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7
彭蕙珍
謝易樵(Stanley Hsieh)國2獨自赴紐西蘭念書,在華人不多的學校被同儕霸凌,得到厭食症,短短1年從70公斤瘦到只剩45公斤。大學時他決定攻讀心理學系,深入探究那段時間的自己,到底經歷了什麼。其後,父親經商失敗,他想幫忙家計,一邊在紐西蘭當公務員,一邊學習投資。26歲回到曾經讓他傷痕累累的小鎮,用信用卡買下一間房出租,「回去是因為我想要報復,我想當地主,如果可以的話想買下小鎮。」婚後和老婆前往澳洲定居,進入一家私人投資銀行工作,現已是澳洲上市企業。2017年他成立一檔房產信貸基金,從2千萬澳幣(約4億多台幣)經營到16億澳幣(約334億台幣)。他用實力實現王子復仇,更證明自己不會被過往的挫折擊敗,越戰越勇。
閱讀更多
2024-01-09
優照護
編按:台灣是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據國發會統計,2022年扶養比為42.2,每4個青壯年就要扶養1位老人;而推估至2030年高齡人口增加、工作人口更少,平均每2.7人就要扶養1位長者,到了2050年,扶養者更只剩下1.4人!面對扶養比陡升,一旦家中長輩需要照護,恐怕人力調度成難題。曾有網友表示長輩在家沒人顧,容易發 生意 外,但想把老人送到安養院,卻淪為「不孝」的代名詞,甚至被指為「遺棄」,引發兩派論戰。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指「不知道曾幾何時開始,在台灣把老年人送往安養院是一件被認為子女不孝、父母丟臉的事情。明明在事實上,是怕他一個人在家,沒人照顧會發 生意 外,也避免一個人胡思亂想才送去的,何況安養院也是要付錢的,怎麼會淪為不孝的代名詞?」對此,有網友認為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像是被遺棄」、「餘生在一個不認識的環境、沒有家人陪,你覺得可以嗎」、「如果有能力就請外籍看護,加食宿一個月也才3萬,多站老人家的角度想想吧」。另一派人則認為,「安養院24小時有護士和長照師隨時顧著,不會離開視線,對長輩來說反而比較安全」,而且外籍看護其實也不是很專業,「動作粗魯還要看運氣,求遇到好一點的」。更有人直言:「說要自己顧的,24小時顧個3天就知道了」。難道居家親顧才是「真孝道」?究竟選擇居家照護、安養機構、外籍看護等各種方案時,怎樣做比較好?
閱讀更多
2024-01-03
奧田弘美
B 小姐是在婚顧公司上班的50歲資深員工。她在公關室工作了6年以上,很喜歡這個單位的工作,想在這裡做到退休。沒想到4月的人事異動突然問她要不要調去客服中心。她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客服中心的業務,一點興趣也沒有。B 小姐大受打擊,向人事負責人及主管表示自己不想換單位,只可惜交涉未果,公司表示「公關室即將縮減人力、刷新體制,因此已經沒有工作給妳做了。」B 小姐百般不情願地接受異動,一個月後就提出與產業醫師面談的要求。B 小姐走進面談室,向我說明至今的來龍去脈,然後露出憤怒的表情,開始宣洩對公司的不滿:「醫生,妳不覺得很過分嗎?我在公關室努力了6年以上耶。如今到了這把年紀,居然要把我調到我完全沒有經驗的單位。我在公關室的工作從來沒有犯過重大的失誤,也還算認真。」還向我強調她身體不舒服:「調到客服中心後,我實在嚥不下這口氣,晚上都心浮氣躁地睡不著。也無法適應電話響個不停的環境,經常頭痛,只好請假。」我問B 小姐:「妳去看過醫生嗎?可能是因為調職的壓力,導致失眠及沒有胃口、頭痛等身體不舒服的狀況,我認為要先接受治療。」B 小姐不滿地回答:「沒有。因為身體不舒服的原因就擺在眼前,即使吃藥治療也好不了。」這時她才總算對我說出真心話:「搞成這樣,我已經沒有信心能繼續在客服中心工作了。可以請醫生幫我向人事部爭取一下嗎?」也就是說,B 小姐之所以要求與產業醫師面談,目的是希望產業醫師能替她向公司說情,請公司重新審視這項人事命令。我建議她:「總之,請妳先去身心科或精神科接受治療。要是身體不舒服的情況嚴重到不能來公司上班,無論換到哪個單位都無法工作。我向人事部報告的時候會轉告妳的心情。」還幫她寫了轉診的介紹函。當我向人事負責人回報B 小姐的事,人事負責人苦笑著向我說明:「果然是為了調單位的事啊。我能理解她對這次的人事異動非常不滿。但她在公關室6年來的工作表現並不出色。仗著自己年長,把自己不擅長的電腦作業全部推到後輩頭上,從未想過要提升自己的技能。自己提案的企畫和點子已經漸漸跟不上時代了,卻沒有注意到這點,一旦後輩的點子被採用,還會嘮嘮叨叨地表示不滿、說些難聽的話,主管為此傷透了腦筋。」再加上B 小姐以前也發生過同樣的不適應問題,前前後後已經換過3次單位了。「討厭跑業務,也不喜歡在店裡接待客人,總務等管理部門有很多電腦作業,所以也做不來,如今除了客服中心以外,已經沒有B 小姐能勝任的單位了。」下個月再次面談時,B 小姐說她看過心理醫生,拿了安眠藥和頭痛藥,症狀已經變得好一些了。B 小姐說:「後來我又跟人事部面談了一次,很清楚公司對我有什麼評價了。我其實不想再待在這麼瞧不起我的公司。如果我還年輕,一定會立刻拍桌子走人,只是到了這把年紀,我也很清楚自己已經很難再轉換跑道了。沒辦法,只好努力在客服中心撐到退休。」雖然有點自暴自棄,但是說話的表情卻有些許釋然了。
