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張家麒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群聚感染有往外擴散的情況,讓外界相當擔憂。對此,北市立聯醫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昶宇表示,以Omicron的感染傳播力來說,擋得住是運氣好,擋不住才是正常!他認為,過年前後是個重要關卡,盡量避免同時太多人的接觸,譬如:少參加大型尾牙餐會,或減少過年期間親朋好友多人聚會,能一定程度上減緩Omicron傳播,但「指揮中心可能動輒得咎怕得罪人,看起來不太願意明說,民眾就只能自行體會拿捏分寸了!」
閱讀更多
2022-01-18
林依榕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桃園疫情不斷擴大,鄰近縣市如新竹、雙北市人心惶惶,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昨(17)日受訪表示,這波疫情研判應該與天氣變冷有關,讓病毒能夠在環境中存活2~3天,即使民眾根本沒碰面、沒接觸,只要觸摸到病毒就會染病,他呼籲「最好24小時都不要用手去觸摸眼口鼻。」
閱讀更多
2022-01-17
蕭婷方
新冠肺炎(COVID-19 )全球爆發2年多以來,隨著高傳染力的新變種Omicron出現,許多國家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引發「動態清零」與「與病毒共存」兩立場的論戰。以往,新冠肺炎確診者死亡率、重症率都不低,對未接種疫苗者有很大的殺傷力,可能造成醫療量能崩潰;目前,台灣社會出現新的聲音,認為Omicron疫情多輕症,不需要堅持清零,防疫要維持經濟生活的平衡。
閱讀更多
2022-01-13
林信男
日前1名旅居荷蘭的台灣人,在網路上發文,稱確診Omicron「跟感冒沒兩樣」,荷蘭每天確診人數破萬,當地居民一樣活得很好,「台灣在怕啥?」該文一出,立刻引發熱烈討論,對於感染Omicron的風險,各方意見不一,國外甚至出現「靠感染Omicron獲得免疫力」的說法;對此,醫學專家認為,基於以下4個理由,把Omicron視為重感冒、靠 染疫 獲得免疫力等觀念,都很危險,猶如「玩炸藥」。
閱讀更多
2022-01-12
翁申霖
新冠(COVID-19)病毒步步逼近社區,隨著本土 染疫 個案愈來愈多,加上有多位確診Omicron變異株,國內疫情再拉警報。國外有不少案例顯示Omicron症狀包括流鼻水、頭痛、疲倦等,令人難以分辨是感冒還是 染疫 。對此,國外有資料顯示,一旦出現「3種特殊症狀」就要多留意是否確診。
閱讀更多
2022-01-10
林信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 染疫 人數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閱讀更多
2021-11-30
NOW健康
什麼是「思覺失調症」?女星賈靜雯在電影《瀑布》中,憑藉著精湛演技,詮釋職場女強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身心變化,獲得第58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肯定。近年常見以思覺失調症為主題的優質影視劇作,佳評如潮,但醫師表示,現實世界多數大眾仍對思覺失調症心存恐懼,約8成病友被誤解,甚至誤把思覺失調症視為中邪。
閱讀更多
2021-11-10
李易紓
人體肌肉會在40歲後,每年以平均8%速度流失,40歲至80歲可能有高達40%肌肉流失!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50歲後高達46%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且一般認為肌少症多發生於女性,但其實男性風險更超過5成。
閱讀更多
2021-11-05
伊莉莎白.德依
錯誤終歸是事實的基礎,假設一個人不知道什麼是什麼,倘若他知道了,起碼是知識的增長。—心理分析師卡爾.榮格 Carl Jung
閱讀更多
9/ 14
第 9頁,共 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