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背痠痛「整脊」有用嗎?9成患者訓練2肌群,成功擺脫「下背痛」困擾,找回肌肉力量

慢性腰背痠痛「整脊」有用嗎?9成患者訓練2肌群,成功擺脫「下背痛」困擾,找回肌肉力量

下背痛除了明顯的突然外力受傷之外,大多是慢性發炎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常常一開始是支持脊椎穩定度的肌肉、韌帶拉傷或痠痛,變得沒有力量,再慢慢進展到脊椎的椎體本身產生結構性改變,像是椎間盤突出、骨刺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等。

 

最近有一個朋友早上起床時,腰閃了一下,之後疼了一個多星期,幾乎什麼事都無法做,他自己推測是床墊太軟了,聽專家建議後,連忙換了一個只有五公分厚的墊子。

 

其實下背痛可以算是流行病了,因為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背痛的經驗,尤其對我們牙醫師而言,肩膀腰背的痠痛,應該算是職業病了。

 

下背疼痛不會要人命,但是很煩人但似乎又很難改善,這可以從下背痛是同一年用健保卡看同一個疾病就診數量排行第一可以看出來。

 

下背痛最常見是因為椎間盤突出或長骨刺,往往讓人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只有平躺時才稍微好一點,因為站著時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是平躺的人的二到四倍,坐著時更是平躺的四到八倍,有人會穿戴護具,是為了彌補腹背肌力不足,減少腰椎受力,可是假如長期使用,可能反而會讓腰部及背部的肌肉力量降低或逐漸僵硬,所以也不能隨意使用。

 

護腰跟護膝一樣,應該都只是在急性狀況時使用,不能長期配戴。比如急性肌肉拉傷,急性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腰椎神經導致坐骨神經痛等等,如果是慢性下背痛,應該找到原因,對症治療。

 

下背痛是什麼原因造成?

 

下背痛除了明顯的突然外力受傷之外,大多是慢性發炎或長期姿勢不良造成,常常一開始是支持脊椎穩定度的肌肉、韌帶拉傷或痠痛,變得沒有力量,再慢慢進展到脊椎的椎體本身產生結構性改變,像是椎間盤突出、骨刺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等。

 

因此,對於平常的腰痠背痛不要掉以輕心,以為買個中藥貼布貼一下就沒事,最好要檢視自己的坐姿,因為這種反覆的腰痠背痛通常來自於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當然,有時候是彎腰,扭轉腰部或提重物時傷到。

 

我們現在的生活形式真的很容易一坐下來就是一、二個小時,甚至三、四個小時都沒離開座位。在上班工作時或許是不得以,但是下班了,或退休後我們也常坐在電腦前上網或追劇,一集又一集,二、三小時一晃眼就過了,而我們身體卻一動也不動。

 

延伸閱讀:

肌肉痠痛、下背痛甚至落枕!物理治療師給3招,300秒就能舒緩、預防肩頸僵硬

 

我們日常生活的姿勢大多是前傾為主,不管是滑手機,打電腦,看書,看電視或坐著聊天,假如只是肩胛骨向前彎,但是胸椎沒有挺起來,就會拉扯到背後的肌肉,久了背肌就會彈性疲乏,容易痠痛。挺直身體才會減輕脊椎的負擔,我們通常會以為抬頭挺胸很費力,其實剛好相反,站姿、坐姿愈直,脊椎的壓力愈小,身體會愈舒服,連帶精神也會愈好。

 

專家建議我們每坐二十到三十分鐘,就要起來走一走,動動肩頸腰背,緩解一下腰部累積的壓力。這話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做到卻不容易,或許可以用碼表計時器的倒數來提醒自己,每次坐下來之後就按下,二十分鐘到了鬧鈴響了可提醒自己動一動。

 

有人因為腰痛,所以反而不敢做太大的動作,其實在急性的疼痛緩解後,一定要勉強自己把腹肌及背部的肌肉練起來,同時加強肌肉的耐力與柔軟度,據專家說,百分之九十的下背痛患者,持續運動四個星期以上,就有機會擺脫下背痛的困擾。

 

為什麼肌力鍛鍊重要,是為了防止因腹背這些所謂核心肌群力量不足,而導致脊椎結構性改變,因為強健的肌肉才能將整串脊椎骨保持在正常的位置,否則年紀大了,除了變成駝背不好看之外,還會產生一系列身體健康的退化。

 

下背痛就去整脊?

 

不過對於腰背的疼痛,身邊倒是有不少朋友在見證者的推薦下去整脊,這在台灣算是沒有專業檢定的另類療法,但是在歐美、加拿大、紐奧等數十個國家倒是有經由國家認證的人員為病人治療背部骨骼肌肉神經系統。但是在台灣因為常和民俗療法的鐵打損傷與推拿混在一塊,良莠不齊,不時就傳出骨折、四肢癱瘓或者中風的新聞,令人擔心。

 

台灣有些整脊治療還誇大宣傳除了可以治背痛,還能治氣喘,腸胃道、頭痛、過敏……等症狀都有療效,簡直算是可以治百病了。

 

但是以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整脊只會對因神經骨骼肌肉系統方面,如落枕、急性下背痛、坐骨神經痛、腰扭傷……有比較好的療效,而且要儘早治療才有效,若半個月後變成慢性疼痛治療效果就比較差。

 

安全的整脊應該不會痛,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在矯治後頭幾天會有些痠(是痠,並不是痛),這是因為在經過調整後,原先沒有用到的肌肉必須重新出力時,剛開始比較容易痠。

 

其實不管是去整脊,還是到醫院看西醫,都只是治療一時的疼痛,最終還是我們要常常提醒自己姿勢要正確,我覺得,只要想到失能的長壽是天譴,而老後的生活品質來自於能走能跳、行動自如不靠別人,就會甘願地保持良好的坐姿與站姿。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偉文隨筆」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