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房產不等於準備好!老黑45歲選擇告別職場:及早做好這件事,才有資格談退休

擁有房產不等於準備好!老黑45歲選擇告別職場:及早做好這件事,才有資格談退休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房產,即使眼前看似完美,一段時間後隨需求改變也會變得不完美,賠錢還可以再賺,但時間一去不復返。

 

儘早擁有自住房產

 

「快樂有什麽用?又不能為你買來金錢。」──亨利楊曼,演員

「智慧的重要性超越任何財富。」──索福克勒斯,作家

 

巴比倫富翁教導人們要盡快購買房產。其實,如果純粹從投資生財的角度來看,恐怕有不少理財專家會持不一樣的看法。作為投資標的,房地產的效用隨時空環境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即使過去幾十年成績很好,也並不代表往後幾十年會同樣亮麗。

 

但我個人同意書中的講法,那就是:擁有房子。一個令自己引以為傲,並甘心付出努力的地方,會讓自己更有自信,更加努力。因為付出是有回報的,而且,這樣累積財富會更快速;除此之外,貸款買房也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有效手段。

 

基於同樣道理,我的建議是儘可能在最早時間購買自住房產。要特別強調,自住是因為這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之地。市場上揚可以賣房、換房或出租,市場下跌就當作沒這回事就好,如果買的是純粹的投資房就沒有這種彈性了。雖然我自己後來從賣房和收租中有所獲利,但運氣成分居多,因為我買所有房產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住,只是一旦擁有,選擇的空間就變大了。

 

擁有自住房產這件事之於退休有很重大的意義,因為退休後收入大幅下降,要做到入可敷出就必須減少支出,在食衣住行各項生活必要開銷中,住是最花錢,也最能夠影響生活品質的項目,必須事前做好充足準備。這不表示一定要住多大多好,但起碼不該讓居住成為負擔。

 

退休理財還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零負債。也就是說,即使擁有自住房產,卻還在還貸款的話,抱歉,起碼在財務上,你還沒準備好退休。

 

說說我自己買賣房產的經驗吧。兵敗汐止後我因為大多時間在海外工作,沒有立即買房需要就一直拖著,這期間家鄉台北的房價持續上揚,等到我負擔得起台北房價時,卻因為曾經在澳洲和北京的生活經歷,自認眼界已開,有一種世界之大何處不能容身的感覺,那時開玩笑說:如果一戶台北普通公寓的價格能買半個雪梨歌劇院的話,我可不認為非在台北置產不可。

 

 

 

果然,人生擁有的第一戶房產是在41歲時跑到澳洲黃金海岸渡假,一時頭殼壞去所買下的濱海渡假小屋。買這間房是因為愛海,買後才發現愛海和買房其實是兩碼事,而且養房很花錢。幾年後賣掉卻因為澳幣升值讓我賺了一筆錢,很諷刺,處心積慮的投資理財屢戰屢敗,人生第一次投資賺錢居然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後來工作再次外調北京,碰上中國大陸剛興起不久的房地產熱,基於對當地社經狀況的了解和不到台北一半的房價,我把澳洲房產賣了,在北京居住前後買了2戶房產,其中之一後來長期出租,租金是我退休後經濟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另外一戶退休後自住,後來賣掉回台在高雄買了現在的居所。常有人以為我之所以能提早退休和賣房獲利有關,其實賣房是退休4年後的事,和規劃退休沒有關係。

 

講這些事的用意不是想說明買賣房產純粹是運氣,只是再次確定一個道理:投資理財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沒有嘗試就一定沒有成功的機會。

 

我四周有些朋友對房地產投資很有興趣,看了許多房,做了很多功課,卻始終因為沒有遇上完全符合期望的房產而沒有下手。姑且不談因為房價升高而遭受一次次踏空的損失(因而一再延遲退休時間表),在我看來,更大的損失在於錯過一次次精彩生活的機會。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房產,即使眼前看似完美,一段時間後隨需求改變也會變得不完美,賠錢還可以再賺,但時間一去不復返。

 

作者簡介_田臨斌

1960年生於臺北,成功大學畢業。大學時期外號”老黑”。曾任:臺灣殼牌石油公司董事長,殼牌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現職:全職”樂活家”興趣:閱讀,看電影,運動,旅行;兼任”老黑的博客”版主。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