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獨立自主、感恩、自在的有趣老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有想做的事就不要遲疑

做個獨立自主、感恩、自在的有趣老人!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有想做的事就不要遲疑

最近接連有兩位同事屆齡退休,回想起我當年擔任科主任時,兩位都還是住院醫師,這才猛然警覺到自己已退休十六年,剛好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年數。

我不禁思索:在這漫長又覺得像轉眼而過的十六年「社會大學」中,除了持續寫兩個專欄文章,希望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梁之外,七十五歲的我還學到了什麼?

 

一、順應老化,珍惜目前的身心狀況

 

我覺得「七十歲」是個分水嶺。

 

六十~七十歲雖然年歲稍長,但並不覺得心智與體力衰退,反而因退休或卸下責任,手上有大把時間而過得輕鬆且充實,如揪團旅遊、上各種成長課程和培養新興趣等。

 

過了七十歲,大小病痛逐漸出籠,甚至嚴重到必須放棄原本喜愛的活動。例如我們十五位成員的小高爾夫球隊,三十年來,有隊友往生,也有人因失智或其他疾病而不能再揮桿,疫情期間,球隊已處於休眠狀態。這讓我想到「人生七十才開始──生病」,也領悟到以後的日子,身體可能會不斷地出現狀況。

 

因此,「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有想做的事就不要遲疑。」

 

有親友邀約聚餐或旅遊,只要時間許可就參加,但難度高的攀山涉水活動則需斟酌。如想獨處看書、寫作、散步或追劇,也很好。

 

七十歲之前,以開發新興趣、新潛能為主。

 

七十歲以後,則致力於保持體能、集中精力,發揮自己原有的強項與興趣,成就自我。

 

二、結交年輕朋友,替生活注入活水

 

年過七十,雙親可能往生,手足也同老,兒女則為事業打拚或是有自己的生活。同溫層的老友雖然是個舒適圈,但也不要忘了結交新朋友,才不會與社會脫軌。

 

例如同是高爾夫球隊,另一個四十四位成員的球隊,雖然時有隊友退出,但也有年輕人加入,增添活力。又如我參與多年的一個女性成長團體,也不時有年輕社友加入,帶來新視野。當然,自己更不要輕易退出。

 

三、終身學習,以科技養老

 

腦有可塑性,用進廢退,就像重訓的訓練肌力,腦細胞也是愈用愈靈光。

 

 

因此,年過七十歲,即使學得慢一點,但有的是時間,只要有耐心,隨時可以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網,善用各種通訊軟體,如LINE、電郵、臉書或視訊等,和親朋好友們互動,並與世界接軌。

 

四、正面思考是最強的保護傘

 

一位八十歲的好友因第一期乳癌接受手術後服藥,接著出現乾眼症及膝蓋退化而疼痛。

 

她感嘆:「怎麼老了才在生病!」

我鼓勵她:「幸好是活到老才開始生病。」

 

與畢業已六十二年的十二位小學同班同學聚餐時,大家輪流發表感言。大多數的人都有些病痛。其中有一位同學兩側大腿骨折,歷經手術及一年多的復健,而能慢慢地走來聚餐。她說:「沒有臥床餘生,很感恩。」

 

從我們這群同學身上可知,基因、環境與機遇的影響顯而易見。例如有一位聲如洪鐘,中氣十足,沒有任何疾病,住員林的她每天健走藤山步道。還有一位動作靈活,外貌年輕,看似是我們的晚輩。

 

但不管是當家庭主婦、努力拉拔兒孫長大,或是做上班族,還是事業有成,如今都滿足、感恩,覺得自己好命,甚至會幽默自嘲。大家一致的志願是:做個獨立自主、感恩、自在的有趣老人。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寶瓶文化出版,劉秀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