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
徐超斌, 謝其濬
徐超斌回到達仁鄉衛生所,全心全意為鄉親服務,因為醫生不夠,他每月工作超過四百小時,一星期巡迴醫療的車程足以環島一周。用生命治療病人的「超人醫師」,最後不堪負荷,還是倒下了……
閱讀更多
2024-10-17
小虎文
已故導演齊柏林的兒子齊廷洹,近日受邀到苗栗縣立圖書館演講,卻收到承辦人誤傳簡訊,指他「靠老爸的餘蔭就能吃一輩子」,讓他當場退還費用離場,事件引發各界熱議。對此,繼承殯葬名人冬瓜事業的郭憲鴻(小冬瓜)也隔空聲援,發文表示「這樣算起來,我也是靠爸」。小冬瓜表示,當年爸爸對他說,「我知道做殯葬什麼都帶不走,只能在我有能力的時候,為你多鋪一點路,你才不會像我小時候過得這麼辛苦」,這是來自父親在人生最後給他的祝福。他坦言,10多年過去,至今依然承蒙許多父親當年種下善果的庇蔭,但「庇蔭像柴火」,隨時間流逝也會消逝。他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功課與修練,絕不可能遊手好閒、不作為就能承接。他說,如果能將庇蔭的光環發揮影響力,照顧好自己、又幫助到旁人,讓環境因為這份善意而變得更好,「靠爸又怎麼了?」《幸福熟齡》曾在2023年採訪郭憲鴻,他提到父親驟逝時匆促接手公司、遵循遺志,經歷非常痛苦的5年,他將面對至親驟逝的痛苦、在外界期待中尋找自我,以及紀錄送行現場的心得體悟寫下,作為向父親致敬的一封「情書」。面對外界的「靠爸」看法,他究竟是怎麼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原文刊載於2023/12/18,更新時間為2024/10/17)
閱讀更多
2024-09-30
劉詩瀚
老媽跌這一跤,如果沒有許小姐,俊彥(化名)差點得辭職回台。來崑山已經快一年了,當初公司宣布調派時,俊彥的妻子玉華(化名)好幾天不跟俊彥講話,連俊彥的妹妹芷婷(化名)也一直說:「爸媽年紀這麼大了,你還跑這麼遠賺錢,難道不能跟老闆求情嗎?」這讓俊彥很為難,他能理解大家擔憂的點,但如果拒絕調派,別說升遷無望,恐怕連飯碗也難保。
閱讀更多
2024-09-26
郭美懿
由鳳小岳、宋芸樺、金士傑等人主演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是台灣少見的特殊清潔職人劇,劇情關注「孤獨死」,場景徘徊在一個又一個腐壞、髒亂、惡臭、甚至長蛆的環境中,開播後卻以溫馨、輕鬆的調性開出亮眼收視,連續霸榜Netflix冠軍。從事特殊清潔9年的盧拉拉,從2020年電視電影版開始擔任劇組顧問,儘管劇情並非全然取材自他親身接觸的個案,卻讓更多人關注到特殊清潔、遺物整理的需求。
閱讀更多
2024-09-09
郭美懿
想像中,出家人的修行不沾凡塵,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宗教師顧問釋普安卻「入世」得很。安寧病房的工作,讓她經常需要握著臨終病人的手,或試圖平靜面對至親即將離世而歇斯底里的家屬。她照顧的也不只是佛道教徒,更多是其他信仰或無神論者,甚至打破戒律,陪著病人一起翻聖經、唱詩歌。18年來她如同擺渡人,為上萬名病患送行,有市值逾百億的企業總經理、不識字的童養媳阿嬤、也有大半輩子關在監獄裡的黑道流氓,甚至是出生僅48天的新生兒。她說,來到臨床後,對「苦難眾生」4個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安寧病房,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閱讀更多
2024-09-02
郭美懿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國家戶數約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約1.65%,其中一人戶數約有332.3萬戶,佔總數的36%,比例最高,成長也最快速。少子化、獨居化、高離婚率,讓「孤獨死」不再是新聞中的罕見案例,果陀娛樂與公共電視合作的影集《人生清理員》,正是探討這個社會現象。製作人楊凱婷希望,透過這齣劇給大眾啟發,正視死亡,學會好好說再見。
閱讀更多
2024-08-23
郭美懿
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安享晚年。然而多數人只做「生涯規劃」,卻不知做「生死計畫」,面對生命必將迎來的最終旅程,你會怎麼安排餘生?
閱讀更多
2024-06-11
學老誌/鍾佩芳、凃奕豪,蔡曉萱整理
編按:在退休後,曾任職於調查局的施淑梨經歷了照顧失能老伴和喪偶的過程。她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全心全意地照料著因中風、失能和失智而需要特別照顧的伴侶。於她而言,這段旅程並不僅是一場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戰,更是一場對愛與承諾的實踐。正因如此,施淑梨始終保持著樂觀和堅定的態度。她認為生命的旅途就是盡力去實現內心所渴望的,而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讓她感到圓滿,沒有留下任何遺憾。
閱讀更多
2024-03-21
郭美懿
才從3天的小旅行歸來,徐瑜璘像是汲飽了陽光與空氣,格外顯得神采奕奕。身為6年級生後段班,她是職業婦女、也是三寶媽,卻硬是擠出時間,拋夫棄子一個人去旅行,讓人詫異又羨慕無比。「我一年大概會出去一次,即使跟團出去,也會需要一段時間是我一個人。」對她來說,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是放鬆、是療癒——做什麼事情無拘,卻都是珍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閱讀更多
2023-11-15
陳亭均
(今周刊1404)楊小梅曾經不願面對自己的身世,對身為新住民的她而言,那段故事太心酸,她也害怕落入社會的刻板形象。而當她真正找到認同時,她終於成為幫助他人的那方。
閱讀更多
1/ 11
第 1頁,共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