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那麼久,唸他還不找工作,竟燒炭輕生!父竟說:這不孝子,都不知道是為他好嗎

他畢業那麼久,唸他還不找工作,竟燒炭輕生!父竟說:這不孝子,都不知道是為他好嗎

除了天氣因素外,一些特殊時間點過後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人類是社會性動物,需要依靠複雜且緊密連結的群體才得以運作及生存,落單者將面臨死亡風險,而加入群體產生連結才有生存希望;從嬰兒與母親、家人與家庭、國民與國家,都是靠著連結的關係才得以成立。

 

倘若連結的關係疏遠或是斷裂,則將陷入孤獨境地之中,從而影響到精神與健康狀況,甚至尋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二○一一年的全球健康與老齡化研究中,就有提到缺乏社會連結與孤獨對老年人的影響[1],缺乏社會聯結的人顯著增加了死亡風險,其影響甚至超過受到大眾所關注的議題。

 

[1]在老年人中,社會孤立和孤獨可能尤為重要。隨著個人年齡的增長,長期暴露於保護性或風險因素將更加明顯。例如,早年發生的社會脫節(忽視、緊張、孤立)或聯繫(支持性、穩定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將在晚年變得更加明顯。此外,老年人之間有許多重要的生活轉變,可能會導致社會聯繫中斷或減少(例如,退休、守寡、兒童離家、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健康問題源於生命早期的狀況,這表明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至於什麼時間點過後死亡清掃案件比較多,依經驗,通常會在現代三大節日時比較明顯,三大節日分別是「西洋情人節」、「聖誕節」以及「春節」。隨著現代社會逐漸西化以及商人的渲染下,情人節與聖誕節受到人們重視,這兩個節日雖然沒有放假,但其重要性不容小覷。在媒體不斷推波助瀾下,這些節日有著既定化的標準模式:當天一定要送禮、出遊、吃大餐。

 

讓有些人從本用心來感受愛情,轉變為用物質營造出儀式感見證真心,如果沒有精心準備鮮花(花束)、祭品(美食)及貢物(禮物)的話,難保不會發生爭吵,增加自體傷殘死亡風險,這兩個節日,有時會因情侶間情感爭執、分手問題下的激烈情緒或是獨身寂寞孤寂感來襲,讓人走上輕生的道路。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宋‧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依數據統計,每到過年前後的自殺通報人次均有上升,且農曆春節是華人所看重的節日,在外打拚的異鄉遊子歸故里,久別家人重逢,親友之間難得相聚,大家桌邊圍爐,彼此笑語和樂,但許多有著各自原因離家從此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雖是全家團聚的日子,卻獨自孤身度過,各有原因無法與家人團聚,有些零落之人,在喜慶氛圍下更為落寞,寂寞感隨著時間不斷加增;孤獨,有時會壓垮一個人。

 

節慶之後,便是我們忙碌的開始,期間所承接案件都是於年節時輕生,因為天冷的關係,所以經過許多天才有異味傳出;或是欠繳房租,房東前往關心時才發現的個案,卻僅有少數案例是因為家人覺得有異而察覺。

 

這些在過年期間選擇自我了結生命的個案,年齡從中年到老年皆有,不同現場卻有著極為相似的情況:獨自居住、工作並不穩定或是無業、經濟上的弱勢、長期未與家人聯繫。

 

並且都有著相似場景,燈光昏暗損壞,雜物隨意擺放壓縮生活空間,環境經年缺少整理,滿室灰塵與污垢,並充斥著混合了髒亂生活環境的酸臭味與肉體腐敗所產生的腥味。酸腥腐臭,加上雜亂破敗的生活環境,且在現場所遺留的藥袋可以得知死者長期受到病痛所擾,生活缺乏希望,對未來感到無望,別人在過節,自己卻只能獨自待在承租的房內;經濟、家庭、健康問題都讓人窒息。

 

沒病看到有病,有病看到更多病

 

通常這類輕生個案因著各式理由甚至數十年未與家人見面,各有齟齬,因此委託人通常都是房東,而家人都不願意出面。先前一個過年期間燒炭輕生,死亡約三週後才被房東發現的委託案件,往生者與家人數十年來都沒有聯繫。家人在警方通報後進行了相關的程序,卻不願意進行後續處理,只給房東傳了封訊息:「都在你這裡租那麼多年,房租想必也收不少了,裡面的東西就全交由你處置。」之後不管房東如何聯絡也找不到人。

 

我不知道他們怎麼處理後續相關問題,我接到通知時正在清理過年後自殺的現場,在工作告一段落便立刻趕來。房東跟我說明情況並給我看家屬傳來的那則簡訊,他那憂愁結面的樣子,想必他當初收到這段文字時,臉應該比這臭十倍以上。

 

「過年前我送水果禮盒給他的時候,他就在那說自己這邊病那邊病好痛苦不想活了,我還勸他想開一點,好好聽醫生指示,不要那麼悲觀,誰知道他真的不想活了!」房東苦著臉說道:「他家人都不出來處理又失聯,把責任都推到我這邊真的有夠倒楣,變凶宅根本不用賣了。」

 

本想跟他說:「投資(出租房屋)有賺有賠,投資(出租房屋)前須辨明法律條文並了解風險。」後來想想這好像會造成自己受傷的風險,只好把這句話吞了回去。改口道:「你先別擔心,我先上去看一下狀況,說不定情況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

 

