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不愁吃、不愁穿!當你的「生命有價值」,金錢財富、心靈豐盈會滿溢於胸臆之間

50後不愁吃、不愁穿!當你的「生命有價值」,金錢財富、心靈豐盈會滿溢於胸臆之間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匱乏會招引匱乏,唯有富足心靈才能豐盈人生。

偶然在社群平台,看到一位才四十幾歲的朋友,生活風格有很大的改變。

 

他過去很少貼文,最近開始大量張貼吃喝玩樂的圖文。我好奇地往下多滑幾頁,找到改變的關鍵:原來,他提前退休了!再繼續下拉,閱讀幾篇短文,雖然沒有完全明著講,但幾個關鍵字已然說明他是「被迫」、而且「突然」離開職場。

 

老實說,他的應變能力,非常令我佩服。而且,看起來他確實很快將自己的生活,做出彈性的調整,無論是日常的節奏、內在的心態,都很快適應新的人生階段,即使明知無所事事,也能開始「沒事找事做」,還樂在其中呢!

 

或許,有人看到他的遭遇,會感到不捨與心疼!我最常聽見的評論是:「好可惜啊!」「畢竟還年輕。」「距離一般六十五歲退休,少賺好幾年的錢。」「這樣會不會坐吃山空啊?」「生活一定很無聊吧?」

 

每個人的日子,無論好壞,都是自己在過的,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與其瞎操心這些別人退休後如何的事情,既幫不上對方的忙,也未必對自己有任何幫助。不如借題發揮,問問自己:該如何定義自己的退休生活?

 

其實類似被迫提早退休的網路日誌愈來愈多,引起的迴響與討論也很熱烈,反映出大家對退休生活,是有點恐慌的。

 

我從事企管顧問工作,最近這幾年和幾家不同的金融機構合作過,發現幾乎每一家銀行業者,為了增加業務的拓展,都開始重視「退休規劃」這塊市場大餅,並且很刻意地把目標市場的年齡層往下延伸,從五十歲、降到四十歲、再繼續降到三十五歲。

 

因此造成一個現象、或許也是假象,就是連剛踏入職場沒幾年的年輕人,都開始做退休規劃了,而且都是聚焦在於累積退休金。還嵌入非常專業的詞彙:「替自己創造被動收入!」表面上是未雨綢繆;但未必真正符合人生實境。

 

「替自己創造被動收入!」聽來固然可喜;問題是:難道努力靠自己主動付出,而等比例帶來該有的酬勞,踏實努力地,活到老、做到老,就會是傻瓜?

 

不久之前,我認識了一位三十七歲的輕熟男。在資訊行業工作,薪資還算不錯。但過去幾年來,幾乎沒有存到錢。他自我剖析,說是交了一群比較「虛華」的朋友。假日活動則是逛街、購物、吃美食。

 

一有連續假期,就去鄰近的日本、泰國旅行,很快就把錢都花光了。後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有機會藉由改變生活的型態,讓自己有點危機意識,才開始想要存錢,以備將來退休之需。

 

從正向的角度來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讓年輕朋友從一開始賺錢,就開始知道要存錢,甚至,很多金融性商品,都是針對「月光族」「啃老族」進行良性勸說,鼓勵年輕世代定期定額投資理財。這些做法,固然立意良善;但在我看來,還是有些小小隱憂。

 

第一個值得留意是,這一類的退休規劃,動機都是從「恐慌」開始,害怕老了之後沒錢花。而且,產業興衰變動快速,也不用等真正年紀大了被逼退,職場上瀰漫朝不保夕的氛圍,似乎人人都可能隨時丟掉飯碗………

 

多年靈性學習所建立的理念,讓我深信:以「匱乏」開始的動機,很容易吸引「匱乏」。

 

與其從三十幾歲開始,就在擔心將來中年以後沒錢花、老之將至沒人照顧,不如先建立富足而自主的信心,再開始構想如何投資理財。

 

另一個伴隨而來的隱憂則是:退休規劃,不能只是聚焦在跟金錢有關的數字上,這是不合邏輯的演算法;如果你想預估具體的養老金,必須從建立穩健的生活風格開始。

 

換句話說,你必須先確定自己:在逐漸成熟的路上,每個不同的階段,想要過怎樣的生活?逐漸老化之後,身心可以維持到怎樣自主的程度?以及,是否可以培養出,面對任何人生的無常,都可以處變不驚的態度?才能建構出一個虛擬的金額,除了足以撫慰內心的不安,還必須真能符合日常所需。

 

所有關於退休的試算表,一開始會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退休之後,一個月要多少錢花用,你才覺得足夠?這個問題,好像具體指出兩個重點:一個是,你要幾歲退休?另一個是,需要多少金額?而這兩個問題,雖然都值得仔細思考,但是能真正具體回答的人,卻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人,都會因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而低估自己還能繼續付出能力的歲數,希望愈早退休愈好;另一方面,卻又高估了退休之後必須要的生活花費。

 

舉個最簡單的實例,幾乎所有金融單位都指出:若離開職場後,想過有品質的生活,退休金要準備將近新台幣兩千萬元才足夠。

 

這個數字聽起來算是合理,很少人質疑。但是,你回頭仔細看看身邊的親友,還真的有不少人,這輩子根本存不到新台幣兩千萬元,卻知足幸福地過完美好的人生。

 

而且,當你做完一連串退休規劃的問卷之後,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問卷都漏掉了很重要的問題:難道你退休之後,就真的只想遊山玩水不工作嗎?你在職場上培養的專長、經驗與能力,在退休後就毫無用武之地嗎?如果是的話,你會不會想要轉換跑道,學習一些新的技能,讓退休後的餘生,在不需要為錢而賣命的前提下,過得既有趣味、又有價值,還更有成就感呢?

 

即使如同現今金融業倡議的,從三十五歲就要開始想到退休,在做退休規劃時,絕對不能只想到錢,那是逃避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做法。當你只聚焦在金錢上,就很容忽略其他的潛力與才華。因為你會用「錢不夠用」這個藉口,輕易地阻擋自己繼續學習,以及對別人付出。

 

 

而往往唯有透過繼續學習,以及對別人付出,才是真正可以為自己創造生命價值的做法。當你的生命有價值時,根本就不愁吃、不愁穿,不只金錢財富會不請而來的自動找上你,心靈豐盈也會滿溢於你的胸臆之間。

 

老媽對金錢比較保守而悲觀,她常跟我說:「人,只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人,是永遠追不上錢的!」我都以開玩笑的方式回答:「對唷,所以我都穩穩地走好自己的道路,讓錢來追我,這樣比較快啦!」

 

雖是玩笑話;我卻認真說!

 

我熱愛我的工作,目前都沒去想,要做到幾歲才要退休。最好可以有體力,繼續做我喜歡的事,永遠都不要退休。

 

但是,如果用不同的標準來定義退休,當你覺得自己不需要只是為錢而工作的那天開始,其實你就已經從傳統的職場觀念裡退休了。最重要的關鍵是:你不在是被動地聽命於主管或公司,而付出自己的能力;你是為創造自己的價值,並為天下眾生,貢獻自己的才華。

 

當你的生命有價值時,根本就不愁吃、不愁穿,不只金錢財富會不請而來的自動找上你,心靈豐盈也會滿溢於你的胸臆之間。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愈成熟,愈天真: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重逢》,悅知文化出版,吳若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