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趙安安
「你累了嗎?」是臺灣人都熟悉的一句廣告臺詞,累的值得不打緊,瞎忙一場才令人想哭。長年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壓力管理、職業心理健康評估的心理學博士趙安安強調,不瞎忙的關鍵,就在於自我的覺察。首先,覺察自己是否設定了明確的目標,確保目標是清晰且具體的。其次,覺察自己是否培養了正念的態度,不讓負面情緒消耗我們的能量。接著,覺察自己是否養成了行動方案的執行力。為幫助初學者實踐正念與自我覺察,趙安安表示,在當中覺察自己的慣性模式,當發現偏離軌道時,及時暫停,反思並調整,以新選擇引領自我回歸正軌。
閱讀更多
2023-08-18
許峰源
當我們想要去「糾正」別人的價值觀時,某程度是為了滿足我們內心深處的虛榮感、優越感,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彷彿在告訴著對方:「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照我的正確方式生活。我想要拯救你脫離苦海。」
閱讀更多
2023-05-25
楊月娥
母親在生病長照之前還獨居在基隆老家時,受情緒所苦已有時日,會因妄想而對子女抱持不信任感,我們也避免與她討論有關錢的事情,因此對母親手上的財產完全不清楚,連存摺及房屋權狀放在哪裡都不知道。
閱讀更多
2022-08-29
張明志
有一位爺爺八十四歲,得到第三期的惡性淋巴瘤,起初病得嚴重,腹水、肋膜積水、裝著氧氣管,在醫院接受化學治療。他育有三男、三女,除了最小的兒子在美國外,其餘都在臺北。所以子女們成立照顧群,除了僱請看護工外,他們兒女與媳婦分成四組,白天夜晚輪流換班照顧。而且還有一本病房日誌,每隔二十分鐘登記爺爺的狀況,例如:何時打化療、何時輸血、三餐內容與健康食品為何,化療藥水、排便狀況等詳細記載,完全不亞於護理紀錄。因為二媳婦本身就是護理師,每次輪班的人都可以清楚爺爺目前的狀況,以及治療上的進度,包含何時檢查,又該注意什麼。
閱讀更多
2022-04-15
留佩萱
我們內心除了有不同「部分」(parts)外,還有一個「自我」。當你的內在部分能夠暫時跟你分離,剩下的就是你的存在、你的本質。
閱讀更多
2021-06-17
凱薩琳.尼可萊
請這麼想著:你的內在擁有 慈悲心 與同理心(每個人都有),但有時被你收在地下室的某個箱子裡,當你需要的時候,可能無法馬上拿出來。
閱讀更多
2021-05-24
提姆・戴斯蒙
這個轉化痛苦回憶的方式其來有自,紮根自現代科學研究的人性理論。這套理論側重兩個主要的問題:首先是動機是什麼?其次是人類如何化動機為行動?
閱讀更多
2021-01-15
張薇薇
每年過年,杯觥交錯、菜餚滿桌、充滿親朋好友豐盛恩情的新年假期將接近尾聲時,我總暗自心情低落,因為過完年,一切將回歸正軌。但之於我,什麼才是正軌?每日勞碌奔波於高壓職場與家庭之間?經常為小事抓狂?逢空就要用不停的活動與勞動填滿空隙?我曾期許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但白白虛耗了多年,卻還是終日不休,汲汲又營營,無所適從。曾看過一本書:「修行的重點不是你跟誰學過、什麼人到過你家……。」往臉上貼金不代表自身是金,要真正對自己有幫助,必須有志氣發誓願破除心中的執著,從生活中觀照自己的妄念,慢慢將之放下,就是「滅去心頭火自涼」。
閱讀更多
2020-08-20
莎拉・安妮・夏可莉
說起 慈悲心 ,我們大多用它來指我們專以其他人為對象的一種感受:其他那些比較不幸的人,其他那些失去了親愛的人事物的人。我們的宗教或哲學,很少鼓勵我們以溫柔且仁慈關愛的態度對待自己。然而我們疼痛纏身時,自己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至關重要的。
閱讀更多
1/ 2
第 1頁,共 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