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有錢人

顯示第 22123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261

退休金規劃12-3/存退休金,一定要「專款專用」!40歲起這樣做,退休後每月多領2萬元

tCol 2019-04-15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3/存退休金,一定要「專款專用」!40歲起這樣做,退休後每月多領2萬元

「我每一個月應該要存多少錢,退休以後才會夠用?」愈來愈常遇到「不瞻前也不顧後」的人來詢問退休金準備的問題,我要再三強調,退休生活是很主觀的事情,要談這個話題之前,要先能清楚回答幾個問題:「你想要過什麼樣生活?」「你現在擁有多少資源?」「你有多少的時間可以準備?」

閱讀更多

吳念真/痛罵自己的孩子,是心疼到底有沒有能力把他們養大

tCol 2019-04-12

吳念真

吳念真/痛罵自己的孩子,是心疼到底有沒有能力把他們養大

有一回上山找紅鳳菜,當我撥開濃密的茅草叢時, 眼前忽然出現兩個光溜溜、白晰晰上下交疊起伏著的身體。 那兩個人也許受到驚嚇吧,當下停住動作,不知所措地看著我。

閱讀更多

罹癌後才發現保險不理賠?癌症險一定要這樣買!

tCol 2019-04-12

小花平台保險+

罹癌後才發現保險不理賠?癌症險一定要這樣買!

食道癌連續奪走了藝人安迪及裕隆董事長嚴凱泰的性命,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也讓民眾更關心食道癌等癌症相關議題。食道癌有多可怕?每年新增約2千名食道癌患者,治療後的5年存活率不到20%。

閱讀更多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tCol 2019-04-10

第三人生任我行-施昇輝

退休後,千萬別被錢綁架!可幫子女「小錢」、別隨意給「大錢」,劃清界線才能開心花

老了之後,對錢能看開的人,應該都是經濟無虞的人。對錢看不開的人,可能很有錢,也有可能沒有錢。​我的基本態度是先善待自己,行有餘力再為子女著想,但很多人卻反過來,事事先想到子女,剩下的才給自己。

閱讀更多

退休金規劃12-2/1500萬夠用嗎?60歲想退休,40歲起你該「這樣做」

tCol 2019-04-08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2/1500萬夠用嗎?60歲想退休,40歲起你該「這樣做」

我以前在電子業工作時,當時同事、朋友們個個年輕,覺得人生無難事,但工作又爆肝,於是多人都想賺飽提早退休。在那黃金時期,大家隨便勾勒的願景,設定的條件通常是50歲以前賺到一億元以上。等到成熟一些,才發現能夠達標的人,全台灣佔比實在太低,只有少數高階主管透過上班成為億元戶。

閱讀更多

葉金川/年齡只是個數字,想做就去做!享受退休生活的16個秘訣

tCol 2019-04-03

葉金川

葉金川/年齡只是個數字,想做就去做!享受退休生活的16個秘訣

本來我想寫的是「人生的下半場」;但是,究竟人生的下半場什麼時候開始?人生如果是一場棒球賽,大部份人會在第7局碰上關鍵的一局,但是常常第九局才是最好看的那一局;就如同人生沒有絕對的高峰,也沒有所謂的下半場可言,最後一局、最後一棒也可能逆轉勝。

閱讀更多

想要變有錢?這7個錯誤讓你離百萬富翁愈來愈遠!

tCol 2019-04-01

林韋伶

想要變有錢?這7個錯誤讓你離百萬富翁愈來愈遠!

談到百萬富翁,我們都知道他們有兩項共同特性。首先,清楚掌握自己的錢從哪裡來、跑哪裡去;第二,知道累積財富時絕對不能犯的7個錯誤。如果你也想躋身百萬富翁俱樂部,當然要向這些超級富翁,像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學習。

閱讀更多

林靜芸/我從有錢人身上學到:簡單生活,才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tCol 2019-03-14

林靜芸醫師

林靜芸/我從 有錢人 身上學到:簡單生活,才能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

瑞典傢俱龍頭IKEA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最近逝世,他17歲創辦IKEA,主打經濟實惠價格,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坎普拉身價587億美元,財富位居全球第八位。他的生活和消費歡念卻極度節儉,並沒有因為賺大錢而揮霍。出門開舊車,坐經濟艙,甚至自己帶便當上班。

閱讀更多

退休金規劃12-1/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5張表格輕鬆搞定!

tCol 2019-03-11

樂透人生─吳家揚

退休金規劃12-1/退休想過好生活,理財規劃怎麼做?5張表格輕鬆搞定!

簡易而言,退休金規劃分為四大步驟:1.估計退休後生活資金總需求。2.計算已經擁有的退休金準備。3.算出還需要提撥的退休準備金。4.填補退休金缺口。每個人狀況和需求不同,差異極大。

閱讀更多

實現買房、帶家人旅行,還存到百萬退休金!主播王軍凱: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這件事

tCol 2019-03-05

林雅惠

實現買房、帶家人旅行,還存到百萬退休金!主播王軍凱: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這件事

如果你理性的把消費進行檢視,依必需品、享受品、可延後品、可放棄品分類,你會發現當心理發生變化,消費行為就會產生改變。思考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時,我們有兩個選項,一個是「讓錢控制自己」,另一個是「自己主動控制錢」。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