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竟然就這樣不見了!掌握「在家運動也很有效」的技巧,遠離肥胖、找回身體活動力

小腹竟然就這樣不見了!掌握「在家運動也很有效」的技巧,遠離肥胖、找回身體活動力

最近有二位朋友身材的改變,刺激了我們這一大群歐巴桑歐吉桑。

一位是認識二十多年的老朋友,自認識以來,就屬於略胖,有點腰圍的身材,想不到這二、三年他自行創業比較忙沒有碰到面,日前再遇到,嚇了大家一跳,身材精壯如小伙子不打緊,居然還出了一本減肥的書,重點是他善加利用科學儀器監測自己的身體數據,然後佐以飲食控制及運動。

 

另一位認識四、五年,雖然體力不錯,大伙兒登山健行時他總是一馬當先,但是身材也屬於略為發福的模樣,想不到最近在二次活動中間的二、三個月沒見,整個肚子就不見了,他居然只用一個招式就恢復身材,也就是每天晚上邊看電視邊原地跑步。

 

經由這兩位好朋友的啟發,讓我這個總是以「沒時間」當藉口的懶人,下定決心結合兩家之長,買體重計體脂計及用碼表及筆記每天的運動量,然後抽空檔原地跑步,同時邊跑邊伸展自己的雙臂,不管是前後擺,往上伸展或一邊擴胸,總之,就是同一個時間做兩類型運動。

 

這種原地小跑步是最方便的,不必找場地,不必裝備(穿鞋赤腳皆行),隨時隨地任何空檔都可以進行,三分鐘二分鐘也好,三、四十分鐘也行,總之只要願意隨手登錄時間,每天跑步的總量就不會太少。

 

從演化來講,人類的身體結構可以算是所有動物中最適合長途奔跑的,雖然有許多動物跑得比人類快,但是持續力都比人類差,在一望無際的草原跑馬拉松的話,除了人類之外,所有動物都會倒斃而亡,牠們沒有辦法像我們可以連續跑十個小時以上,據說現在非洲還有些原住民族,徒手追趕羚羊,跑到羚羊因為無法排汗體溫上升而倒斃,再輕鬆地扛回部落。

 

有學者研究指出,人體的結構為適應長跑,演化出種種獨門武器,首先是從頭到頸部有一條韌帶,能在跑步時讓頭來回擺動平衡,加上臂部的穩定,足以讓身體保持流線省力的順暢,再加上我們的嘴巴可以吸進大量的空氣,全身的汗腺更是一流的體溫調節器,這是許多動物缺乏的流汗功能,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大腦會給予持續跑步的狀態一種美妙絕倫的獎賞。

 

有個名詞叫做跑步者的愉悅感。

 

當人們跑到筋疲力竭,體力似乎要耗盡時,大腦會適時的分泌大量的腦內啡,這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讓人情緒高亢,原本的肌肉痠痛,似乎要虛脫的感覺就此一掃而空,得以繼續往前跑,幾十萬年前,人類就是靠著跑步,免於挨餓而存活下來。

 

許多跑馬拉松的朋友都說,跑馬拉松會上癮,指的大概就是來自「跑步者的愉悅感」太吸引人了,當然,關於跑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已寫過太多文章,對於一個用腦過量的作家來講,的確跑步可以鍛鍊寫稿所需要的體力之外,也可以紓解用腦過度或情緒壓力所形成的「虛脫感」。

 

也有朋友很感性的表示,人生有太多不確定的狀態,因此必須在那許多不確定中尋找確定,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跑步。因為跑步時,完全用的是自己的力量,這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這種說法蠻有趣,也的確是人在不確定時代中的自我求生之道。許多動物實驗與人類社會學的研究顯示,由「不確定性」引發的困惑與精神壓力,會把人逼瘋。

 

比如這幾十年來不斷被引用的狗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的「巴甫洛夫制約反應」,我們只注意到較高等的動物會被環境刺激所影響,卻沒看到相關的另一個實驗設計;當鈴聲與食物出現的關係變得不確定時,狗居然會精神錯亂。

 

面對似乎有規則,卻又常有例外的不確定狀況,狗都會發瘋,更何況是人呢?

 

不管從生理或精神的健康而言,我們必須找到方法舒緩「不確定」所帶來的壓力,這是每個現代人共同面對的課題。

 

這幾個月我在家裡或辦公室的跑步是原地跑步,而不是用跑步機,也不是在道路上跑步。有研究指出,在道路上跑步比在跑步機上容易受傷,而且小腿脛骨容易疲勞與緊張,再加上地面狀況的不一致,容易扭傷,跌倒甚至骨折。

 

我知道有許多朋友買了跑步機,但是很多人也一曝十寒。我是從來不會想買這類運動器材,因為太佔地方了,又算是儀器要特別去操作調整,太麻煩了,所以我選擇老祖宗的方法,站起來就跑,不用任何準備與裝備。

 

而且我的原地跑步效仿我那位成功瘦身的朋友,跑的幅度非常小,因此幾乎可以說是受傷的風險為零。因為有許多人在路跑時,因為沒做好熱身而肌肉扭傷,但是過去有許多人,在運動前以伸展運動當作熱身,但是現在有許多研究證明沒有暖身就做肌肉伸展反而會對肌肉細胞間的結構造成破壞,更容易受傷。

 

安全的熱身只要溫和的動動身體各部位就可以,或者輕輕鬆鬆的慢跑或者像我這樣,輕輕的原地跑步,就是很理想的方式。

 

總之,原地跑步讓我進入運動人生。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偉文隨筆」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