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以上乳癌好發,用這2種工具揪出病灶!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能逾9成

45歲以上乳癌好發,用這2種工具揪出病灶!早期發現5年存活率能逾9成

衛生福利部108年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是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好發年齡約45至64歲,比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其中又以45至49歲婦女的發生率最高,顯示乳癌是各個年齡層女性,都需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女性朋友除了平時自我留意乳房有無異常外,30歲以上應1年1次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另外,國健局有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檢查」,雖然檢查過程會有點不舒服,但這也是早期發現乳癌病灶的最好工具。

 

罹患乳癌不一定立刻動刀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威宇表示,乳癌發生率雖逐漸上升,但乳癌的治療選項也愈來愈多元,病人不見得一定要先進行手術,或先進行化學治療,醫師會考量病人的腫瘤、健康狀況而做不同的建議。

 

60多歲張女士,因咳嗽、呼吸喘、骨頭疼痛,到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門診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乳癌且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和肺部,因賀爾蒙受體為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第二型陰性,因此使用賀爾蒙治療加上CDK4/6抑制劑,目前持續追蹤超過1年,本來需要坐輪椅,但現在可自行前來門診追蹤。

 

乳癌形成的原因,與女性荷爾蒙有密切關係,雌激素(又稱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約2/3女性乳癌病人的癌細胞,是呈現雌激素接受體陽性,因此若能阻斷雌激素對癌細胞的刺激,就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治療方法可分局部、全身性

 

陳威宇表示,乳癌治療方法可分為局部與全身性治療,局部治療有外科手術和放射線治療,全身性治療有化療、荷爾蒙治療及標靶療法。通常乳癌病人在進行手術切除後,8至9成病人須接受輔助性藥物治療,以預防癌細胞復發或轉移,並延長總存活期。

 

輔助性治療有化學、荷爾蒙及標靶等藥物,其中荷爾蒙治療多為口服方式,具備便利性、低副作用及高療效等特色,病人的接受度較高,常用於乳癌細胞呈現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病人的治療。

 

陳威宇說,若病人及早治療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有機會達到不錯的治療成效,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已經可以超過9成,因此對於自身身體狀況要多關注、並且定期做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