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真實傾聽內心聲音!「場面話」練習斷捨離,彼此多點誠意才能真幸福

人生下半場,真實傾聽內心聲音!「場面話」練習斷捨離,彼此多點誠意才能真幸福

「有空來我家坐坐」

「下次一起來吃飯」

「找時間來喝咖啡」

「我再打電話給你」

有聽出這些話的言外之意嗎?這些我們常聽到的話,藏有共同潛規則,就是這些話都只是嘴上講講,是人際之間的外交辭令,客套成分多,要不要認真當一回事,再說。

 

台灣人不說場面話嗎?

 

關於人際之間的外交辭令,日前我在咖啡館裡看到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寫的一段話,「無論哪個國家都有該國的外交辭令,都有所謂的真心話與場面話。發現一個例外,或許那個國家的字典裡找不到外交辭令這種字眼,那個地方就是台灣。」

 

角田光代描述自己到台灣旅行的經驗,在收錄該篇文章一書的《在全世界迷路》封底文案甚至寫著「熱情直率的台灣人,是全世界最不會說場面話的民族。」

 

我一邊喝咖啡,一邊心想,好有意思啊!原來這是日本人眼中的台灣人是這樣。腦中突然想起不久前在餐館子,一群中老年人在櫃檯前搶付帳單時,拐、拉、托如的競技畫面,一位嗓門很大的太太直嚷「我來!我來!」但都沒看到她有靠近口袋或皮包的動作。

 

台灣人真的不講場面話嗎?可能旅客的身分和居民感受不一樣。

 

言不由衷彼此都心累

 

人在講話時要考慮到自己、對方還有情境,談話要顧慮時機與身分。在職場時,尤其要注意到說話的場合與契機,上班族時常哀哀叫,身不由己,既然不能當自己,講話也就不能不顧情面的。

 

但是太多的場面話,讓人感受不到真誠,言不由衷的話,說的人、聽的人都很心累。

 

到了人生下半場,可以更真實地聽自己內心聲音,練習割捨這些沒有實質功能的場面話。人際之間的場面話留給商務情境,在個人生活裡少一點吹噓、浮誇,多一點誠意。

 

因為人最寶貴的資源是時間,過一天少一天。

 

年輕時,一天很短,一年很長。年紀大時,一天很長,十年一轉眼。

 

社交媒體臉書臉書回顧功能,自動幫你回顧某年的今天你發佈的訊息,我常收到當事人分享回顧時,會出現時間過好快的心得。

 

我記得不久前的冬天,與朋友一家人在南部的飯店見面後合影留念,相約要常聚。因為臉書回顧,一看到日期,記憶裡的「不久前」,竟然已經超過6年,圖片中的小學生已經要快考大學了,被自己的主觀的時間感覺嚇了一跳。

 

改天來可能變永遠不來

 

那些隨意講出的「改天來......」、「有空一定要......」的談話,雖然開口的時候不見得無心,但因為時間過很快,擱著也就容易變成天長地久,難以發生。

 

可是,我們說出去的承諾仍會佔據我們的心智空間,就像電腦裡一些堆積未清的檔案,會吃掉記憶體空間,影響電腦運作速度。人腦累積多了訊息,心智也會疲勞。

 

而且人與人過多的社交場面話,有時不僅沒有潤滑人際的作用,反而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有一位親戚每次見面都用近乎要把人綁去他家般的熱情邀約,一定要讓他招待,講他可以幫什麼什麼忙,不過實際上他從來不會有空,也沒有過實際行動。

 

覺得這位親戚有點冤枉,他的出發點並沒有惡意,但他因為一直在說一些自己不會做的漂亮話,讓大家談到這位親戚時,都不約而同說他愛開空頭支票的印象。

 

要客氣但不要變客套

 

對於有一些交情的人,不用再拘泥於情面,講那些自以為是的場面話,彼此都心知肚明是怎麼一回事,徒增心累。

 

不講場面話,不代表要你逢人掏心掏肺講出心底話,或是不顧對方的感受,一逕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不要客套,但是不能少了人際間的客氣、和氣,對人的尊重是最基本。

 

試著練習看看,不說那些自己做不到的話,不說那些自己不確定能否實踐的承諾,哪怕只是小小的。

 

你可以先從約會這件事情練習起,譬如不說「有空的時候一起來吃飯」,而是直接與對方把可以的日期敲定下來,如果對方拒絕,我們也可清楚的知道,沒有這個必要。

 

不說場面話,人際關係更清爽

 

練習不說場面話,這樣做你會體驗到一些好處:

1、深化人際關係:對朋友真誠對方一定可以感受到,你的在乎,會讓彼此的關係更深入。

 

2、減少錯誤期待,避免誤會產生:場面話有許多模糊的空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情況屢見不鮮,與其發生「我只是講講,你怎麼當真」的尷尬,不如不說就不會有誤解。

 

3、言出必行,增加信賴感:只說自己做得到的話,無形之中累積自己的給人的可以相信的感受,增加對你的信任度。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