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牙周病可能找上門 完整解析「植牙假牙」的清潔與保養,50歲後必看

一不小心,牙周病可能找上門 完整解析「植牙假牙」的清潔與保養,50歲後必看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自然牙怕蛀牙,那不用擔心蛀牙的假牙,想必無所畏懼吧。但假牙絕對不是不做好清潔的免死金牌,一不小心,牙周病可能已經找上你!

說到清潔,最重要的肯定是正確刷牙。但是一般能刷到的牙齒面積只有百分之七十二,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八是刷不到的牙縫,必須用牙線或牙間刷清理。

 

對植牙患者來講,植牙後牙齒間的縫隙會稍微大一點,牙線有時候太細,相對之下,牙間刷的清潔效率還比較高。因此,植牙之後的牙縫清潔,牙間刷是首要選擇,其次則是牙線。另外,「沖牙機」雖然較少被提起,但也非常推薦。

 

因為你「植」得──保養植牙

 

植牙後的保養相當重要,如果沒有好好維持,手術成果可能將功虧一簣。後面將列出幾項需要注意的內容:

 

植牙後的保養1──改正飲食習慣

 

首先,擁有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以讓牙齒使用期限更久;針對「吃硬」、「吃快」這兩種不良習慣,一定要開始修正,不然不只是植牙會壞,連自然牙也很可能會斷裂。

 

植牙和一般牙齒相同,理論上正常食物都可以吃,但有些東西不能、也不應該去吃。舉例而言,以下四種東西基本上不屬於「正常食物」:

 

骨頭:

 

台灣人很喜歡啃骨頭,但很容易傷害牙齒。

 

冰塊:

 

有些人把咬冰塊當樂趣,其實這是在虐待牙齒。

 

螃蟹殼:

 

螃蟹殼實在太硬,很多人會用牙齒撬開螃蟹殼,牙齒容易在不正確的力量下損壞。

 

芭樂籽:

 

芭樂籽的硬度非常高,最好先將籽挖除後再吃,以免傷害牙齒。

 

以上四種不屬於食物,大部分都是為了口感而去咬,因此能避開就避開,不要讓牙齒承受太大的負擔。

 

吃得太快,可能是現今忙碌社會的一種通病,而且還病得相當嚴重,超多人囫圇吞棗,牙齒不斷、植牙不壞怎麼可能!但是這種是沒有病識感的,我都會請患者帶著便當來我的診所──吃飯,方便找出這個不良習慣。吃快的解決方法,無他,就只有自我要求,要求每一口細嚼慢嚥,每次咀嚼三十下,再吞下去。

 

植牙後的保養2──保護器

 

其實有很多植牙患者,在睡覺時,會磨牙或者是緊咬,往往會造成假牙破損或者是植牙脫落,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顯示,現在的白天磨牙與緊咬的患者越來越多,大約是夜間的四倍。

 

為了避免辛辛苦苦植牙,居然使用不到一個月就植體脫落,我會建議我的病人睡覺時要裝上夜間保護器,不然咬壞你的牙,就得再辛苦地重新植牙,而且還要再付一次植牙錢,大大重傷荷包啊!

 

植牙後的保養3──定期檢查

 

牙齒不是自認有好好維護就沒問題,定期回到牙科診所檢查,才是正確觀念。檢查除了保養、清潔平常處理不到的地方植牙後的保養三──定期檢查牙齒不是自認有好好維護就沒問題,定期回到牙科診所檢查,才是正確觀念。檢查除了保養、清潔平常處理不到的地方,也會順便用X光確認有沒有發生問題,牙醫師常請植完牙的病人定期回院照X光片,觀察骨頭是否崩解。

 

骨頭若持續崩解一定有原因,清潔是最能控制的處理方式,如果清潔不當,必須趕快修正,骨頭可能因此停止萎縮,甚至有機會再長回來。崩解初期,牙齦會發炎,但不會痛,因為沒感覺,兩、三年才回診一次,骨頭可能已經受到不少破壞,此時要讓它長回來就相當困難。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在於可以早期發覺問題,但太多患者認為植完牙後就沒事了,不用再回診保養,是很可怕的錯誤觀念。

 

關於「植體周圍炎」,本質上和牙周病(牙周炎)相同,因為發炎位置特定在植體旁邊,所以稱為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大多由清潔不當引起,加上不願意定期檢查,若來不及處理便難以挽救。

 

過去為了補救會再做一些手術,但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這種情況沒有辦法預期患者的病情可以被救回;最近關於雷射的研究,有一些證據證明它能達到比較好的結果,不過還需要時間仔細去驗證。

 

植牙就像為牙齒裝上義肢,讓許多人重拾飲食的樂趣,享受咀嚼的快感;然而植牙並非「金剛不壞之身」,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清潔方式、定期檢查,才能真正與植入的牙齒長久相伴。,也會順便用X光確認有沒有發生問題,牙醫師常請植完牙的病人定期回院照X光片,觀察骨頭是否崩解。

 

骨頭若持續崩解一定有原因,清潔是最能控制的處理方式,如果清潔不當,必須趕快修正,骨頭可能因此停止萎縮,甚至有機會再長回來。崩解初期,牙齦會發炎,但不會痛,因為沒感覺,兩、三年才回診一次,骨頭可能已經受到不少破壞,此時要讓它長回來就相當困難。

 

