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錯的地方,堅持找到對的答案,那只是彼此為難

別在錯的地方,堅持找到對的答案,那只是彼此為難

曾經有一個朋友,他一直放不下一段讓他十分挫折的親子關係,他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好好與父親相處,只要父子一碰面就是烏煙瘴氣。

有一次,父親生病,他必須貼身看顧,互動一樣非常緊繃,只不過這一次他讓自己退到觀察者的位子,看著父親是怎麼跟醫護人員溝通,果不其然,父親惹毛每一位想幫助他的護理師。

 

 

負面情緒是二手菸,離開吸煙室才能找回健康

 

那一刻朋友突然懂了,他說:「如果負面能量是二手菸,原來我一直被關在吸菸室裡,可偏偏我不抽煙。」

 

從那之後,他終於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從父親〈一個已經匱乏、枯槁的人〉身上,擠出任何一滴愛。懂了這一點之後,他心裡就不苦了。

 

也明白,想要重拾健康,他必須先離開吸煙室,唯有自己身體強壯了,才有可能給身旁的人更多的滋養與關懷,讓關係變得飽滿、奕奕。不再把離開和遺棄劃上等號。

 

 

然而,當他在抽離情緒,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父親後,他意識到父親雖然嚴謹、挑剔,卻也並非一無是處。在某些狀況下,父親一針見血的評論甚至能帶給身旁人許多啟發。

 

只是他想被滿足的部分,是父親給不出來的,所以他告訴自己何苦要留在錯的地方,堅持找到對的答案,為難彼此。

 

從此,當父親又在批評他的選擇時,他不再拼命地捍衛自己,想要解釋到讓父親理解,甚至認同,只是靜靜地聽完或是離開,讓對話自然而然結束。

 

就像有些東西,對你來說是廢物,可是對另一個人卻是寶物。再好的人都有人會討厭,再討厭的人也還是有人愛。割捨,是一種流動,讓人與物都有更好的依歸、錯位的還有機會重新修正。

 

 

(本文摘自《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采實文化出版,楊嘉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