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他年領500多萬股息的方法!12招「在恐慌中學賺錢」技巧,打造安穩、快樂老後

中年後,他年領500多萬股息的方法!12招「在恐慌中學賺錢」技巧,打造安穩、快樂老後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努力研究股票,就一定會成功賺大錢嗎?如果投資靠的是聰明才智(IQ),那麼教導投資學的教授們,早就統統住進帝寶豪宅了。能否藉著投資股票而致富,最主要的還是靠心理因素(EQ)。

 

大多數人買股票,嘴巴講的是長期投資,身體卻很誠實,小賺一點就急著「獲利了結」,賠錢也急著「認賠殺出」,最後怎麼能賺大錢?所以,想提高投資股票的能力,不僅要充實投資的智慧及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克服心理及情緒的障礙,打敗自己的心魔。

 

方法1  國安基金護盤

 

國安基金是由退撫基金、勞保基金、勞退基金、郵政儲蓄基金這4大基金所組成,總規模高達5000億元。相較於國際股市,台股的交易量不大,屬於淺碟市場,一旦國內外有重大政經事件時,因為投資人「集體心理恐慌」、「集體賣出」,股市經常跌過頭。

 

此時政府就會靠國安基金來力挽狂瀾,恢復投資人的信心。自國安基金成立至今,每次護盤都完滿達成任務。2020 年3月大盤因肺炎疫情重挫,國安基金宣示進場護盤後,1年後台股漲幅高達1倍,偏偏投資人經常被恐懼的情緒所左右,錯失低價進場的機會。

 

方法2  財神爺來敲門

 

當股市遭逢重大利空,股價腰斬時,是不是逢低買進績優股的好時機呢?仔細觀察,證券行是不是人氣冷清、門可羅雀?股市成交量是否屢創新低?當你勸親戚朋友買股票,大家是不是都叫你「不要害他們」?融資斷頭令是否萬箭齊發?加權指數來到近幾年的低點?電視、新聞媒體是不是一直鼓吹「現金為王」?國安基金是否開始護盤?

 

如果你觀察到上述現象,就是「財神爺來敲門」了。千萬不要把半夜敲門的財神爺當做鬼,只要你勇敢買進績優股,將來就可以享受到財富重新分配的果實。仔細回顧一下,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都可以看見財神爺到處敲門,偏偏很多人把財神爺當鬼,嚇得不敢開門迎接。

 

方法3  不要天天看股價

 

長期存「核心持股」的目的,在於享受它們配發的股息現金流,然後靠這股現金流幫你灌溉其他的好股票,再創造更多現金流。因此,存股的重點在於「股息」多寡,以及是否穩定,而不是「股價」高低。

 

如果太在乎股價,往往墜入想要低買高賣「做價差」的漩渦中,不僅會大幅增加交易股票的費用,還有可能誤砍績優股,最後手上只剩下一堆賠錢的股票。巴菲特說:「買進好股票後,要假設從明天開始股市會停止交易5年。」就是要你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只要持續有穩定且不錯的股息進來,幹嘛關心股價呢?

 

方法4  認輸是反轉的開始

 

彼得.林區(Peter Lynch)說:「賣掉好股票,留下壞股票,如同在花園中砍掉美麗的花朵,只留下雜亂的野草。」一般投資人都有一個壞習慣,當手上股票有賺有賠時,喜歡把小賺的股票出脫,然後炫耀自己在某某股票賺了多少,讓自己開心、出風頭。至於賠錢的呢?拒絕承認自己的失敗,一律鎖進抽屜,眼不見心不煩,然後拿「我要長期投資」、「股價總有一天會上漲」的理由來催眠自己,結果反倒是越賠越多。

 

人都喜歡維持自尊,不願意承認失敗,這個是人性。但是「自尊值多少錢」呢?你是要賺錢,還是要自尊?就算是高手也會買錯股票,但是高手會勇敢認錯,因為他知道,「唯有認輸,才可以反轉。」認輸,狠心砍掉賠錢的爛股票,「錢」進績優股,讓自己滿手好公司的股票;出售輸家、保留贏家,隨時滿手的好牌,想輸都難。

 

方法5  價值比價格重要

 

我有一個朋友很喜歡買名牌衣服,但是他只會等打折時才買,同樣一個品牌的衣服,打5折等於是買1送1,高貴不貴,打3折還更好。買股票如果是專注於做價差,當股價打5折、3折時,恐怕早已經嚇到肝膽俱裂,被融資斷頭而血本無歸。

 

