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診治6千多個老人,35年診間體悟:留一堆財產讓子女鬩牆、家族分崩離析…那才叫白忙一輩子

他診治6千多個老人,35年診間體悟:留一堆財產讓子女鬩牆、家族分崩離析…那才叫白忙一輩子

編按:高年級的你, 還是堅持「錢留子孫」?拼命存錢捨不得花,只會落個吝嗇之名;大筆的遺產,更常常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

作者和田秀樹擔任老年精神科醫師35年,診治超過6000名老年人,一年解剖一百例大體,最後他明白,沒有任何人能在年過85歲之後,大腦沒有阿茲海默行神經病變、體內沒有任何癌細胞、動脈沒有任何硬化症狀。

換句話說,不論怎麼努力,人終究只能接受年華老去。

坦然認老,不是認輸棄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還能做的事,從容不迫的面對老年生活,成為一個有格調的高年級生。

 

不必害怕孤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65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在日本已經超過670萬人。單身老人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新聞媒體就會大肆報導老年人孤立與孤獨的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獨居的老年人都被孤獨感逼得陷入絕境,仍然有幾百萬人安然與孤獨共處。

 

根據2018年日本警察廳「自殺統計」的結果(日本厚生勞動省製作),高齡自殺者中,無論男女,與人同住者的自殺比例皆高於獨居者。

 

這種傾向不限於老年人,所有年齡層均是如此。但根據推測,相較於獨居所產生的孤獨感,老年人更容易因為造成同住家人困擾,產生罪惡感而自殺。

 

許多人害怕所謂的「孤獨死」,也就是一個人生活,身邊無人照顧,死了好幾天才被人發現。但是反過來想,孤獨死的人很有可能臨死之前還很健康。

 

這麼說是有原因的。如今老年人一旦被認為需要照護,幾乎無一例外會通報社會福利機構,由機構協助日常生活,就算想孤獨死也不可能如願。這表示孤獨死的人死前並不是久病臥床,需要人照護的狀態,而是健康地活到生命盡頭,可說是一種理想的「壽終正寢」。

 

與其對「孤獨」一詞過度反應而擔憂「我不要孤獨死」,不如好好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會更有意義。

 

一個人生活,不會有家人干涉,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有人抱怨;愛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受到家人以「關乎健康」為由嘮叨或限制。

 

當然,我並不是從「孤獨至上主義」的角度出發,主張孤獨的老年人才有格調、不孤獨的老年人就沒有格調。相反的,輸出自己的想法在老年時期非常重要,有個陪自己說話的對象或者與別人交流,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因為害怕孤獨而提心吊膽,便無法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點無庸置疑。

 

比方說,頗有家產的老年男性,在妻子身故後遇見了願意照顧自己的女性,若是開口說要與對方結婚,他的子女多半會反對吧!因為不希望那位女性搶走父親的財產。

 

不過我認為,既然財產是自己賺來的,就應該用在自己的幸福上,而不是留給子女。然而,大部分的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選擇放棄結婚。

 

就算那位女性真的是為了錢而結婚,只要她在男方過世前離婚,便拿不到遺產;或者女方婚後並不照護男方,也構成正當的離婚理由。總之,不管女方有何目的,一旦結了婚,男方就會受到女方的妥善照顧,再也不會形單影隻。

 

所以我不得不說,因為害怕子女反對而放棄結婚,實在愚蠢至極。擔心被子女嫌棄而陷入孤獨,反而會讓自己愈來愈孤獨。

 

明明有一筆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財產,非但不能善加運用,反倒因為擁有它而更加不幸,我將這種情形稱為「有錢人的悖論」。

 

換作是歐美的有錢人,應該會選擇和自己挑選的伴侶一起追求幸福,而不是倚靠覬覦自己財產的子女。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更踏實。

 

無論是否「享受孤獨」,比起被孤獨感與焦慮不安所侵擾,惶惶不可終日,還是過得輕鬆一點比較好。如此一來,人生的幸福程度也會明顯提升。

 

死後留名,好過留下墓碑與金錢

 

 

造訪鄉下的墓園時,常看到有些墳墓建造得富麗堂皇,卻完全沒人來祭拜,應該是沒有繼承人的孤墳。我想,很少人會想到自己的香火有斷絕的一天吧!

