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後,請把焦點回歸自己身上!整理不必要的關係,讓生活變得更加輕盈

40歲後,請把焦點回歸自己身上!整理不必要的關係,讓生活變得更加輕盈

小時候,不,直到三十幾歲為止,我還經常做著踏上旅途的夢。出門應該會有目的和理由,但夢中的我卻不知要前往何處,也不知道原因,就只是一直在路上,朝著某個方向前進。雖然極少數的情況下夢中會有同行的人,但大部分都是獨自上路,過程中會碰上路障,也會遇上必須跨越死亡的關口。

 

不過諷刺的是,現實生活中我不曾獨自一人去旅行,當然我曾隻身去拜訪熟人,但不曾有過離開家門到回家前都孑然一身的旅行。生性膽小又是路痴的我,迄今仍然十分羨慕一個人說走就走的旅行,而這樣的我,在夢中卻獨自踏上了旅程。踏上旅程,意味著展開新的際遇、創造全新的故事;為此,必須先摘下面具。

 

這裡說的「面具」,可以分成兩種:「別人眼中的我」以及「自己眼中的我」;摘下面具,代表的是跨越這兩種「我」。

 

摘下「別人眼中的我」,是指擺脫過去代替我的姓名、像標籤般如影隨形的「角色」。擺脫社會價值觀造成的刻板印象固然重要,但走出「想在社交網路上呈現給他人看的面具」更為重要。因為,在互相比較、包裝自己的過程中獲得的滿足並非自尊感,而是憂鬱與空虛感的另一面。

 

「自己眼中的我」,則是不知從何時戴上、自己卻最熟悉的面具,也就是自行定義的「我」;換句話說,就是「關於我」的個人刻板印象。妳可以檢視一下,是否曾用「聰明」、「有智慧」、「單純」、「愚昧」、「懶惰」、「勤奮」等這些形容詞來界定自己,這就是個人刻板印象。

 

沒有任何「自我」是從一開始就始終如一的,但人們卻相信,無論面臨什麼樣的情況,都存在著一個具有一貫性的「自我」,不會根據面臨的情況、角色、情緒與需求而改變。

 

不過心理學認為,「自我」其實是由許多面向組成的複合體,我們擁有的只是根據狀況而彈性變化的「自我」罷了。

 

所以唯有我們能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並整合「自我」的多樣化,我們才會對自己更有信心,自尊也才能提升。

 

許多女性不懂得如何珍惜、尊重自己,也許是因為忽視「自我」與個性的多樣化,更有利於適應這個世界。或者說,因為我們更喜歡一致性,無論積極或消極、無論是否畫地自限,我們都不想面對多樣化的自己可能帶來的矛盾與混亂。然而,若是作繭自縛、拒絕變化,不僅無法看到具有更多可能性的自己,也會與發揮、擴張自我價值的機會擦身而過。

 

人生如戲,許多時候必須戴上面具配合扮演的角色與情境,但不能因此將這些面具錯認成本來的「我」。荷蘭社會心理學教授詹斯.佛斯特(JensFörster)就建議,假如有人想要好好了解自己,可以試著到國外長期生活。

 

他原本住在德國,後來搬到荷蘭,一年後的某個早晨,他突然發現自己正在製作午餐便當這個他二十年來一次也沒做過的事。荷蘭人的午餐,通常是吃從家裡帶來的麵包和一杯酪漿(Buttermilk),所以他無形中已適應了荷蘭的習慣。人類快速的適應力,顯現所謂的人格並非銅牆鐵壁般牢不可破,相反地,它是瞬息萬變的。

 

我在中國的時候,常常看到一群人在空曠廣場或公園中央跳舞。起初只是感到相當神奇地在一旁看熱鬧,但等我回過神來的時候,我已經加入他們的行列,情不自禁地跟著手舞足蹈。此外,我也常看外國朋友買菜,看懂了他們慣吃的食材與料理方法後,讓手藝差的我也挽起袖子,為這些朋友們做韓國菜。我沒想到自己會喜愛如此多元的交流,也喜歡上與他人見面。

 

原來,那個「生性膽小、小心翼翼的鄭教暎」,不過是「我眼中的自己」罷了。

 

為了與他人建立關係,或是吸引某人關注,我們彼此會戴上、摘下無數個面具,甚至連自己戴著面具都沒察覺。

 

四十歲的人際關係亦是如此。儘管現在與妳建立關係的所有人都很珍貴,但有時必須果敢地整理阻礙我們成長的關係。

 

年輕時,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來增廣見聞,但四十歲以後,強求關係反而會阻礙成長。就像淨身會讓身心感到神清氣爽,整理不必要的關係,也能使「四十歲」變得更加輕盈。

 

儘管和所有人友好的想法,起初就知道不可能且不切實際,那何不直接放下這個念頭呢?人際關係沒整理,就如同把沒有穿也不知何時會再穿上的衣服,堆放在衣櫃多年一樣。遠離那些碰面時讓妳感到不愉快或不自在的人吧!

 

四十歲的能量應該投入在能夠提升生活意志的方向;假如每次碰面時,總覺得能量被剝奪且情緒低落,那就有必要將此視為消耗性的關係。如果有人符合這種情況,不必感到綁手綁腳,請與對方保持適當距離。

 

在妳身上,至今尚未發現的「我」會是什麼呢?如果認為自己與眾不同、堅信固定不變的風格最像自己,一方面卻又說要尋找自我,這無疑是最愚昧的。當嶄新的經驗到來,自己的行動、個性、才能與喜好都會經歷變化;妳必須打破「不會改變」的想法。如果一直堅持「我就是這樣」、被困在刻板印象的面具中,那麼妳從過去至今的故事就會被覆蓋。

 

試著鉅細靡遺地寫下來吧:假如我是一位作家,會讓什麼樣的人物在人生這部作品中登場呢?

 

十句金句:

 

1.四十歲最大的好處是,想開始做某件事不需要名分或正當理由。

 

2.想活出成熟的人生,要把人生的焦點回歸自己身上,修剪自身對外的期待與對愛的渴望吧!

 

3.打破「媽媽」或「妻子」這些名詞、活出屬於「我」的人生,必須掙脫熟悉的懷抱,拿出勇氣去探索心動的行動。

 

4.四十歲以後,強求關係反而會阻礙成長。就像淨身會讓身心感到神清氣爽,整理不必要的關係,也能使「四十歲」變得更加輕盈。

 

5.遠離那些碰面時讓妳感到不愉快或不自在的人吧!四十歲的能量,應該投入在能夠提升生活意志的方向。

 

6.當嶄新的經驗到來,一個人的行動、個性、才能與喜好都會經歷變化;妳必須打破「不會改變」的想法。如果一直堅持「我就是這樣」、被困在刻板印象的面具中,那麼妳從過去至今的故事就會被覆蓋。

 

7.走出習慣的陷阱,過真正想要的人生,就要找到內在的光芒、潛力、強項與價值,並將之發揚光大!

 

8.大部分非做不可的事,都是我們自己定義的,常常是出於下意識與習慣性的行為。

 

9.比起非做不可的事,更應該將注意力集中在想做的事情上。要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者,放下必須面面俱到的想法,才能開創健康幸福的人生。

 

10.做可以獨力完成的小事,就能夠讓日常生活換氣。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女人四十,該捨棄與該開始的:擁抱妳的隨心所欲,今天也要問候自己過得好不好》,大好書屋出版,鄭教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