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楊雅馨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發生頻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根治方法,但可以透過藥物減緩症狀,並經由規律的「特定運動」改善生活品質。
閱讀更多
2023-12-29
照護線上
「根據研究,巴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有四成到六成,都有心情低落、焦慮等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巴金森暨動作障礙科敖瑀醫師指出,「曾經有位女性患者在用藥之後動作症狀明顯改善,但是每次回診的時候,沒講幾句話就會開始流眼淚。在進一步了解她感受到的壓力後,我們調整藥物,也邀請家屬一起了解巴金森病,化解誤會。」另外在藥物方面,除了使用傳統的左多巴胺之外,也可以考慮加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或其他機制之藥物,敖瑀醫師說,多巴胺受體促效劑能改善動作症狀,同時也對非動作症狀有幫助。後續,上述患者的反應良好,情緒有改善,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閱讀更多
2023-12-15
照護線上
曾經遇過一位80歲的女士,被家屬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不會動、不會講話。衛福部桃園醫院神經內科王韋翔醫師表示,經過檢查評估,病人屬於較嚴重巴金森病,只是過去的症狀一直被家屬認為是單純老化,而沒有就醫檢查。
閱讀更多
2023-04-11
郭美懿
據2021年健保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有7.7萬人罹患巴金森氏症,包括台語歌后詹雅雯及八點檔女星方岑,都是患者。巴金森氏病(又稱帕金森氏症)是盛行率第2高的腦部神經退化性疾病,僅次於失智症,但只要及早發現、長期以藥物治療,發病後仍能享有生活品質。不過巴金森氏症初期很難診斷出來,醫師提醒除了大眾熟知的「雙手顫抖」之外,步態不穩也是重要前兆之一,若走路容易跌倒,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的老化或骨科問題,建議儘速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閱讀更多
2022-09-01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老師
莊小姐曾是科技公司的專業財務管理師,無奈賺到財富卻賠了健康。每天工時長,到了下午就精神不濟、全身痠痛;工作壓力繁重,到了晚上仍無法放鬆入睡。惡性循環下,每天都拖著疲累不堪的身軀上下班,才30出頭的年紀,已出現記憶衰退現象,嚴重骨質疏鬆相當於60、70歲的衰老體況。
閱讀更多
2022-05-09
HEHO健康網
家用快篩是現階段防疫中重要利器之一,民眾除了擔憂快篩不適以外,也怕操作不正確影響結果,家長最大的問題是,該如何幫小孩操作快篩?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陳木榮提醒:「家用快篩只需要進入大約2公分左右,但是方向角度還是要正確,快篩時可以放一面鏡子在面前,頭稍微往後仰。」
閱讀更多
2022-03-18
郭美懿
68歲的林老先生原本總是笑咪咪,近來卻被家人發現板著一張臉、面無表情,就連孫子看到他,都覺得阿公「臉很臭」。家人原以為是阿公有心事,但每次詢問都沒結果,直到無意間聽到電視節目談論巴金森氏症,才驚覺阿公可能是生病了!
閱讀更多
2021-10-18
彭蕙珍
「芭蕾阿嬤」郭維屏從48歲開始學芭蕾,從不間斷地上了22年課,樂在終身學習的她,68歲還去學英文、和先生勇闖天涯,到紐約半自助旅行。今年她送給自己70歲的生日禮物是:學開車,「我的道路駕駛教練說,像我這個年紀的阿嬤學開車,他幾乎沒碰過,真的很有勇氣!」
閱讀更多
2021-09-10
林志豪醫師
在患者被診斷巴金森氏症的時候,家屬和患者本人往往會突然面臨生活的失落感,不知道未來該如何是好。 最近一位患有巴金森氏症的阿嬤回來門診,她手拿著拐杖,面帶些許微笑緩緩走進診間。 半年前她是坐在輪椅上來的。把時光再倒回兩年前,其實她有來找過我,因為走路不穩,我那時看出她有 動作緩慢 ,手微微顫抖,診斷是巴金森氏症,阿嬤當時有點不知所措,之後就沒有回到門診。直到半年前女兒推著輪椅帶她進來,因為走路越來越慢,常跌倒,因此有點害怕走路。我問阿嬤這些年來她有治療嗎? 她說因為害怕,不知道她得了什麼怪病,她聽說這病是不會好了,所以她沒有真正的做什麼治療。
閱讀更多
2021-01-06
照護線上
「林太太早,怎麼最近都沒看到林先生出來運動?」在公園走路時,方媽媽熱情地打招呼。「他呀,最近都沒什麼精神、動作很慢。」林太太苦惱地說:「而且他走路都走很小步、走不快,拖拖拉拉的,我就沒邀他出來運動。」「咦…他走路很小步?手會抖嗎?」方媽媽提醒:「如果有的話,要趕快去看醫師。我親戚也有類似的狀況,檢查發現是巴金森症,吃藥之後就有改善。」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