閱讀更多
2023-12-25
李宜玲/禾宜地政士事務所創辦人
一對每天煮飯端東西過來的善良夫妻,跟一個喜歡孩子的老伯伯,就這樣生活一起,20年都過去,孩子大了,上大學了。但對於他們來說,彼此像真的家人一樣,這個父親不是真的父親,這對夫妻也不是真的子女,但情感確是如此真摯!更甚血親。
閱讀更多
2023-12-23
聯合報/ 記者 李青縈
近日冷氣團、寒流接連來襲,氣象署說,明天冷氣團南下,持續影響到下周二的清晨,才會有明顯氣溫回升。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提供3項建議,避免氣溫突變,讓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年長者的身體發生問題。
閱讀更多
2023-12-07
林依榕整理
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近日公告第三季配息0.55元,吸引不少股民買進,而同樣受到歡迎的ETF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因為配息較00919少了0.2元,近期讓不少存股族動搖猶豫到底要不要乾脆賣光,轉買00919賺配息?
閱讀更多
2023-11-28
翁申霖 整理
日前,新北市三峽發生一起除濕機自燃事件,受害民眾指出,家中一台用了8年的除濕機無故起火燃燒,整台燒成一團黑炭,為什麼會這樣?由於除濕機自燃的情況時有所聞,為此,經濟部標檢局列出有瑕疵的除濕機名單,呼籲民眾快檢視家中的除濕機是否有在名單內,包括12廠牌、54種機型應立即停止使用,以免發 生意 外。
閱讀更多
2023-11-27
胡肇芳 整理
萬安生命集團榮譽董事長吳珅篁,11月22日在家屬陪伴下安詳離世,享年60歲。集團發出聲明深感哀痛與不捨,表示吳珅篁將往生室管理導向專業經營模式,用前瞻思維引領產業創新,不僅是1位企業家也是1位慈善家,對社會秉持付出愛心,讓善循環,成為行善的目標。吳珅篁與今年3月罹患腦瘤病逝的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70歲的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並列殯葬3大亨,家族3代都從事殯葬業,父親吳伙丁1965年於一殯落成後,成立「萬泰禮儀用品公司」,為當地百家葬儀社的鼻祖,曾處理數千具無名屍的後事,被外界稱為「殯葬界善人」。吳珅篁25歲時以5萬元開設「萬安禮儀鮮花店」起家,在殯葬3大亨中年紀最小,卻最早交棒,10多年前就因健康因素,將事業交給弟弟吳賜輝。吳珅篁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18歲時感到關節不適,當時未查出病因,23歲劇痛後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已近40年。
閱讀更多
2023-11-24
金雅拉
處於焦慮狀態的人,最大的特徵就是會不斷地產生擔憂,即使沒有讓自己不安或恐懼的特定對象,腦海中也會接二連三地浮現憂慮的想法,導致身心都處於緊張狀態。其實,這種擔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亦即每個人都會為緊繃和不快的狀況感到擔心與焦慮。然而,誇大性的思維模式,就是焦慮最典型的症狀。首先,我們要探討的焦慮思維就是「過分高估」。
閱讀更多
2023-11-15
劉秀枝
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半世紀後,銀髮族的我看著癌症的治療突飛猛進,從手術、放射線治療、化療、標靶療法與免疫治療等,不斷推陳出新,讓不少癌症能被治癒或控制。相反地,阿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雖然蓬勃,常以為會有突破,結果療效卻不如預期,因此目前仍僅止於症狀治療。
閱讀更多
5/ 30
第 5頁,共 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