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節食造成食慾不穩,當心走向「暴食」前奏!觀察5種食慾變化,用3技巧好好吃飯,健康瘦

胡亂節食造成食慾不穩,當心走向「暴食」前奏!觀察5種食慾變化,用3技巧好好吃飯,健康瘦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首先,我再說一次:「飢餓感和不正常的進食信號是來自大腦,而不是腸胃。」所以,被不良食欲控制的人會清楚地知道,「我其實不餓,明明不想吃,但一開始吃就沒辦法控制自己不停地塞進食物。」、「我吃的行為跟我大腦想的不一樣,明明只想吃三口,但卻吃了三口又三口,明明胃已經被填滿了,嘴上卻還停不下來。」

 

我曾對有暴食困擾的人做過問卷調查,也從經手過的案例裡總結了以下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過度節食造成飢餓素分泌

 

如果人生一直在節食,熱量、營養持續存在缺口,造成身體虧空,那身體就會釋放瘋狂吃東西的信號—飢餓素大量分泌。

 

所以,大部分人的暴食是因節食引起的。「節食」可以理解為,長期持續的熱量攝取低於身體的基礎代謝率。

 

飲食習慣不好,喜歡吃甜食或者高碳水

 

這會讓血糖忽高忽低,而這個過程會使大腦產生假性飢餓感。持續高碳水飲食引發胰島素拮抗,也會讓人食欲旺盛。

 

來自於心理層面

 

我觀察大部分人的暴食困擾來自心理層面。

 

過度壓抑食欲

 

吃東西很喜歡強調「我吃完這一頓(口)就不吃了」,但這樣反而會刺激身體抓緊這一次機會狂吃不止,這就是克制型強化食欲

 

太在乎體重的數字

 

我曾經做過一個問卷調查,有140 多位暴食者參加,問卷中一道題是這樣的:「變成瘦子,我的人生就圓滿了。這個欲望從1 分到10 分,你選幾分?」結果75% 以上的人選了8 分以上。這說明大家對「瘦」這件事情太過重視了。

 

缺乏緩解負面情緒的能力

 

很多人太在意體重,只要看到體重有一點點增加,就會焦躁不安,而他們解決焦躁的方法就是「吃」。

 

如果能有更好的緩解負面情緒的能力,或是剛好處於一個忙碌、充實又開心的環境中,那麼暴食多半就不會發生。

 

但如果生活中經常被一些煩心事困擾,就容易引發暴食。

 

這是因為人體有一種大腦保護機制,當人感覺受到傷害的時候,大腦就會像安慰孩子一樣,讓人去吃點東西。

 

有不少這樣的實驗,先讓被試者受到極端驚嚇,再向被試者提供各種美食,結果都顯示,這時候被試者會比平常吃得更多。

 

不良習慣是自小養成的

 

有一部分人的暴食困擾是因為家庭教育問題,他們被迫失去了對飢飽的感知能力。

 

比如,飯吃不完會挨打,或從小被父母逼迫著吃東西,一定要吃完他們所認為正確的量,或自己沒有挑選食物種類和數量的機會等。這樣的孩子從小就與食物的關係不好,長大後吃東西也會有強迫性吃完、吃很多的傾向,最終引發暴食。

 

對食物認知的偏差

 

其實,食物就是食物,嘴巴吃進去,身體吸收營養,廢物被排出體外。這是身體的自然索求。

 

但對某些人則不然,認為工作辛苦了要獎勵自己好好吃一頓、瘦身突破瓶頸期了要獎勵自己吃一頓、開始瘦身了先對自己說「等我瘦身成功了一定要好好吃一頓」等,這都是「預謀型強化食欲」。

 

所有類似的這些想法,都是與食欲穩定背道而馳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認知偏差, 比如吃×××不長胖、吃×××能變瘦等。

 

可是其實食物根本不存在「吃了能變瘦」的意義,這代表你沒正確看待食物與你的關係。

 

對食物的認知偏差會帶來行為偏差,行為偏差會導致進食障礙,也就是暴食或者厭食。比如,一個人喜歡吃又怕胖,於是就出現了嚼吐或催吐這種行為偏差—先在嘴裡咀嚼,然後不吞下去反而吐出來,或吞下後再吐出來。

 

可這是一種作弊行為,對這行為上癮,可能會導致瘋狂暴食或是身體不知道飢飽感。或是導致你開始厭食,一吃就吐。

 

身體一但失去和食物之間的關係,就可能會引發激素的代謝問題。

 

如何走出暴食怪圈

 

要解決暴食問題,關鍵是要先找對原因。

 

大多數人以為要克制食欲和改善暴食,應該要「忍」,以為靠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

 

事實上,出現了暴食問題就說明你的意志力已經沒辦法和身體抗衡了。食欲才會像洪水般無法抵擋,需要做的是從根本修復生態。

 

1. 改變認知

 

