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就財富自由!不拿健康換金錢,全靠爸爸這套投資哲學

40歲就財富自由!不拿健康換金錢,全靠爸爸這套投資哲學

三年前才剛從正達光電離職、今年四十二歲的韓承志, 憑藉著在職場發光與長期投資的精準眼光, 讓他早在四十歲前,就賺進足以財富自由的身價。

 

韓承志profile
出生:1973年
現職:麗村建設公司負責人
經歷:奇美電子工程師、正達光電工程師

 

前陣子才剛帶妻女去日本露營的韓承志,平日他準時傍晚五點半下班去接六歲女兒放學,和她一起學鋼琴,父女期盼未來兩人能來個四手聯彈。

 

在天氣晴朗的午后,他們會沿著高雄愛河河堤騎單車,享受優閒時光,因為,他不再「拿健康換金錢」,懂得掌握每個財富大躍進的好機會,讓他四十歲前賺到數千萬身價,也重拾生活的主控權。

 

先儲蓄!
定期定額投資,剛退伍就有40萬

 

家住高雄的韓承志說,他的父親原本任職楠梓加工區公司的採購部門,從年輕就開始記帳,很早就懂得投資房地產,因此理財觀念上,從小就灌輸他們「搓湯圓」的投資哲學。

 

「老爸常說,投資就像搓圓仔(湯圓),平日要攢很多圓仔脆(台語發音:意指糯米糰),才能搓出更大更多的圓仔。如果你一開始就把它們吃掉,就沒了,累積財富也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韓承志很早就養成儲蓄與理財的習慣,不論是早期念研究所工讀收入,還是當兵攢下來的錢,他都會透過每月扣三千元或五千元的方式,定期定額買海外基金理財,才剛退伍,他就有四十萬元的存款。

 

韓承志說,他五專念電機,大學念土木系,最後是台科大營建所畢業,第一份電子業的工作在奇美電子,當時月薪四萬元,擔任的是生產線組長,專門幫公司做生產力提升的工作。

 

但半年後,他受到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所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Smile Curve,要增加企業的盈利,必須往品牌、服務位置邁進)影響,毅然挑戰更高薪的業務工作。

 

再賺錢!
重押自家股票,獲利數倍賺千萬

 

韓承志捨棄駕輕就熟的工作內容,走出舒適圈,轉調奇美電子產品業務工作,年薪也從六十萬元往百萬元叩關。

 

「當時我覺得自己做業務很有優勢,因為我懂技術,能在第一時間幫客戶解決問題,當時像群創這樣的大客戶我就掌握得很好,同業都很難搶單。」亮眼的職場表現,讓他薪資跟著三級跳。

 

在奇美電子工作五年,爭取職場高薪,加上有計畫地儲蓄、基金定期定額扣款,以及對自家股票的投資,韓承志順利存到了一筆資金創業。

 

「在面板製造過程中,一定有良率不佳的玻璃會被丟棄,後來我跟幾個奇美老同事合資成立玻璃加工廠,專門回收奇美、群創等公司的廢棄玻璃,把上頭的鍍膜用拋光或化學清洗方式處理再利用。」

 

○五年創業,沒想到第三年就遇到金融海嘯,韓承志說,當時整個面板廠的產能都低於五成,公司經營慘澹。

 

「那個時候每月光付員工的薪水就要六十萬元,但每月營業額才不過三十萬元,每個月都要虧損七、八十萬元,直到海嘯過後,景氣從谷底翻揚才開始獲利。」

 

當股東都覺得公司快倒了而意志消沉,韓承志依舊很有戰鬥力,後來鴻海旗下的玻璃大廠正達光電到南科看廠房,他見機不可失,透過友人毛遂自薦自家公司,後來公司被買下,他成了正達員工,甚至幫公司到對岸建廠打江山,年收突破一五○萬元大關。

 

但每天工作長達十四小時以上的爆肝生活,加上又與家人分隔兩地,令他興起轉換職場跑道以及投資加速累積財富的念頭。

 

任職正達光電時,韓承志除了以成本十幾元換股持有正達股票上百張,加計二、三十元附近加碼認購自家股票,讓他前後持股高達二百張。

 

二○一○年下半年,正達股價從四十幾元開始起飛,他沒有馬上賣掉,反而等到第四季股價逾百元才開始陸續賣出,最高賣在一四○元,獲利高達上千萬元。

 

正達的獲利經驗,讓韓承志體會到投資變有錢的第一個眉角:逮到上升段或飆股時,不要預測漲幅,或太側重基本面分析,如果過於依賴兩者,他手上的正達不可能等到百元價位才賣。

 

讓他決定賣正達主要是技術面考量:上漲中的股票如果一直留下長上影線,股價屢不過高,代表上檔賣壓沉重,大股東或內部人士已開始大量出脫持股,此時不賣更待何時?

