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現象,是失智症症狀!腦神經內科醫師:出現這4種情況,一定要注意

徘徊現象,是失智症症狀!腦神經內科醫師:出現這4種情況,一定要注意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徘徊現象常常發生在罹患失智症的人身上,卻不是每個病患都會發生徘徊,不過失智症患者發生徘徊,沒有即時發現或得到幫助,很容易發生失蹤的事件在台灣失智症的患者因為徘徊失蹤的案例,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能夠看見,每一篇失蹤協尋的背後,都是一整個家庭的焦慮擔心。

對「徘徊」多一分了解,我們就能多一點準備,來看看失智症患者的徘徊現象是怎麼回事。

會發生「徘徊」通常有四種情況:

 

習慣:

 

有些長輩在罹患失智症後,還會維持以前的習慣,或者突然重新拾回以前的習慣,例如:「我要去工作」、「我必須去國小接兒子女兒」。

 

想念:

 

會出現想要回老家的行為,但老家可能已經拆遷;或者突然想念起老朋友或沒回家的家人,決定親自去拜訪。

 

找不到正確方向:

 

可能出現單純想要去廚房找東西吃,但是一路從自家大門出去越走越遠。

 

無目的徘徊:

 

沒有特別的目的,無論在室內還是戶外都會來回游走,遇到阻礙會推開繼續遊走。

 

以上的徘徊現象有目的性的徘徊,需要耐心地了解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再加以引導或轉移注意力,有些人在徘徊中沒有達成目的被帶走,可能引起反抗的心思,容易讓症狀惡化,建議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例如:詢問她老家的模樣,陪伴她散步一陣子再帶回家。

 

建議有失智症家屬,可以準備以下事項

 

每天記錄他們的穿著,以備不時之需。

使用防走失手環或手機,有GPS定位。

到警察局建立指紋檔,方便走失後循回。

在日常衣物上繡上名字、聯絡人與聯絡方式。

隨身攜帶有名字、聯絡人與聯絡方式的識別物,例如:識別手鍊。

 

有時候徘徊狀態下的長者,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只有少數的人會出現無目的性的徘徊,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若發現疑似需要幫助的人,都可以主動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

 

也許主動詢問的一句話,就能幫助失智症患者早一點回到溫暖的家中,感謝所有溫柔的人們。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獲「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粉絲團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