遠遠不足。

 

老年人要改善失眠,最重要必須先矯正關於老年失眠的幾個迷思。

 

迷失一:過度擔心失眠帶來的併發症

 

首先是過度擔心失眠的併發症。一直有醫學專家說,「失眠恐影響血壓、心臟、腦血管,導致中風!」於是一、兩天沒睡好,覺得頭暈、肩頸僵硬,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血壓衝高?趕緊量血壓,結果越量數值越高,也越來越不安,導致晚上更不好睡。

 

確實,長期失眠對心血管可能不利,但這方面的研究都只是初步資料,到底是失眠者比較容易得心血管疾病,還是本來心血管不好的人就容易失眠,因果關係尚待釐清。

 

其實失眠帶來的最大損害,就是失眠本身的痛苦,而非別的;如果因為擔心失眠的後遺症而睡得更不好,只會更傷身。

 

因為過度擔心失眠影響身體健康,於是有不少老年人晚上看完鄉土劇就早早就寢,想說把睡眠養足,但一個老年人怎麼可能從晚上七、八點睡到早上五、六點?

 

一晩下來躺了超過十個小時,結果不是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是半夜頻頻醒來上廁所,實際睡著時間只有六、七個小時或更少。

 

其實老年人的睡眠需求比年輕時會少一到兩個小時,比如你年輕時一天睡七小時便足夠,那麼老了以後好好睡個五、六時也就不會太少。

 

要改善失眠,最好的方法之一是白天不要補眠,尤其前一晩若睡不好,很容易第二天撐不住而補眠,導致當晚更不好睡。

 

人腦有一個睡眠時鐘,你一天睡多少是固定的,如果白天用掉了,晚上就會扣除。

 

迷失二:中午就該躺床休息,減少膝蓋和脊椎負擔?

 

然而老年人常有一個錯誤觀念,也就是中午該躺床休息,讓膝蓋與脊椎減少負擔,骨頭才會勇健,甚至有人因為被診斷膝關節或什麼關節退化以後,本來該晨運都不敢去了,整天窩在家裡,當然晚上睡不著。

 

其實能不能運動、該做什麼運動,必須詢問醫師,而非想當然爾,否則顧得了膝蓋卻害了整體身心健康,反而得不償失。

 

迷失三:安眠藥吃了會上癮、導致失智?

 

最後一個迷思是「安眠藥吃多了會上癮、會失智」,於是嚴重失眠好久也不敢吃藥,或者自行胡亂調藥,當然無法改善失眠。

 

對於急性失眠,比如臨時壓力造成入睡困難,吃點安眠藥讓白天有精神應付日常活動,改善以後便減量或停掉,根本不必擔心上癮,更不會導致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