 

一二年第二季,他把正達獲利的錢,陸續在世界先進十幾元附近買進,又讓他的資產更上一層樓。他的理由是,當時適逢電子業五窮六絕的第二季淡季,卻聽聞銷售世界先進材料的友人,傳來公司產能滿載的消息,引起他深入研究的好奇心。

 

他上網蒐集財經書報雜誌等資訊,發現當時科技新產品對於八吋晶圓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報價續漲的空間大增,因此,他在世界先進股價十幾元至二十幾元間波段操作,又在二十幾元至四十幾元資產再翻倍,就這樣子來回操作,光這檔股票持有前三年,就獲利逾二百萬元。

 

 

找黑馬!
「釣魚理論」 ,低檔進耐心等收割

 

世界先進的經驗,令韓承志體會到致富的第二個眉角:淡季反而是尋找黑馬股的最佳時機。當同業業績低迷時,只有你一枝獨秀,了解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一種尋寶。

 

深諳景氣循環股大波段行情的操作,亦是韓承志財富加分的一大關鍵。

 

誠如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選股戰略》一書曾經提到的概念:「在投資景氣循環股時,首先要能研判其供需長期趨勢,然後只投資能撐過景氣寒冬的公司,並且耐心等待收割。」

 

比方說,韓承志自一二年五月,陸續在華亞科八元以下開始一路向下買到五元,放了將近一年多,股價漲到二、三十元時陸續出場,資產翻倍就是典型的例子。

 

當時他在聽聞日本記憶體公司爾必達把DRAM廠賣給記憶體大廠美光消息,認真研究產業基本面後,他研判DRAM寡占市場,看好未來長線需求大於供給的趨勢。

 

韓承志認為,透過股票投資成為有錢人第三個眉角在於,低檔布局這類景氣循環股時,通常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像我當時華亞科一路加碼到五元附近時,股價一度跌破二元,甚至打入全額交割,但當時我沒有動搖殺低,心想它有台塑撐腰應該不會倒,一旦景氣翻上來,漲幅肯定不小。」事實證明,華亞科股價在一二年底破底翻揚後,股價一路走高,讓他資產翻倍成長。

 

韓承志說,「投資就像釣魚,而錢就像河裡到處游的魚,只要挑對方向布好魚餌、耐心等待,就有機會放長線釣大魚。」他以一二年買進鴻海跌破一百元後分批承接至七十元,長抱三年,加上配股配息,獲利三百萬元左右。

 

 

學投資!
專心摸透標的,看準時機再出手

 

韓承志歸納說,第四個變有錢的眉角,也是他正在積極學習的事情:專心研究並摸透少數幾檔股票,等它們跌到你所設定的便宜價時,就要果決地開始分批買進。

 

他說,目前最有把握的股票就是曾經工作多年的鴻海集團,他正打算把觸角伸至台積電與少數幾檔他有興趣的金融股身上。

 

「其實投資什麼都一樣,要買自己熟悉區塊,這樣才知道是不是挑到物美價廉的標的。」在台股萬點以後,幾乎賣光手中持股的韓承志笑著說,就好比他之前在高雄美濃買進總價二五○萬元的農地,就是看準他買價低於市價,三個月一轉手,就讓他獲利五十萬元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在,韓承志又重拾大學時代土木系的專業,當起建設公司的負責人,主力產品聚焦在屏東萬丹二十戶以內的建案,每個案子總銷不到二億元,也慢慢在當地做出口碑。

 

他笑著說,現在很享受蓋房子的樂趣,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慢活閒適,過幾年他打算在鄉間蓋棟特色民宿、退居事業幕後,開啟他閒雲野鶴的退休生活。

 

韓承志積極創富,不但賺到人生自主權,閒暇時也開始跟女兒一起學琴共享天倫。(攝影·林育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