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對了 肩頸痠痛問題一次解決

姿勢對了  肩頸痠痛問題一次解決

錯誤使用頸椎、腰椎的肌肉,容易引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

女藝人因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神隱一年,引起群眾熱議,此為民間常見「肩頸痠痛」,用藥打針、物理治療僅治標,遠離錯誤姿勢才可能痊癒。

媒體報導,藝人蔡淑臻因為罹患嚴重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被迫消失在螢光幕前一年多。這真的是怪病嗎?

 

看到落落長的病名,民眾以為是很嚴重的病症,但這其實是復健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韓德生指出,簡單來說就是肌肉緊繃、姿勢不良,一般來說,十個人中就有兩、三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約占門診病人數一成多。

 

由於痠痛病人不見得都會跑到大醫院,反而選擇就近求診,這在區域醫院的復健科門診更是明顯。壢新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林頌凱強調:「這不是個怪病。」在他的門診患者中約有八成患者有此困擾。

 

韓德生解釋,人體有三百多塊肌肉,每塊肌肉都可能產生筋膜痛,只是小筋膜運動負擔量不大,疼痛不易察覺。確切致病原因不明,但目前認為,神經透過動作點(motor point)附著每塊肌肉來控制肌肉運動,此神經肌肉聯會點常是疼痛所在,被稱為是「激痛點」(trigger point),大塊肌肉的激痛點不只一個,從患者疼痛點往下壓,會有個硬結,此時患者會覺得疼痛延伸出去。

 

並非怪病 痛源是激痛點硬節

 

韓德生進一步解釋,激痛點本身因為神經傳導耗氧量較高,當不良姿勢持續過久或是受傷,激痛點肌肉持續用力,導致激痛點缺血、缺氧,因而感到悶、痠、脹,例如不良的走路姿勢,使得頻繁使用的肌肉產生疼痛感,若是坐姿不良,則使腰椎肌肉有痠脹感。

臨床上,最多患者疼痛的部位是肩頸,而一般患者的疼痛指數為四到五分,屬中度疼痛。

 

林頌凱說,肌肉過度緊繃導致疼痛,用手觸摸,會感覺肌肉宛如被鋼絲緊緊拉著,倘若疼痛不處理,肌肉會更緊繃,轉變成惡性循環,使得患者越來越痛。

 

復健醫師的主要工作是減緩激痛點的疼痛感。林頌凱說,若疼痛已影響患者的情緒或工作,將開立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減緩其疼痛感,讓患者能正常生活。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如熱敷、電療、超音波等,舒緩肌肉的緊繃,嚴重者,也可在局部注射類固醇或麻藥,以舒緩症狀,亦有醫師採用針灸方式消除硬結。

 

打破迷思 頻換醫師才「看不好」

 

不過,多數患者不久又復發,導致患者誤以為這個病看不好。林頌凱澄清,許多民眾存有「看一次就好」的心態,症狀復發時,便換醫師治療,導致病人一直吃藥,其實這是不對的。

 

幾乎所有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急性治療(如吃藥、打針)皆是治標,舒緩患者疼痛。最重要的是,患者必須先改變錯誤姿勢、生活形態或運動習慣,才能從根本治療。只是要讓病患改變習慣,往往需要一段時間,須等到醫病間建立互信基礎,才有可能接受。簡單來說,如果沒有落實正確姿勢,其他部分做再多,也是枉然。

 

韓德生也表示:「坐姿正確才能把頸椎、腰椎問題一次解決。」根本問題不解決,只會陷入吃藥不會好、疼痛少不了的惡性循環。臨床上,以最常見的肩頸痠痛為例,問題在於久坐使用電腦的不良姿勢,若想醫好,必得將錯誤姿勢調整正確,因聳肩造成斜方肌緊繃的腰痠背痛,才能根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點圖放大

 

坐姿不正確是腰痠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韓德生建議,首先雙腳要踩到地面,若踩不到,可放腳墊支撐;腰部與大腿、雙膝需呈九十度,此時腰椎臀部負擔最小;雙手自然輕垂在電腦桌上,手肘呈現九十度時出力最少,斜方肌負擔也較少,若電腦桌高出幾公分,難避免聳肩工作,會造成斜方肌的負擔。

 

韓德生提醒,電腦螢幕建議在雙眼平視上下十五度的範圍內,使用者的頸椎就不用辛苦地前傾後仰;腰椎本身有弧度,建議使用護墊,分散腰椎壓力會更好。

 

當覺得肩頸或肌肉痠痛時,不妨先做些拉筋的動作,把身上的硬結拉平,同時務必調整姿勢。若是疼痛仍無法緩解,則建議尋求醫師診斷找出「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