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諮商

顯示第 29130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300

他70歲罹癌不請看護...竟是為太太留遺產!「可以的話,要為太太和孫子多活一天!」

tCol 2019-12-25

吳宛育

他70歲罹癌不請看護...竟是為太太留遺產!「可以的話,要為太太和孫子多活一天!」

醫療團隊治療趙伯一段時間了,但七十多歲虛弱易跌倒的高危險病人,明明需要有人陪在床邊,他卻一直拒絕聘請看護,護理師只好照會我,前去看看他。原來趙伯拒絕僱請看護,是因為捨不得花錢。但我探詢了一下,國文老師退休、有退休金、有不動產等等,經濟狀況不至於太差,但趙伯就是不想花這個錢。

閱讀更多

百歲母親倒下後,一位老醫師的心痛告白:再多的醫療,都只是為了給別人看「孩子真孝順」

tCol 2019-12-21

彰基院訊

百歲母親倒下後,一位老醫師的心痛告白:再多的醫療,都只是為了給別人看「孩子真孝順」

從沒看過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流下傷心的淚水,因為他的老母親病了、臥床了、再也無法呼喚他了。

閱讀更多

自認身體不舒服,看醫生卻都沒問題?中年人生「心」最累!做對5件事,快樂沒壓力很簡單

tCol 2019-12-19

林靜君談心室

自認身體不舒服,看醫生卻都沒問題?中年人生「心」最累!做對5件事,快樂沒壓力很簡單

中年之後,容易覺得身上毛病多、不舒服、一天到晚覺得累、莫名心情低落、緊張焦慮、想東想西不開心、那裡痛這裡痛...總之渾身不對勁!看了醫生、做了檢查,醫生都說沒問題,更惱人的是家人還責怪自己「疑心病」,但身體是自己的,真的就是不舒服,為什麼總是被說沒問題?

閱讀更多

每個人經歷不同,看事情角度也不同!中年教我的一件事:學會慈悲寬容,看什麼都很有愛

tCol 2019-12-13

詹益欣

每個人經歷不同,看事情角度也不同!中年教我的一件事:學會慈悲寬容,看什麼都很有愛

從覺察自己的濾鏡開始,並相信我們的看見不會是永遠,因為濾鏡是可以變換的。即使不能馬上就套上另一個,但至少可以試著調整明度、對比與色溫。

閱讀更多

中年後,對那些批評、責備都無視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寫出專屬生命故事

tCol 2019-12-13

顧浩然

中年後,對那些批評、責備都無視吧!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寫出專屬生命故事

一旦我們的心,因著我們愈因為了解「我何以是現在的我」,並且因此而願意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時,我們也許就有機會以相對寬容的接納的態度,去理解那些讓我們生氣,甚至讓我們受傷的人何以如此?同時,也有機會放下對自己的責備或批判。

閱讀更多

有錢人沒資格喊辛苦?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年後,別處在福中不知福、不要窮得只剩下錢

tCol 2019-12-13

陳俊欽

有錢人沒資格喊辛苦?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年後,別處在福中不知福、不要窮得只剩下錢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最慘,別人的都不怎麼樣,因為大家都最在乎自己的,別人的——看開點、隨便啦、加油啦、不要無病呻吟──如果比我有錢,那可惡了:不要處在福中不知福啦、不要窮得只剩下錢啦……

閱讀更多

面對挫折悲傷痛苦,別再壓抑無視!學會說這兩句話,能讓自己生活更幸福、美好

tCol 2019-12-12

顧浩然

面對挫折悲傷痛苦,別再壓抑無視!學會說這兩句話,能讓自己生活更幸福、美好

遺憾的是,生活上,把我們自己打趴在地上的,常常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的不合宜語言,還有,我們也接收,甚至認同別人對我們自己的批評與指責。

閱讀更多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tCol 2019-12-12

顧浩然

50歲後,我終於圓了飛行夢!放下未滿足的期待,用「這些」方法,走出順遂第二人生

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閱讀更多

不想原諒不行嗎?我們不是聖人,受了傷有憤怒的權利,這「3句話」拜託不要再說了!

tCol 2019-12-12

陳俊欽

不想原諒不行嗎?我們不是聖人,受了傷有憤怒的權利,這「3句話」拜託不要再說了!

我也時常在想:我們的這個環境,為什麼這麼吝於給予受害者一些悲傷與憤怒的權利?為什麼這麼無法忍受受害者那人性的反應,卻迫不及待地想要受害者「好起來」──就像刀子都還沒拔出來前就把傷口給包紮妥當?

閱讀更多

學會「改變」,是中年後的人生功課!有能力接納過去,才能讓現在、未來的你活得更快樂!

tCol 2019-12-12

顧浩然

學會「改變」,是中年後的人生功課!有能力接納過去,才能讓現在、未來的你活得更快樂!

薩提爾女士說,改變永遠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變有限,我們內在的改變仍是有可能的;也許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已發生的事件,但依然可以改變那些事件對我們所造成的衝擊。

閱讀更多

3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