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不是種心意,是種智慧!中年後,不論何時都脫口而出溫柔話語,能讓人獲得療癒

溫柔不是種心意,是種智慧!中年後,不論何時都脫口而出溫柔話語,能讓人獲得療癒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我們都會為了某些人去做某些事。只要能更加意識到這點,就能對自己的存在懷抱自信。

所謂的「意識」,就是與自己的周遭和行動建立關連,去思考「為什麼」。當你能嘗試想像各種行為「怎樣做比較好」,溫柔自然而生。所謂的體貼或溫柔,就是種想像力。

 

若想讓對方感受到溫柔,不只要有溫柔的舉止,還必須展現溫柔的真心。這並非難事。每個人都擁有溫柔的心,只要將其表現出來即可。

 

瞭解溫柔的表現

 

一旦意識到「該如何展現溫柔」,你就已經展開旅程,朝「成為溫柔的人」邁進了。

 

請先決定你要在什麼地方展現溫柔。首先,請嘗試溫柔對待自己,這就是溫柔的練習。只要心中萌生溫柔,就能創造餘欲。只要懷抱溫柔,一整天的心情也會隨之改變。

 

接下來,還必須瞭解何謂溫柔。舉凡如溫暖的目光、無條件的親切之心、對人甚至動植物等生物的同情心、下意識愛護周遭事物的心等等都是。

 

自然展露微笑是溫柔。換句話說,就像是看見可愛的小狗靠近時,不自覺露出的微笑。這也可說是溫柔之心的表現之一。

 

溫柔是言語

 

傳達自己的想法是件難事。就算有這個心,但如果沒有傳達出去,就不會有絲毫進展。以準確的言語傳達心意,是表現溫柔的手段。請儘可能運用言語,將你的溫柔與更多人共享。

 

如實傾聽對方言語,也能傳達出溫柔。請別抱持情緒性的反感,不論任何事,請先將對方的話聽進耳裡。只要有人願意傾聽,就能讓對方感受到溫柔。只要不反駁、處之泰然地傾聽,不管是對方還是自己都能變得溫柔。

 

請先學習大量能表現溫柔的話語。不論何時都能脫口而出的溫柔話語,能讓任何人都獲得療癒。

 

著眼於好的一面

 

不論是人還是物,總會抱持太多遺憾。人就是如此,會將不幸的遭遇或討厭的事情留存於記憶中。這是讓我們得以存活下去的智慧,我們必須靈活運用相關經驗。不過如果你已經掌握了相關智慧,這些記憶就沒有用處了。

 

比起留下這方面的記憶,倒不如記住好事。這世上應該有很多好事。只述說好事,就能讓你看起來溫柔。不論待人接物,都要去發掘其中好的一面。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就能變得溫柔。與其想著要騎到對方頭上,讓自己處於優勢,不如共享溫柔,培養自己的實力,也能進一步磨鍊自己的長處。

 

體貼與想像力的關係

 

當人感受到體貼的同時,也會體會到溫柔。一般來說,只要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就能做到體貼;而「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其實就是去想像對方的性格或行動。要去思考自己以外的人想要什麼,其實相當困難。

 

我們能做到的最低限度,或許是稍微想像當下情勢的發展。在所想像的情境中,嘗試去做看看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或是說「細心關照」),如此就能瞭解何謂體貼的舉止。體貼,是需要想像力的。

 

溫柔的話語是極致的親切

 

溫柔的話語是極致的親切。

 

為了避免溫柔的心意淪為多管閒事,必須以他人的領域或立場做為考量,決定好自己做得到的能力範圍。一旦涉入超出自己負荷的事情,親切的本意也會造成困擾。請勿將溫柔強加於他人,如果想要親切待人,靠溫柔的話語就能表現出親切之意。

 

如果在任何場合都能以適當的溫柔話語傳達心意,再好不過。

 

餘欲能創造溫柔

 

請對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懷抱自信。只要懷抱自信,內心就能游刃有餘,從而感受到溫柔,進而有能力溫柔待人。

 

對於自己以外的人,該如何展現溫柔呢?對於身障人士,我們很容易出聲詢問「請問您需要幫忙嗎?」但假如對方是視障人士,告知「現在這裡有什麼東西」等實際所見事物,才是更令人感激的資訊。溫柔不是種心意,而是種智慧。有能力的人只要一空出雙手,就會去做對他人有幫助的事。

 

 

餘欲與溫柔是很接近的存在。與其流露自己忙亂的模樣博取他人同情,不如稍微降低標準、放慢腳步,等到能擁有餘欲後再重新前進。

 

美的連鎖反應

 

現今技術或專業領域的進化,正以「今日的夢想,明日的現實」般的速度迅速推展。但另一方面,由於過度倚賴機器的力量,我們本身的生存能力感覺正在逐漸退化。

 

受到資訊爆炸與不確定事件的操弄,也很容易迷失自我。據說,身心因此疲憊生病的人正持續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療癒我們內心的就是「美」。讓我們以美麗的事物為助力,啟動溫柔的連鎖反應吧。以溫柔展現美好,就能藉此創造源源不絕的連鎖反應。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練習有涵養:讓身心皆美好,優雅大人的201則生活提案》,遠流出版,加藤惠美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