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堅定

顯示第 27128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專訪/為每分每秒賦予意義:天梭表全球總裁 攜手中華隊為亞運加油!

tCol 2018-08-21

邱璟綾

專訪/為每分每秒賦予意義:天梭表全球總裁 攜手中華隊為亞運加油!

2018年雅加達亞運正如火如荼地開打,對運動選手而言,輸贏往往在一肩之距或毫秒之差,多少運動迷守在電視機前,讓情緒隨著賽事起伏,而在眾多運動迷之中,有個滿頭華髮的身影認真關注賽事,時而振臂歡呼,時而因為些微差距為選手捏把冷汗。

閱讀更多

為了老後好,別當「兒孫提款機」!三道預防針打下去,讓彼此幸福、擁美好第二人生

tCol 2018-07-20

愛長照

為了老後好,別當「兒孫提款機」!三道預防針打下去,讓彼此幸福、擁美好第二人生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學會在社會上生存,能養得起自己,必須要付出相對的勞力和心力去獲得,孩子不會認為養成專業能力、培養理財觀是重要的,自然也就會把父母當提款機。一旦習慣養成,父母就離下流老人不遠了。

閱讀更多

侯怡君爆懷孕秘婚蕭大陸!昔談母「重男輕女」終釋懷:謝她有力氣罵我,讓我能孝順她

tCol 2018-07-17

愛長照

侯怡君爆懷孕秘婚蕭大陸!昔談母「重男輕女」終釋懷:謝她有力氣罵我,讓我能孝順她

20210609編按:藝人侯怡君5月中在臉書po出蕭大陸煮飯的背影照,並發文放閃:「小時候媽媽常說,廚藝不好以後怎麼嫁人,我心想:『找個愛煮飯的不就好了嗎?』」她說不是自己笨,是她根本不學,「教了我20年依然學不會」。43歲侯怡君和66歲蕭大陸愛情長跑20年,侯怡君今年初才鬆口會找空檔登記,不過卻在上個月母親節臉書發文時,特別標注了#謝謝先生的陪伴與給媽咪的大紅包,直接給了蕭大陸「先生」名分。不過9日《鏡週刊》爆出,兩人其實3年前就已經結婚,會選在現在公開,是因為侯怡君這3年來打了無數的排卵針,終於成功受孕,而且她最想要是女兒,如果能夠是雙胞胎更好。昔日侯怡君接受專訪時表示,自己的媽媽是傳統思想,一直無法拋棄重男輕女的想法,後來因爲腦傷,仍然常將「生女兒沒用」掛在嘴邊,但侯怡君已經沒有怨懟。現在即將為人母親,她還是堅信男生女生一樣好,只要健康就好!

閱讀更多

還要追夢30年!風潮音樂創辦人:不忘記最初的自我

tCol 2018-07-16

邱璟綾

還要追夢30年!風潮音樂創辦人:不忘記最初的自我

在台灣,無論喜歡心靈、自然旋律或原住民音樂,一定可以看見風潮音樂,創辦人楊錦聰在流行音樂領導的唱片界中,帶領風潮走出自己的路。他認為,自己就像洋蔥,愈旱熱的環境長得愈好,在潮來潮往之際帶著風潮站穩浪尖,為更多喜愛音樂的人圓夢。

閱讀更多

照顧失智母辭工作、耗盡積蓄 善用喘息補助找回人生

tCol 2018-07-09

邱璟綾

照顧失智母辭工作、耗盡積蓄 善用喘息補助找回人生

「我需要協助……」105年8月週五的傍晚,55歲的張瑋庭因為長期照顧失智症的母親身心俱疲,連續好幾個夜晚都沒辦法入眠,疲倦、難過甚至憤怒的情緒揉雜成一股重量,狠狠地把她壓倒在地。

閱讀更多

黑布縫國旗 蒙眼操軍槍 蘇祈麟10年血淚告白

tCol 2018-06-21

陳亭均

黑布縫國旗 蒙眼操軍槍 蘇祈麟10年血淚告白

在世界儀隊錦標賽奪得滿場喝采,蘇祈麟為撒手鐧取名「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名字「中二」,卻藏了10年裡笑中帶淚的辛勤付出。

閱讀更多

你快樂嗎?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內在的安定感!

tCol 2018-06-08

梁冬說莊子

你快樂嗎?真正的快樂,是一種內在的安定感!

孔子說:「古代的人,會隨著物的變化,安住於當下,他的內心是不動的;而現在的人,內心遊移不定,會隨著身外之物的起承轉合晃來晃去。」

閱讀更多

養雞拚林下經濟  大武部落再造山中傳奇

tCol 2018-06-07

勵心如

養雞拚林下經濟 大武部落再造山中傳奇

屏東霧台鄉的山區部落,曾歷經八八風災摧殘,對外交通一度中斷,卻未了斷當地居民對家鄉的信念。走過近十年的重建之路,終於在海拔一千公尺處的大武部落,打造另一世外桃源。

閱讀更多

減肥別碰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可能引發4大健康隱憂

tCol 2018-05-24

華人健康網

減肥別碰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可能引發4大健康隱憂

碳水化合物能少就少?現代人為了減重,常常刻意避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日前一份研究又發現,女性長期攝取太多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可能導致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報到,無疑讓人更有理由去抗拒碳水化合物食物。然而,碳水化合物真有這麼差勁嗎?營養師告訴您這類食物吃太少,可能有4大健康隱憂!

閱讀更多

「父親的死教會我的事」看遍生死…安寧醫師的深情告白

tCol 2018-05-10

遠流出版

「父親的死教會我的事」看遍生死…安寧醫師的深情告白

在安寧療護的現場, 免不了要面對各種臨終的場面。以我來說, 每年就必須與一百二十名以上的患者道別。從事安寧療護經過了約八年, 我開始相信「應該盡可能讓家屬參與患者的臨終」,也以此為目標而努力。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