 

即使是國民象徵的天皇,現在也為了家族的穩定存續而憂心。過去從來沒有人想過天皇家族可能後繼無人,而現實是目前未成年的男性皇族只有一名,而且不知道他將來會不會生兒子。

 

如今,不婚以及因此造成的少子化趨勢日益嚴峻,四名男性中就有一人終生未婚,即使想將家族香火傳承下去,好好守護家族墓地及祖先牌位,也找不到人了。

 

我只有兩個女兒,都已嫁作人婦。當時完全沒想過要招贅,好讓女兒們繼承和田這個姓氏。所以和田家到了我女兒這一代便將絕嗣,但我覺得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我堅持延續和田家的香火,說不定就會引發各種問題,像是強迫女兒與願意入贅的對象結婚,或者對她們情緒勒索,說辛辛苦苦讓她們接受高等教育,她們應該知恩圖報等等。

 

大家最好做好心理準備,不論是家族或祖先牌位,將來都會無人繼承。若是不希望家族香火斷絕,就要盡可能多生孩子,甚至確保後世子孫也能貫徹到底。然而大家都知道,強迫兒輩甚至後代孫輩都能結婚生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有的人在生前便為自己準備好富麗堂皇的墳墓,我認為這麼做的前提,不在於他是否有後代子孫,而是他是否有足以留名的豐功偉業。

 

若是名垂千古,就算沒有子嗣,單純來墳前致意的人就絡繹不絕了。位於京都的坂本龍馬之墓、東京泉岳寺的大石內藏助之墓,至今仍有許多人造訪。

 

吉田松陰之墓,在東京的松陰神社裡。吉田松陰29歲英年就遭處死,但他培育的傑出弟子們,盡心盡力守護著他的墳塋。與其期待子孫,不如成為作育英才的人,自己的墳墓更能穩若泰山。

 

雖說如此,但是要留下足以讓自己的墓成為史蹟的美名,可真是難上加難。

 

在東京都內建一座富麗堂皇的墳墓,需耗資千萬日圓以上。如果非常確定自己的家族能流傳萬代,或者相信自己的知名度與豐功偉業足以讓人來墓前憑弔,那自然另當別論,否則的話,將這筆錢捐贈出去,更能在死後留名。

 

各位知道秋田的國際教養大學裡,有一座一天24小時,全年無休的「中嶋紀念圖書館」嗎?這座圖書館是根據第一任校長中嶋嶺雄「想提供一處隨時可念書的場所」的心願建造的,為了表彰中嶋先生的功績,便以他的姓氏命名。

 

即使做不到如此地步,將自己的遺產捐給出生地的圖書館,幫助他們豐富館藏,至少可以在自己的故鄉留名。捐贈的金額若是十分龐大,也可以買下機構的冠名權,便能留下冠有自己姓名的機構設施。

 

在日本,幾乎沒有人想過要捐款建造一所冠有自己姓名的大學,但是美國的知名學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及史丹佛大學,都是同名企業家的私人財產所設立。

 

若是名下財產媲美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或者樂天集團會長兼社長三木浩史,在日本要建造一所冠有自己姓名的頂級大學並非難事。

 

如果能以年薪5千萬日圓(哈佛大學教授的年薪據推測為5千萬到6千萬日圓),從世界各地挖角值得這筆薪資的優秀學者,便能迅速建立一流的教授陣營。另一方面,對於考上東京大學卻願意轉而選擇該大學就讀的學生,承諾提供一年一千萬日圓無需償還的獎學金。

 

告訴學生,從東京大學畢業的時候,可以有一千萬日圓的年收入,他們不會有太大的感受;但是對高中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每年能拿到一千萬日圓的吸引力非同小可,想必會有很多人捨東京大學而就讀該所大學吧!

 

此外,根據現行的偏差值17系統,如果所有學生都捨棄東大就讀該所大學,該所大學的偏差值就會超越東京大學。由於每位學生都能拿到一千萬日圓,一千名學生便是一百億日圓,計算之下可知,若是有一千億日圓左右的資金,確實有可能打造出日本偏差值最高的大學。

 

如果這個目標太高了,也可以建造收容受虐兒的機構等等。其實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只要選擇符合自己能力的即可。太多人拚了命也要留下財產,卻太少人想過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要再次強調,留下一堆財產,只會成為子女鬩牆的導火線。家族若是因此分崩離析,自己成了無人祭拜的孤魂,那真叫做白忙了一輩子。

 

或者不考慮死後留名,而是讓自己活在人們的心中,在死前散盡所有財產也不錯。

 

市面上有許多教人如何賺錢的書,不過,根據我一位富有的朋友說,其實花錢比賺錢還困難,更需要動腦筋。

 

如我前面提到的,上了年紀後最好多動腦。既然如此,希望各位能多想想如何運用自己的錢、如何才能讓自己名留千古。

 

作者簡介_和田秀樹

1960年出生於大阪府。東京大學醫學系畢業。

精神科醫師,曾任東京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神經科助理、美國卡爾.梅寧格精神醫學院(Karl Menninger School of Psychiatry)國際研究員,現為和田秀樹身心診所院長。身為老年專科精神科醫師,投身老年醫療現場近三十五年。

 

本文摘自天下生活出版《高年級的理想姿態:資深精神科醫師也嚮往的老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