暴食必須解決,而且要在發生之前趕走它,或者在發生當中解決它、阻止它。

 

暴食就像一個家暴男,如果你不跟他徹底決裂,他就會階段性地傷害你、困擾你一輩子。對付家暴男,很難只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

 

對付暴食也是如此,所以,你需要夥伴,可以和你最信任的人分享困擾,讓他來幫你。最好是找專業的醫生協助暴食問題。多看如何解決進食障礙的書籍來自我幫助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先找出觸發你暴食欲望的原因,再解決食欲背後的問題。

 

我把引發食欲的原因大概分成以下幾類。

 

激素型暴食

 

激素濃度不穩定的時候,比如經前或者經期,人會想要吃東西。

 

這時建議吃一些富含鉀和鎂的食物,如海苔、黑巧克力、酪梨等;或者直接補充鎂和鉀營養品,每天各500mg 以上。

 

有助於舒緩情緒和提升血清素濃度,想吃東西的欲望也會有所緩解。

 

焦慮型暴食

 

如果因為工作、感情、學習或其他原因而情緒焦慮,那這種焦慮就很可能會觸發暴食。

 

這種食欲叫作補償性食欲,是身體處於「自我安慰」狀態時發出的進食信號。吃東西可以分泌讓人開心的多巴胺,如果不想藉吃緩解,也可以利用其他途徑獲得多巴胺來補償身體。

 

比如,寫出一個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20 件隨手可做的小事清單,可擼貓、遛狗、歡唱、旅遊、運動等,都可以寫進清單裡,只要自己覺得有用就行。

 

可能這些小事帶來的衝擊感沒有大吃大喝那麼強,但這個清單可以一直更新,慢慢地你就會知道自己做什麼會開心,也就能知道如何對自己好了。

 

另外,不管有沒有暴食問題,你都必須明白,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比如焦慮、悲傷、憤怒、恐懼,要有跟情緒相處的能力。情緒是可以流動的,即便焦慮的事並沒有得到解決。

 

比如,工作讓你特別焦慮,但突然看到窗外的落日餘暉、樹影搖動,或者接到好朋友的問候電話,你的情緒就開始流動了。

 

所以,本著這個原則,你在情緒上來想吃東西的時候,就告訴自己:

 

事情解決不了就算了,過一會壞情緒就流走了。

 

如果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選擇吃,有的人吃完了之後會更難過,覺得自己破戒不自律,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

 

空虛型暴食

 

很多人週末在家什麼都不想做,不想收拾、不想學習、不想工作、不想社交,就想閒在家裡吃東西。

 

空虛、無聊的感受會催生補償性食欲。

 

對應這種空虛型暴食,大家也可以參考上面的清單法,我也很建議逛逛菜市場或是人多的地方走走,感受一下最真實的人間煙火氣。

 

很多人的空虛感來自於想要的有好多好多,可是又覺得活不好當下,而人間煙火就是最好的當下。

 

虧空型暴食

 

身體虧空型暴食的表現有持續性營養不良和熱量低等。

 

這些人腦子裡每天都想著都是要節食、要克制食欲,但又會無法控制地想著各種美食,他們離暴食只差一個爆發點。

 

這種暴食的解決方法就是,吃吧!持續一段時間地吃好、睡好。

 

我最推薦的是:如果你曾經是一個吃得很開心的人,比如,小時候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做的東西你喜歡吃,也吃得很開心,那現在就按照那時候的飲食習慣來吃,幫助身體找到安全感。

 

特定壓抑型暴食

 

特定的暴食是因為過度壓抑造成的,比如過度壓抑碳水攝取等。

 

拿我來說,我本來對碳水既不喜歡也不討厭,可是自從我決定選擇低碳水飲食或者生酮飲食的那一天起,我就開始喜歡它了。

 

瘋狂壓抑自己對某種食物的欲望,反而會適得其反。

 

所有能擺上餐桌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只是很多人出於體重管理的需要和健康訴求,不得不選擇性地吃。

 

面對特別喜歡卻需要克制的食物,我們可以先問自己:「我需要吃它嗎?」

 

自然界沒有任何生物吃東西是為了「好玩」,都是有需要才去吃的。

 

現在所謂的「離不開」的食物,幾乎都是非天然的加工食品。有的人說水果總不是吧?可事實上,我們現在能吃到的水果很多都是人工培育的高糖、多肉品種。

 

其實,想要暴食某種特定食物,可能本質上是迷戀口感。

 

有了這種打從心底的認知,要戒掉暴食或嘴饞才會比較容易。

 

所以,每次想要暴食某種特定食物時,可以反覆問自己:「我需要吃它嗎?」當明白不需要時,我們就會理性很多。

 

也可以儘量創造不與它接觸的機會,也就是別購買,從環境上規避。

 

總結一下,除了情緒性食欲、補償性食欲,其他的食欲幾乎都來自認知,比如誤認為「少吃能瘦」,所以才會壓抑食欲、節食,因而觸發食欲。

 