如果是專注於股息的價值投資者呢?當股價打折,但是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差、獲利沒有下降時,逢低加碼反而是正確的做法,就像買名牌服飾一樣,打折時可以買到「相同的價值」,但是「花更少的錢」。百貨公司大拍賣時,大家都會貪便宜,深怕動作太慢、買得太少,可是當股市跳樓大拍賣時,投資人還一直拼命低價砍股票,打死也不敢買,就是因為只專注於「價格」的恐懼。

 

2014年12月8日,台新金(2887)在彰銀(2801)董事改選後痛失經營權,依法必須認列約148億元投資損失,並在年底一次認列。在「恐慌」的氣氛下,短線投資人殺出持股,股價在10天內從14.2元迅速滑落至12.2元。

 

但是仔細評估,該投資損失並非本業經營不善所致,公司整體的體質並沒有變差,美林證券評估,台新金2015年的EPS約為1.8元,因此股價迅速在3天內從12.2元回升到13.0元,這就表示有長線投資人看見公司的「價值」。

 

 

大家都希望在低價買進好股票,但唯有在利空、恐慌氣氛中,才會出現低股價,投資人反而不敢出手。只有專注於基本面的「價值」,了解「價值>價格」,才可以戰勝恐懼。

 

方法6  掉下來的刀子不要接

 

2011年4月,宏達電(2498)創下1,300元高價,卻在2012年11月迅速崩跌到最低的191元。聽說有一個公務員利用退休金在800元附近「逢低買入」,然後一路往下加碼攤平,當股價到達200多元時,更是傾盡所有資金做「最後一搏」,最後在股價100多元時被清洗出場,退休金全部化為烏有。

 

2011年的宏達電,是賺了7個股本的超級好公司,投資人趁著股價往下,想要低接撿便宜,結果接到掉下來的刀子,弄得自己滿身血。一支股票如果大跌,一定有它的理由,在搞清楚來龍去脈之前,寧可選擇觀望,也不要輕易出手。如果真的想要「逢低入市」,奉勸投資人不要將全部的資金押在一支股票上,萬一運氣不好,就會直達地下十八層。

 

方法7  觀察績優龍頭股

 

股市是群眾的集體行動,當看不見未來、跌勢深不見底之時,大家只想賣股保留現金。於是乎一些本益比過高、只有「本夢比」或沒有獲利的股票,會被大家優先出清( 當然就是持續重挫 ),然後將資金移轉到一些「殖利率較高」且「穩定」的績優龍頭股,好處是一旦股市反彈,手上還有績優龍頭股會上漲,萬一持續下跌,也有股息可以領。

 

只是萬一碰到股市大崩盤,例如台股從2008年5月的9300點,一路跌到11月的3955點,這7個月期間,投資人無不慘遭凌遲。當時只要是大跌2天,我就會蒸發掉1年的薪水,心理壓力之大,非一般人所能體會。於是乎,受不了心理壓力、理智崩潰、放無薪假、被裁員、被融資斷頭……的投資人,在賣光其他股票後,會被迫賣出這些績優龍頭股,於是造成龍頭股的大暴跌。

 

觀察台積電(2330)2008年5月至11月的走勢,7個月期間從最高的69.8元跌到最低的36.4元,總共跌掉33.4元,其中光11月就跌掉13.1元,占總跌幅39.2%,不過同年12月起,台積電股價止跌反彈,開始往上。

 

股市的走勢就是眾人心理面的反射,當一個人即將破產之際,一定是先出脫最不值錢的東西,保留最有價值的資產。一旦被逼到絕境、賣無可賣之時,才會把最值錢的資產拿出來賣。股市也是如此,當投資人恐慌到最高點的時候,會不理性地殺出最好的股票,造成績優龍頭股莫名其妙暴跌,此時通常是殺盤的最後一波,可以賣的股票不多了,此時就可以開始撿便宜的好股票。

 

方法8  紀律與執行

 

想要避免接到「正在掉下來的刀子」,又要能夠做到「危機入市」,需要許多的實戰來鍛鍊心理強度。我雖然有20多年的投資經驗,台股歷年來慘痛的暴跌我也無役不與,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而且我又是捧著鐵飯碗的公務員,照理說投資股票應該是最沒有心理壓力。但是說實話,我依然會犯錯。

 

「投資股票最重要的是EQ」,我深深認同這一句話,但是很難做到,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當你經歷幾個月的持續盤跌,對身心是長期且緩慢的折磨,想要不做出錯誤的決定,真的很難。

 

