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年沒未來?將弱點變成武器,找回你的自我人生

誰說中年沒未來?將弱點變成武器,找回你的自我人生

中年人總有「反正沒有未來」、「因為沒有未來」的想法,中年是人生轉折點的說法,一點也不新穎。

文/成毛真(暢銷作家)

 

中年的武器之一:沒有未來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就呼籲四十歲前後是「人生的正中午」。後人往往解讀為過了中午就只能等待太陽西下,一切事物都將走下坡,然而這有所違背榮格真正的意思。

 

「中午前的太陽猛烈地升起,在其猛烈後追趕的、被藏於影子之下的事物過多,整理這些事物成了四十歲之後的課題。」榮格在此想表達的是,當過了人生的中午,就能看到前所未有的不同景色。

 

榮格在三十九歲時辭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和蘇黎世大學講師的工作,進入人生的後半段,並在六年後發表了代表作《心理類型學》。

 

有句話說「少年易老學難成」,從這點來看,對中年人來說,過了人生的中午有其利益。既不會像年輕時追在女性後面跑,也已經經歷過各種頑皮的惡作劇了,相較於年輕人,中年人更能將能量專注於「學習」。

 

 

在現今醫療技術進步的日本,要不長壽反而比較難,結果成了「老人易學死難成」。學習只是一種表現方式,無論生意、興趣或志向,你可以替換到自己喜歡的領域。

 

邁入中年後的人生可能長至四十年,也可能更短。而中年人的工作有一半以上都是熟悉的例行公事,對於出人頭地的可能性、生涯收入的預期等,大致都心裡有底。覺得事到如今,對於未來不抱有希望的人似乎也不少。

 

孩子都長大成人、妻子也成為堅強的歐巴桑了,需要操心的事相對減少許多。剩下的事只有照顧年邁的雙親,光是為此就得堅持住自己保持身體健康。

 

以前的人要是有前科,連同父母親、兄弟姊妹和親戚都將終其一生被連累。現在則截然不同,你們看堀江貴文的例子就知道,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堀江貴文在假釋出獄後的記者會上,也說了這樣的話:「監獄內大多都是極為普通的普通人。」一定也有大惡人的存在,但被逮捕的大多都是不小心起了邪念、運氣比較差的人。

 

在二十、三十歲時所做的努力,將影響是否出人頭地及未來的人生,這時候反而不能「不瞻前顧後地勇往直前」。但正因為中年人沒有未來,任何事都能隨意嘗試。現在不是思考「失敗了怎麼辦」、「之後可能會後悔」的時候,甚至也沒有之後可言了。

 

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Gauguin)在四十三歲時,拋下了妻子前往大溪地。他原本是一位對繪畫有興趣,但在證券公司上班的中產階級,後來因為股票市場暴跌,對於這份工作感到不安的他決定專心成為畫家,而他拋下妻子和五名孩子一事也非常不尋常。他在大溪地和年僅十四歲的女性結婚,從大部分男性的觀點來看也覺得有些超過了吧。

 

晚年的高更不僅生病而且窮困,過得一點也不幸福,但他仍留下許多富有創造力的畫作,得到後世極高評價。如果像高更一樣不瞻前顧後地行動,就是最強力的武器。

 

要是不久的將來,例如,半年之後你的人生將結束,你會怎麼做?

 

你大概會在這半年間把想做的事一口氣做完吧。一旦想到無論有什麼結果都會在半年後結束,也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了。

 

中年人因為沒有未來才能成為不知恐懼為何物的人。無論是自暴自棄還是如何,試著往前衝之後,說不定會意外地發現更寬廣的道路。

 

 

中年的武器之二:記憶力衰退

 

有一句話說:「人為了忘記而做夢。」關於夢的作用眾說紛紜,有排解壓力、整理記憶、緩和大腦的興奮等說法。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善於消除不喜歡的記憶。老年人使用與年輕人不同的大腦部位處理不喜歡的記憶,使過去看起來更美好。

 

這個研究以平均年齡為二十四歲的年輕人及七十歲的老年人,各十五人為實驗對象,分別給他們看三十張照片後,詢問他們是否記得這些照片的內容。

 

在普通照片的數據上無論老年人或年輕人都差不多,但關於是否記得像是蛇咬住獵物或暴力場景的照片數據上,年輕人的比率為百分之五十二,老年人則為百分之四十四。

 

光是從數字來看感覺不到落差。但從看照片的過程中,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觀察大腦變化的結果發現,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的大腦在掌管高度思考的部分比掌管記憶及感情的部分還要活潑。

 

也就是說,老年人的大腦針對不喜歡或痛苦的記憶做了安排,以減少自己受到的衝擊。這或許是一種自我防衛本能,讓自己只活在幸福的記憶當中。

 

據說能輕鬆原封不動背下內容的最佳時期只到十歲左右,正好是學習九九乘法表的時期。之後則以伴隨意義或相關性的記憶為優先,只記得已經確實理解之後的事和有相關性的事。

 

有人說,上了年紀之後只有死背的功能會退化,但如想不起人或物的名字、記不得昨天晚餐的菜色等,隨著年齡增長記憶力衰退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中年人應該都還記得年輕時期的失敗經驗等記憶吧,但在向後輩述說當年勇的同時,卻也會不自覺地美化內容。據說人的大腦具備將生活上遇到的困苦記憶,塞到無意識領域中封印的機能。

 

封印記憶的動作簡而言之就是「忘記」。我們能從失戀或身邊的人死去等痛苦中恢復,都是因為能夠忘記。

 

以前曾和我一起對談的知名部落客小飼彈曾表示,最強的情報整理工具就是「忘記的能力」。他幾乎不做除了和人約好見面等相關行程之外的紀錄,只記住重要的行程、忘記無關緊要的事。

 

我覺得這是非常簡單的作法,而且相當合乎道理。根據小飼彈所說,雖然會有忘記寫mail等小失誤,但不會發生人生就此完蛋的麻煩。

 

正如他所言,人生就此完蛋的麻煩並不常發生。即使造成公司數億日圓的損失,苦惱的也是公司,就算被開除也還能保有自己的財產,人生不會就此完蛋。如果忘記和客戶的商談而沒能取得合作契約,可能這項商談對你而言本來就不是重要的事。

 

今後在開拓第二個人生的道路上,也很難避開各種阻礙。即便沉浸在興趣的世界中,捲進才藝教室內的糾紛也是常有的事,最近甚至發生與鄰居之間的爭執演變為殺人事件。這些都是因為每天過於認真看待這些問題,而讓自己陷入太深。

 

討厭的事要在三秒內忘掉。

 

如果這間才藝教室有討厭的人,那就去別間上課;如果有討厭的鄰居,那就少跟對方接觸。與其和棘手問題正面衝突,不如專心致志於興趣的練習還更有效益。人生剩餘的時間不是用來煩惱,而是用來享樂。

 

 

(本文節錄自《社畜中年:無處可逃的四十、五十歲,被工作豢養、被生活綁架的你,將弱點變成武器,找回自我人生》,麥田出版,成毛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