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5
吉兒
我喜歡將暮未暮的原野,在這時候,所有的顏色都已沉靜,而黑暗尚未來臨,在山岡上那叢鬱綠裡,還有著最後一筆的激情,我也喜歡將暮未暮的人生,在這時候,所有的故事都已成型,而結局尚未來臨,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尋我那顆曾彷徨淒楚的心。席慕蓉【暮歌】
閱讀更多
2021-06-28
郭美懿
從第一本親子書《教養好好玩》開始,彭菊仙寫了8本教養書,13年來她以親身經歷書寫育兒生活與甘苦,撫慰爸媽們的焦慮不安,然而新書自序第一句,她卻宣告:「老實說,我不想再寫教養書了!」「孩子小時候,真的覺得小孩以我為世界中心、宇宙之王,現在回想才發現我錯了,是我們繞著小孩團團轉,根本沒想起自己的獨立存在。」彭菊仙說。
閱讀更多
2021-06-25
艾莉莎.維蒂
是時候承認女性的生理機制與男性不同,並依此機制來對待、訓練、激勵女性了。—史塔琪.蒂.西姆斯(Stacy T. Sims)博士
閱讀更多
2021-06-24
王珣
小時候有記憶開始,吃飯就是家裡一件重要的事情。母親總是清晨去買菜,他說:「那個時候的菜最新鮮,帶著泥土和露水的味道。」
閱讀更多
2021-06-15
格格
有人說,人要為自己三十歲以後的長相負責。三十歲之前的容貌大多是天生的,長得漂亮沒什麼值得炫耀,但如果過三十歲的女人依然那麼漂亮,就令人敬佩了。女人的青春似乎特別短,一到三十歲,就如同秋雨中的花,輕易就凋謝了。「中年婦女」更是一度成為穿著鬆垮T 恤、沒有合身的洋裝、更不懂得穿高跟鞋的女人的代名詞。尤其是那些穿著睡衣就上街買菜的人,既無情趣,又無品味。
閱讀更多
2021-06-13
賈永婕
20210619編按:「救命神器HFNC就要來了,請再等我一下!」,藝人賈永婕於臉書發文,在確認各大醫院需求後,已與朋友以及企業們合力募資9288萬元、共購買344台的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HFNC),截至17日晚間已送出238台救命神器,而數量仍在持續增加中。她在臉書感謝朋友們相挺,ICU醫生陳志金則是留言感謝賈永婕:「一早看到這消息,此刻坐在馬桶上的我,眼淚不停的流下來!」作家吳若權、吳淡如,藝人宥勝、主播陳海茵也都紛紛來賈永婕的版上留言,感謝她的熱血義行。而作家米果回憶,2013年曾在東京巨蛋WBC第二輪賽事中,中華隊與日本隊緊咬廝殺、不停延長局數,他看見賈永婕帶著全場台灣人喊加油:「或許賈永婕自己都忘了這件事,但是當時也在一壘側的我,不會忘記。」賈永婕在《51.5公里的瘋狂——賈永婕的三鐵美麗人生》書上,寫道自己的人生態度,反映在這些事情上,她確實真的是個「熱血女漢子」!
閱讀更多
2021-06-04
Melody殷悅
大家都知道,我是個十分努力的人,不管遇到任何事,常對自己加油打氣說「I can do it! I can do it!」完全是人定勝天的實踐者。也因如此,當年新婚求子路上,才會那麼沮喪、那麼挫敗。畢竟,我們土象星座就是實踐者。
閱讀更多
2021-06-04
史蒂文.克雷格(Steven Craig)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是我太太的第三任丈夫,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不久後我將是她的第四任丈夫,然後,只要我繼續努力,未來幾年我將有機會蟬聯更多任丈夫。事實上,我再努力一點,到了太太60歲的時候至少會經歷六任丈夫─而且每一任都是我。
閱讀更多
2021-06-02
林靜芸醫師
一位個子矮而且瘦小的女人,走進診療室要求作肚皮的溶脂,女人40歲,肚子像是懷了五個月的身孕,平躺時腹部凸出,觸摸得到硬塊;超音波檢查,肚皮厚度正常,腹腔內卻見一堆糞便。
閱讀更多
2021-05-24
拿督鄭博見DAC(Dato'Anthony Cheng)
編按:曾獲「華人楷模年度人物」、馬來西亞拿督鄭博見不幸罹患新冠肺炎,原本症狀輕微、在家自我隔離的他,染疫14天後病情急轉直下一度命危。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拿督鄭博見公開染病全過程,他以自身經歷奉勸確診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和肺部X光檢驗,了解自己的真實病情。 事實上,台灣與國外都曾發生多起COVID-19 患者,猝死在家中的悲劇,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說明,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如果合併「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該患者的症狀會讓許多醫師大感驚訝,原本認為這些缺氧的人應該已經處於休克狀態,但他們往往卻意識清楚可以正常應答,甚至還能滑手機。由於沒有明顯症狀,等到發現不對勁要送進急診時,往往已經太遲了。 然而,在疫情延燒時期,冒然衝急診是很危險的舉措,那麼,在家自我隔離的確診者,該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出現「隱形缺氧」呢? 黃軒醫師強調,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德國研究顯示,COVID-19確診者中,只有32%會出現「隱藏缺氧」症狀。另外,出現合併隱藏缺氧症狀的染疫者死亡率只有18%,甚至比出現合併典型呼吸困難衰竭症狀的染疫患者死亡率約30%,還要來得更低。 黃軒醫師建議, 若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不安心,可以考慮購買「血氧濃度計」或是有些智慧手錶就有提供血氧偵測功能,若低於90%就要提高警覺。 美國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一開始由醫護人員確認輕重症、分艙分流後,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在家自我隔離期間,由家庭醫師遠端視訊看診、隨時掌握病情,這也值得台灣借鏡。 最後,再次提醒,此時千萬不要輕易衝急診室,不但讓醫療量能負擔加劇,由於急診室可能充滿各種變異病毒,不小心帶病毒回家就得不償失囉。 以下是大馬拿督鄭博見染疫的親身告白:
閱讀更多
26/ 30
第 26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