才走到門前便聞到從鐵門傳來陣陣惡臭,心想「還挺嚴重的。」一打開門就看到前陽臺原先陳屍位置下方只剩下由脂肪、排泄物、血液混合而成一灘黃色、透明與黝黑交疊的體液,用來了斷生命的領帶還有一節綁在鋁門窗橫框隨著氣流晃盪著,室內一片蕭索,幾乎沒有任何家具,只有一張椅子、一張木質的茶几,還有被踢翻的板凳。

 

地上散落著香菸包裝和空瓶。看到茶几上只要能拿來盛裝的容器都被當成菸灰缸,除了成堆的菸蒂外還有一堆沒有打開過的藥袋;在健保政策下,看醫生再也不用付高昂的醫藥費,一堆人認為既然繳了健保費就不能浪費,開始努力給醫生看,醫院頓時成了另類社交場所。「沒病看到有病,有病看到更多病。」導致健保入不敷出,如果有病吃藥那倒無妨,卻有很多人囤藥,乖乖定期回診看醫生,卻不乖乖吃藥,直到藥品擺到過期。

 

這些藥袋或許沒能治療他的身體,只是讓他有個安心的理由,對很多人來說說不也是這樣,認為只要看醫生病就先好了一半,卻任由病情不斷惡化積累,直到有天因此付出更多代價,而他則自行選擇了死亡。

 

簡單看過環境後便即退出,下樓找到了房東,他看起來有些擔心,問著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簡單向他講述室內情況,怕製造房東大人的恐懼,綁在那的領帶我選擇不提。

 

房東聽完後原本苦著的臉轉為柔和:「就盡快處理吧,家人不出面也是要清理,在這住那麼久了,就當作重新裝潢,他想不開是他的命,我遇到這些事是我的運。」多少無奈轉化為這簡單的幾句。

 

明白自己所失去,才知原是富足,既然已成事實,就坦然面對,卻有多少人遇到困難不是解決,而是埋怨與逃避。

 

破鏡,豈能重圓?

 

過年期間還會因為發生爭執或是情緒勒索而肇生尋斷情事,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發明情緒勒索的詞彙,廣義是指一種無法為自己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迫使他人順從的行為模式。

 

「我這都是為你好,為什麼你不聽我的?」

 

家人說出這樣的話,到底對孩子來說是愛是關懷還是箝制?作子女的又是否因此而遭受限制,一昧乖乖地順從是聽話、駑鈍還是愚孝?所承受的壓力,有誰能理解,又該如何宣洩?

 

日會蝕,月會缺,卻能再圓。破鏡,豈能重圓?

 

過年,本該是一家和樂團聚,遺憾的是這樣的日子,這家,已然破碎。

 

年節期間,原以為可以不用工作好好的休息,沒想到我卻來到這裡。套房內,一陣陣的炭臭味充斥在這空間,牆上一幅幅的照片,是過往的點滴,溫馨的回憶。

 

沾染黑褐色血漬的床和茶几上用磚頭墊著的泥盆火炭,這突兀的存在,隱約暗示著生命的消逝。

 

 

「我都是為你好,為什麼你就是不聽我的?」亡者父親無助地蹲坐在門外,流淌著淚水,口中不斷喃喃說道:「才唸你兩句你就想不開,你這不孝子。」見到我正看著他,趕忙用手抹去臉龐上的淚水站起身來和我說話。

 

「有什麼事情嗎?」他說道。

 

我回:「沒事,只是看您這樣坐在外面,現在天冷,又怕您累,要不要先到隔壁的便利商店休息一下。」

 

「沒關係,不會累。」

「要不要我拿個椅子給您坐,這樣蹲在這也不太舒服。」

「免啦,我蹲在這就好。」

 

我拿了瓶水給他,並說:「您喝點水,緩一下,天冷,您這樣蹲在外面怕著涼,現在您還要忙著處理後續的事情,身體要照顧好。」

 

他接過了水旋開了瓶蓋喝了一口後和我說道:「年輕人,你不知道我有多難過,我養他養了那麼久了,圍爐時只是唸他兩句,之後也沒說什麼,誰知道他就跑回去燒炭自殺,這不孝子啊……!都不知道阿爸是為了他好嗎?」

 

我蹲在旁邊不語,靜靜的聽他繼續說道:「他畢業那麼久了,只是唸他還不去找工作,就對我生氣,做晚輩的能這樣對待自己的長輩嗎?我都是為他好啊。」

 

他接著說:「從以前,他就很聽話,我說什麼他都會去做的,怎麼現在會才唸個幾句就跟我吵、怎麼就這樣跑去自殺。他那麼聽話,以前要他做什麼都會聽我的,怎麼現在會做這種事啊;要他去工作又不是要他養我,只是都不去工作,親戚會怎麼說我,人家會說多難聽,就要他去上個班,我是為他好啊,以前他都會聽我的去做,怎麼現在會這樣?」

 

默默地聽他說完這些話,或許,亡者以前真的很聽話,對父母的每一句話言聽計從,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選擇,都聽從他們的安排,走在長輩「為」他規劃的理想道路,因為父母都對他說:「我是為你好。」

 

因為孝順,因為順從,為了不辜負期待,就這樣一步步地走在父母建議他走的道路,做他們想要他做的事情,學習、交友甚至是愛情,一直到出社會,需要獨自選擇出路為將來而努力時,開始無法面對,將自己隱藏起來。

 

因為聽話,他失去了對未知挑戰的勇氣,因著刺激,他做了一次叛逆的行為。這只是我的臆測,也許是很多人的答案。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我是人生整理師:死亡清掃X遺物整理X囤積歸納》,尖端出版, 盧拉拉著)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需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或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