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條件: 自然療法

顯示第 110 項,全部搜尋結果有 12

台灣65歲以上每4人就1人「慢性失眠」!專家推4大「助眠食物」:不吃藥也能輕鬆入睡

tCol 2023-07-05

優照護

台灣65歲以上每4人就1人「慢性失眠」!專家推4大「助眠食物」:不吃藥也能輕鬆入睡

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65歲以上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全台65歲以上國人,每周有失眠經驗的比例超過5成,符合慢性失眠症的比率也有4分之1。「助眠食物」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這些食物具有促進睡眠的特性,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是幫助製造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重要原料。

閱讀更多

癌症給我的9個啟示: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夫老妻總有散會時候,寬心坦然面對死亡吧

tCol 2022-04-29

陳立川

癌症給我的9個啟示: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夫老妻總有散會時候,寬心坦然面對死亡吧

人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兩者兼顧,病情才容易改善。假如您一直注意肉體上癌症的摧殘,卻忘了心理、情緒上的管理,病情將不會持久改善,雖一時之間可能因另類治療法而有曇花一現的效果,最終還是會轉惡或復發。但假如一直追求靈魂問題而忽略肉體需求,難免也會早死。

閱讀更多

外食久坐族易升糖又代謝不良,每天練一招預防糖尿病上身

tCol 2020-10-15

白雁時尚氣功 / 白雁

外食久坐族易升糖又代謝不良,每天練一招預防糖尿病上身

三高慢性病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人40歲以前就罹患糖尿病,特別是在亞洲,糖尿病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20幾歲的病友也不少見。

閱讀更多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吳若權:生命的「5階段」教導我把握當下、愛要及時

tCol 2020-05-08

吳若權

照顧父母,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吳若權:生命的「5階段」教導我把握當下、愛要及時

所謂的「自己照顧自己」,不只是飲食作息、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還包括讓自己的身心靈不斷維持動態的平衡,用愛與寬恕對待世界,以勇氣面對挑戰。

閱讀更多

迷信另類療法讓家庭失衡!五年後乳癌卻轉移到淋巴,抗癌鬥士告白:如果沒有「她」,我活不到現在

tCol 2019-10-02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迷信另類療法讓家庭失衡!五年後乳癌卻轉移到淋巴,抗癌鬥士告白:如果沒有「她」,我活不到現在

但當一想「化療」二個字,就是踩到我的地雷,我又逃避不回和信醫院就醫。醫院的乳房個管護理師王素英是我的恩人,她不厭其煩的打電話給我「請我回來和信治療」,我的態度很硬,請她不用打電話給我,我不要回和信治療。

閱讀更多

這5惡習助癌細胞成長!資深護理師親身經歷勸:吃飯時多攝取7食物,可吃垮癌症、遠離中年罹癌!

tCol 2019-09-03

陳婉箐

這5惡習助癌細胞成長!資深護理師親身經歷勸:吃飯時多攝取7食物,可吃垮癌症、遠離中年罹癌!

衛生福利部公布2018年國人10大死因,首位癌症奪走4萬8784條人命,再創歷史新高。根據2007年世界癌症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所發表的報告,強烈建議減少肉類攝取,以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方式,有助預防癌症。

閱讀更多

什麼性格最容易罹癌?醫師點名這幾種人非常危險

tCol 2019-04-29

黃鼎殷

什麼性格最容易罹癌?醫師點名這幾種人非常危險

哪種人格特質容易罹癌?據我這十幾年臨床上的觀察,我發現癌症病人通常會有某種特定的人格特質,而且這樣的人格特質總是左右著他們的思考邏輯與行動,導致他們很容易陷於某種情境而無力跳脫。

閱讀更多

存活率不到1%仍奮力一搏!他戰勝鼻咽癌末期,完成「老天爺給的任務」

tCol 2019-03-05

台灣癌症基金會

存活率不到1%仍奮力一搏!他戰勝鼻咽癌末期,完成「老天爺給的任務」

在四十三歲生日前一個月,因為耳朵一直發炎積水,告知醫生病情已經很久沒有改善,醫生覺得不對勁,便進一步做更仔細的檢查,才在鼻腔深處看到一點點瘜肉,經過一系列檢查後,在生日當天看報告,已經遠端轉移到脊隨確診為鼻咽癌四期C,也就是末期中的末期。

閱讀更多

女醫體貼守護 細膩溫暖協助 練穎霜醫師運用非荷爾蒙療法 幫助女性戰勝更年期挑戰

tCol 2019-01-03

廣告企劃製作

女醫體貼守護 細膩溫暖協助 練穎霜醫師運用非荷爾蒙療法 幫助女性戰勝更年期挑戰

更年期是每一個熟女必經的過程,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非荷爾蒙療法興起,藉由保健藥品的補充,緩解焦慮、失眠、熱潮紅、心悸等不適,女性更能自在面對生活,重拾興趣、樂活度日,邁向人生的黃金期!

閱讀更多

癌症不用開刀就會好? 名醫破解

tCol 2017-05-26

林思宇諮詢/台北馬偕醫院前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

癌症不用開刀就會好? 名醫破解

全民藝人豬哥亮大腸癌過世,從生病到往生過程引起社會關注。 回顧病程傳言甚多,比如迷信不開刀,聽信坊間口耳相傳吃偏方,這其實是許多癌友會做或想做的事,但又不知道對不對,到底專業醫師怎麼看?

閱讀更多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