「紀律」就可以避開人性心理上的弱點,2008年我買進中信金後,適逢全球金融大海嘯,當時我就設定「逢低慢慢買」的策略。中信金的股價從20幾元一路跌到7.9元,雖然看了會怕,但是因為「紀律」,我拋開恐慌一路往下買,就這樣買了80張。我也想在7.9元時一次買80張,可惜我不是神仙。

 

往後幾年,因為看好中信金業績的成長,持續貫徹「有紀律地執行」,當「股價比上次買的還便宜」時,就持續買進,到2014年我已經有了313張中信金。因為「紀律」與「執行」,我累積了313張中信金,平均成本很低,再來一次金融海嘯我一樣不會賠錢。這313張中信金股票,每年會貢獻數十萬元股息,讓我繼續「有紀律地買進」其他績優股票,邁向理財不敗之路。

 

方法9  勇氣越大 獲利越大

 

人生最痛苦的莫過於「股票大跌時,沒有現金可以買;股票大漲時,沒有股票可以賣。」這是我多年的心得。為什麼股票大跌時,沒有錢可以買?就是因為股價在高點時,希望可以一直漲上去,捨不得賣,最後1張也沒有賣,當然身上就沒有錢。於是乎,往後股價在低點時,也沒有錢可以買。

 

當股價在低點時,因為恐懼而一直不敢買進,等到股價上漲才開始後悔,然後希望「等跌下來再買」,最後半張也沒有買到。結果是,往後股價在高點時,也沒股票可賣。

 

大跌時買進股票,大漲時賣出股票,確實有違人性,但是請記住:「越需要勇氣的決定,可能的獲利就越大。」買進大家不看好的股票,在股市低迷時進場,比把錢放在定存更需要勇氣;同樣的,當一支股票人人叫好,股市一片欣欣向榮之際,賣出股票的心理壓力也無比沈重,讓人難以抉擇。

 

如果用長期的角度來觀察,不管是美股還是台股,長期趨勢都是向上,投資人反而要把握利空的時機,勇敢買進好股票。

 

方法10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白圭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大商人,他的經商之道可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8個字來概括。白圭的高明之處是,在別人拋售過多貨品時,他就大量買進;然後等別人缺少貨物需要買進時,大量拋出來獲利。

 

投資股票也是如此,當大家都說某某股票前景看好、人人積極買進時,股價就會被推升而增加買進成本,當股價上漲一波段後,想買股票的人都買了,這時候就缺乏後續買進的力道,此時,投資人都是滿手股票,每個人都在等「高價時賣出」,讀者覺得股票還會上漲嗎?

 

或許一支股票人人看好,但是切記「人多的地方不要去」。2014年全球科技界最大的亮點,非蘋果的iPhone 6莫屬,從2014年初,蘋果的組裝廠鴻海(2317)及和碩(4938)就開始悄悄上漲;在iPhone 6推出前1個月,鴻海及和碩的股價,被推升到近幾年來的高點。

 

回顧一下,2014年9月,台股站上9500點的高點,美國道瓊指數站上17350點的史上新高,歐股也都站上近幾年高點。全球股市打死不退,把希望都寄託在9月19日上市的iPhone 6,所有分析師都預估,這會是史上賣得最好的蘋果手機,只要跟iPhone 6沾上邊的產業,人人都說前途無量。

 

iPhone 6推出後立即引發全球熱賣,但在1個月內,蘋果股價卻欲振乏力而悄悄滑落,鴻海與和碩也下跌超過10%(2014/10/15 )。我有個朋友是蘋果迷,他肯定iPhone 6會熱賣,因此在手機推出前,以100美元以上的高價買進蘋果股票,他計畫放到iPhone 6熱賣,再用120美元以上的價位出脫。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儘管iPhone 6熱賣,蘋果股價卻欲振乏力。之前許多人看好鴻海與和碩,也通通住進套房。

 

原因不難分析,台股在2014年9月站上2008年以來的新高,還有年底大選的變數,且國際股市都有高點回檔的壓力,美國即將升息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於是投資人「居高思危」,紛紛把資金轉進「最強的蘋果概念股」,人人滿手股票,都等著賣,這樣蘋果概念股短期內還會上漲嗎?

 

近年來,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太陽能相關個股在2011年買盤蜂擁,人人叫好,但2020年初曾經是股王的益通(3452)卻下市了。LED也是一個例子,2014年3月,晶電 (2448)與億光(2393)董事長均表示,LED照明的滲透率將從10%的底部區,朝30%邁進,2014~2017年可望步入LED照明的「黃金3年」。我朋友又想買LED的股票,我當時勸他股價已經在高點,可是他執意要買,結果億光股價在他買進後,3個月內從70幾元滑落到50幾元。

 

我這個朋友喜歡買「排隊美食」,他覺得有人排隊搶著買,就表示品質很好,他把這個觀念投射到股票投資上,所以喜歡買「最熱門」的股票。可是他忽略了,美食只要乖乖排隊,一定吃得到,股票跟著大家一窩蜂搶買,缺點是買在高點,而且大家滿手股票等著賣,股價還會漲嗎?

