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抖動、手抖不是太疲勞,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醫:50歲後好發,早治療控制佳

不自主抖動、手抖不是太疲勞,可能是帕金森氏症!醫:50歲後好發,早治療控制佳

20210318編按:54歲金曲台語歌后詹雅雯,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左腦已經中度萎縮。她曾經在2018年疑因罕見疾病、喉嚨長瘤,無法自己分泌口水,近2個月食慾很差甚至體重掉了8公斤,赴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罹患帕金森氏症。

詹雅雯在自己臉書上發出自己的醫院手環照片,並寫下「人生每個病痛都是有原因的,在提醒自己要愛自己的身體,應該把速度慢下來了。現在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聽醫師的話、學習不要恐懼和新的生活方式並珍惜現在擁有的。」

45歲的小茹,在1年多前開始有右手顫抖情形,休息時、工作到一半時手抖的更加明顯,一開始她不以為意,認為只是疲勞欠缺休息,但時間久了症狀越來越明顯,甚至連右腳也出現不自主抖動,在就醫檢查後,診斷為帕金森氏症早期表現。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50~60歲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神經科醫師李宗霖指出,帕金森氏症是持續慢性腦部退化的疾病,好發於50~60歲,也有部分患者屬於年輕早發型

 

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包括手抖、動作遲緩、步伐變小即小碎步、身體僵硬及容易跌倒,所以家人應該注意長輩日常身體變化,有時會有健忘、情緒低落、憂鬱及失眠現象,甚至早期發生嗅覺退化或便秘,這都是警訊。

 

帕金森氏症常見7個早期症狀

1、手抖。

2、動作遲緩。

3、步伐變小、小碎步。

4、身體僵硬。

5、容易跌倒。

6、健忘、情緒低落、憂鬱。

7、嗅覺退化或便秘。

 

而「顫抖」是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症狀,通常是單側開始,以靜止型為主,同側肢體也會變得不靈活而容易痠痛。除了顫抖以外,帕金森氏症通常還會合併其他相關症狀,例如動作緩慢、表情肢體僵硬、步態不穩等。

 

李宗霖表示,「顫抖」是種規律、來回搖擺性振動動作,也是神經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不自主運動,常發生在手腳、頭頸部,也可能在身體其他部位,但也不是顫抖、抖動就一定是得到了帕金森氏症,仍需要進行檢查才能確診。

 

顫抖可分為靜態性、姿態型與動作性:

1、靜態性顫抖:95%以上是帕金森氏症所造成,也可能是其他腦部退化性疾病,例如:威爾遜氏病、中腦相關病灶等疾病。

 

2、姿態型顫抖:需考慮本態性顫抖、生理性顫抖症(焦慮、緊張、發燒、低血糖、甲狀腺機能亢進、咖啡因攝取或是戒酒等,會加重症狀),或其他中樞神經病變引起的姿態性顫抖症。

 

3、動作性顫抖:可能是藥物、重金屬中毒、內分泌疾病、小腦或腦幹病變等所造成。

 

若手抖影響日常生活要快就醫

 

有些疾病會同時出現靜態性及動作性顫抖,但因疾病屬性、病變位置、病程的進展不同而有不同表現。醫師提醒,若手抖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就應該考慮接受治療。包括針對根本原因的疾病治療,以及緩解症狀的藥物治療。

 

若病人的顫抖對藥物治療無效,則可使用其他特殊療法,例如肉毒桿菌素局部注射,或是手術治療,像是丘腦的立體定位破壞性手術,或深部腦刺激術等。

 

雖然帕金森氏症無法根治,但目前有多種藥物能選擇,多數患者初期就能獲得良好控制,晚期也能以多種治療方式來提升生活品質,透過藥物控制、規律運動以及其他輔助性治療,手抖等症狀能得到緩解,回到日常工作都沒問題。

 

也有不少科學家及醫師正致力尋找治病的根源,以及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有許多相關新藥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建議患者要積極面對,才不會耽誤病情。

 

醬菜、牛肉、奶製品、氣泡飲別吃

 

另外,研究也發現,醬菜、牛肉、奶製品及氣泡飲料,都會加速帕金森氏症惡化,建議要多吃高纖蔬果、非油炸食品及魚類這三大類食物,才能延緩疾病的進展。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