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郭美懿
台灣推動安寧療護多年,儘管國人多數認可這個觀念,但對於安寧仍存在許多迷思,認為安寧療護就是等死、放棄治療,甚至跟「安樂死」劃上等號。事實上,安寧療護有多種形式,也不是只有住在醫院才能接受治療,能依病人心願選擇居家或在社區,在生命最後階段得到妥適安心的照顧。
閱讀更多
2022-08-19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病人自主研究中心
74歲的成大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 趙可式 ,59歲時確診乳癌,化療後身體暫時恢復,然而2019年發現癌症骨轉移,且已到第四期,若不做治療處置,醫師評估存活期只有半年到一年。當安寧之母成為安寧病人, 趙可式 坦然面對,身為晚期癌症的病人,她已做好5個準備,迎接終點。
閱讀更多
2022-04-15
趙士懿, 陳秋華(採訪撰文)
二00九年二月,我遇過一場非常令我措手不及的離別,一位昔日的下屬Kevin,在原本跟我相約見面吃飯的當天,出了意外去世了。無常來得這麼突然,他卻連一句道別的話,都來不及說。而且,他才二十九歲!
閱讀更多
2019-11-06
陳秀丹
我一直感到很憂心的事情是,因為醫療知識的不對等,導致病人或家屬做出錯誤的決定。例如已是癌末且癌細胞多處轉移、即將往生的患者,還被家屬要求要化療、急救、插管⋯⋯等。
閱讀更多
2019-03-19
安寧照顧基金會
歷經生與死的層疊交會,方念華如今想來,心中仍有對至親的不捨,然而在陪伴母親走過人生最後一段旅程的路上,盈滿她心中的,除了悲傷,更多的是學習、感觸,以及無盡的感謝
閱讀更多
1/ 1
第 1頁,共 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