 

買賣股票,時機很重要,就算是最熱門的股票,如果買在最熱門的時間點,還是有可能會受傷。再來是觀察公司的獲利,要記住「股價是反映未來」。

 

方法11  不要跟股票談戀愛

 

儘管一支股票往年為你攻城掠地,讓你賺進大把鈔票,或者你已經擁有這檔股票很多年,幾乎是跟它一起成長,一旦公司經營能力下降,或是整個產業趨向沒落,還是要果斷「分手」。如果捨不得跟心愛的股票分手,甚至還勇敢加碼買進,儘管戀愛是談得轟轟烈烈,但最終滿身傷痕,甚至還要殉葬,那就不好玩了!

 

資金是投資人最寶貴的資源,一定要放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才能夠發揮出最佳的效益。

 

方法12  別太相信專家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說過:「我怎麼能夠犯下相信專家這麼大的錯誤呢?」每天電視上都有一堆專家在談論股票,我心裡經常納悶,如果這些專家這麼準確,他幹嘛不把房子、車子……統統賣掉,準備一大筆資金買進自己大力吹噓的飆漲股票,大賺一筆後再去買更新、更漂亮的房子、車子?幹嘛還要上媒體,拋頭露面賺辛苦錢?

 

大家沒這個疑問嗎?股票市場就是爾虞我詐,這些所謂的「專家」通常是自己偷偷吃進股票,再利用媒體的力量誘使投資人買進,幫他拉抬股價,等到他賺飽跑路之後,被套在高點的投資人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外資的分析報告上,當他們出具看好某某公司股票的報告時,有時該公司的基金部門反而是在出脫那一支股票,就會招致「坑殺投資人」的批評。其實外資的報告,開始時只有少數大客戶看得到,等到一般投資大眾都看到時,已經過了一段時間,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了。

 

所謂的專家也是人,也想從你的口袋中賺錢,不要太相信專家。專家如果這樣厲害,在家裡自己偷偷賺就好了,不用出來拋頭露面。因為專家們心裡都有數,自己再厲害也會買錯股票,唯一穩賺不賠的就是會員的學費了!

 

對於專家的「建議」,要開放心胸來吸收,並保持適當的懷疑態度,衡量現實情勢。最後要不要聽從,還是要依照自己的分析,不要盲目聽從「專家」。一般會把專家當做神的投資人,特徵就是「懶」,不想自己研究,也懶得做決定。請記住,畢竟這是你的錢,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一旦你賠錢,那些專家是不會理你的。

 

蔡明介的PDCA哲學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先生,曾經分享過「PDCA」的經營哲學,我覺得很適合用在投資理財上面。

 

l Plan(計畫)

 

投資前一定要做好基本面的研究,然後擬定買進計畫,例如幾元以下可以買,總共要買多少張……在2008年,我看著中信金股價從25元開始滑落,計畫逐步買進,建立持股。

 

l Do(執行)

 

計畫擬定好,就要確實執行,行動最重要。2008年7月,我開始在23元以下,逐漸買進中信金。

 

l Check(檢討 )

 

買進後一旦有其他消息,有可能影響股價,要找出因應的方法,例如逢低加碼或認賠殺出,絕對不可以腦袋放空、以不變應萬變。我買進中信金之後,馬上遭逢全球金融大海嘯,但是我評估中信金體質健全,政府也不可能讓大型金控倒閉,因此決定逢低加碼。

 

l Action(行動)

 

檢討投資策略之後,最重要的還是後續的反應,也就是要有「行動」。金融海嘯期間,我一路逢低買進中信金,只要股價比我上次買進的價位還低,我就5張、5張慢慢買下去,就這樣累積了80張。

 

金融海嘯停歇後,中信金開始穩定獲利,我變更計畫(Plan)打算持有200張中信金。我也持續逢低買進(Do),並將股息繼續投入,在2013年底已經持有200張。2014年上半年,因為服貿爭議,立法院被學生占領,我評估(Check)只是短線利空,便在18、19元附近持續加碼(Action)中信金。6年買進313張股票,即是確實執行了PDCA的策略。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6年存到300張股票2022修訂版:股子股息讓股票零成本》,金尉出版, 陳重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