為什麼有的人會情緒性進食,有的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卻完全不想吃呢?我的分析是,如果曾經在一次情緒不好的時候吃了點東西並感覺舒服了,那麼你便習得了這種方法。

 

或者,如果小時候你在哭鬧的時候,父母都習慣用一點零食、糕點來解決你的情緒問題, 那麼你便從小習得了這種方法。

 

所以,想解決關於食欲的「洪水」,上游究竟應該種什麼品種的樹,你得自己分析,按照這樣的思路舉一反三。

 

這對於修復你和食物的關係、和身體的關係,是大有裨益的。

 

2. 暴食發生過程中如何停下

 

這裡介紹幾個簡單的方法。

 

控制心率法

 

這個方法來自「自控力訓練」的心理實驗。

 

有時候我們覺得暴食行為已經失控了,但真正的失控是有一些生理指標的,比如心率加快。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已經開始暴食了,可以先測一下心率。

 

正常狀態下人的心率是60 ~ 100 次/ 分鐘,如果這時已經達到了110 次/ 分鐘甚至120 次/ 分鐘,那就先解決心跳過快的問題。

 

可以透過做深呼吸,把一呼一吸控制在15 秒左右來降低心率。

 

此時我們沒有控制食欲,而是在控制心率,如此既可轉移注意力,又能在監測心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打斷暴食行為。

 

關於這個方法我也分享過短影片,很多學員親測後都表示非常有效。

 

環境改變法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改變環境是更好的做法。

 

出門走走、逛逛菜市場,逛逛樓下的街區,和鄰居聊聊天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行為干預法

 

塗口紅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許多女生吃飯,吃飽了就開始補妝、塗口紅。所以,塗口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行為暗示:告訴身體已經吃好了,沒有食欲了。

 

以此類推,刷牙也是。

 

因為刷牙的場景是在睡前,刷牙後就不會再吃東西了,這也屬於一種行為暗示。

 

所以,如果意識到又開始暴食了,那就去刷牙吧。如果外出不方便刷牙,可以隨身攜帶便攜漱口水來代替,也有一定的效果。

 

當然,以上這些方法有一個最大的阻礙,那就是心理暗示。

 

其實,很多人在暴食時,是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暴食的,但是他們會一直暗示自己:「我就吃這麼一次。」、「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吃了! 」、「我明天就斷食。」、「我接下來斷食3 天。」等等。所以暴食永遠在循環,從未被打斷過。

 

但只要成功改變過一次,就會產生信心,怕的是一直不開始改變。

 

每次干預成功後,記得表揚自己、肯定自己,之後的狀態會越來越好。

 

3. 暴食結束後要做什麼

 

很多人無法在暴食開始前或者暴食發生時進行干預,但如果在暴食結束後能好好調整,也是可以防止下一次暴食再發生的。

 

如果身體和體力允許,可以做一些輕量的運動,幫助穩定血糖,比如散步。如果真的吃太多,腸胃負擔過重,可以服用一些營養品和藥物促進消化,但絕不能吃瀉藥喔,因為吃瀉藥等同於在撕裂你和食物之間的關係。

 

暴食後最常伴隨的情緒是後悔、懊惱、羞恥和極度難過,甚至瞧不起自己。

 

很多學員跟我說:「楊老師,我每次暴食後都會斷食,但在斷食後又會再一次暴食。無限循環。」這就是典型的暴食後遺症。

 

但這樣做直接導致了兩個後果:一是當下抓住一切機會多吃,二是採取了錯誤的補救措施,也就是暴食後過度斷食。

 

既然有暴食的問題,那就不適合採取任何斷食行為,相反,要做的應該是接納,放鬆心情,當天晚上好好睡覺,不去想任何與補救有關的事情。

 

休息好之後要做的,就是認真規劃從明天開始如何正常好好吃飯。

 

如果由於昨天吃多了,早上腸胃不舒服,那可以不吃早餐,或者喝一杯無糖銀耳湯。

 

從中午開始正常吃飯,千萬別想著昨天吃多了所以今天要斷食。

 

很多人的循環暴食就是從暴食第二天斷食開始的。

 

我認為「暴食挽救」其實是最要不得的。

 

如果挽救的方法有用,那麼下一次暴食就一定會發生,而且在暴食的當下你會想著,反正可以事後挽救,那麼當下的暴食非但不會停止,反而會讓自己吃更多。

 

所以,暴食後要思考如何好好吃飯、定時定點吃飯,恢復正常人吃飯的節奏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身邊有一個與食物關係最好的人,可以多與他一起吃飯。

 

如此,我們可以模仿會享受吃東西的人吃東西,但不能簡單、粗暴地去讓身體挨餓。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穩瘦:培養你的「瘦商」,觀念對了就順便瘦了》,幸福文化出版,楊沁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