定期檢查的重要性,在於可以早期發覺問題,但太多患者認為植完牙後就沒事了,不用再回診保養,是很可怕的錯誤觀念。

 

關於「植體周圍炎」,本質上和牙周病(牙周炎)相同,因為發炎位置特定在植體旁邊,所以稱為植體周圍炎。植體周圍炎大多由清潔不當引起,加上不願意定期檢查,若來不及處理便難以挽救。

 

過去為了補救會再做一些手術,但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這種情況沒有辦法預期患者的病情可以被救回;最近關於雷射的研究,有一些證據證明它能達到比較好的結果,不過還需要時間仔細去驗證。

 

植牙就像為牙齒裝上義肢,讓許多人重拾飲食的樂趣,享受咀嚼的快感;然而植牙並非「金剛不壞之身」,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清潔方式、定期檢查,才能真正與植入的牙齒長久相伴。

 

植牙後的保養4──清潔習慣

 

每日用牙刷刷牙兩次以上,是最基本的清潔方式。然而刷牙常常只清潔到牙齒表面,再認真也大概只能刷到百分之七十二的區域,沒辦法處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八,也就是牙縫部位。

 

蛀牙和牙周病的最常見起因,就是牙縫清潔不完全,為了讓牙齒乾淨,不能只有刷牙,還要配合牙線跟牙間刷,才能遠離可怕的「植牙殺手」──牙周病。

 

牙肉最上緣只有貼住牙齒,並非完全黏死,中間有約一到三公釐的縫隙,稱為牙周囊袋。植牙與自然牙不同,囊袋深度約五到六公釐,甚至更多,如果汙垢跑入,不可能用牙刷、牙線、牙間刷清乾淨,很多人誤以為漱口水可以解決,其實漱口水無法沖進囊袋,要有效處理髒汙,只能用沖牙機清理。

 

沖牙機利用水柱沖洗囊袋,可以到達較深的縫隙清除髒汙,但並不是有了沖牙機就能百分之百清除乾淨,一有髒汙塞入,就應該趁還沒太深時趕快沖洗;如果連續兩、三餐都忘了,髒汙可能難以沖出,此時就必須回到牙科診所請醫師處理,沒辦法自己解決。

 

 

有「齒」一說

 

遠離牙周病,有請刷牙清潔隊

 

「我有刷牙,也沒有亂吃,怎麼會得到牙周病?」周伯伯一臉疑惑,自認為牙齒保健專家的他,竟得到可怕的牙周病。

 

牙周病和蛀牙是口內疾病兩大天王,同樣都因為清潔不夠乾淨,為什麼有的叫蛀牙,有的叫牙周病?事實上雖然來源相同,但細菌量發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結果。如果滋生蛀牙細菌,牙齒產生脫鈣與凹洞,這就是蛀牙;如果細菌繁衍,牙肉發炎、流血,並且骨頭崩解,便是牙周病。

 

為了避免疾病上門,瞭解如何「清乾淨」很重要。基本上民眾都明白刷牙的重要,百分之二十八被忽略的細菌,往往窩藏於牙縫中沒被清除,因此造成牙縫蛀牙、牙縫骨頭崩解。

 

年輕人因為牙縫較小,醫師會建議選用牙線;遺憾的是,全世界都有牙線教學,但統計後居然只有十分之一人使用,狀況並不理想,不會用、不好用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之後衍生了「牙間刷」。

 

你以為用了牙間刷,就一定不會有問題嗎?有些患者並不是牙齒表面跟牙縫的問題,而是牙齦溝容易卡東西。牙刷只能刷進牙齦溝約一公釐左右,無法伸到較深的牙齦溝,因此不容易清潔。此時就需要「沖牙機」幫忙,沖牙機可以清潔到較深的地方,達到更完整的維護效果。

 

至於洗牙是利用金屬經由噴水和一些震盪的簧片,讓它的金屬前端產生震盪,造成空爆現象(cavitation),藉此把牙結石震碎。沖牙機只能把髒東西沖出來,以及把一些細菌分泌的毒素沖掉,最好每半年到診所清潔一次牙結石,才能真正做好牙齒保養。

 

標準配置──牙刷

 

刷牙時,如果刷太大力,加上牙刷的刷毛堅硬,牙齒將受到強烈磨損。關於牙刷,哪種刷毛才是最好的呢?

 

市場上主要分成四種:硬、中等、軟、超軟,軟毛牙刷相當適合植牙患者使用,如果擔心刷牙力道真的太大,也可以使用超軟毛牙刷,一旦力道太大,超軟毛牙刷就會壞掉,可以藉此提醒施力過當(牙周病患者也建議使用超軟毛牙刷來刷牙)。

 

牙刷一般三個月換一次,但各個國家略有不同。以幾乎全面推展使用超軟毛牙刷的日本為例,由於超軟毛使用時間較短,因此約兩週到一個月就更換一次。牙刷基本上用了三個月,即使沒彎曲、變化,刷毛上面也可能因細菌殘留導致清潔效果降低,因此適時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熟悉規則──刷牙的正確方法

 

「沈醫師您好,能不能教我兒子刷牙的方法嗎?」住在附近的簡太太帶著小兒子跑來問我。

 

其實不只孩子,許多成年人至今仍不清楚正確的刷牙方式。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每次刷牙三分鐘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清潔效果,但如何刷才是重點!

 

推薦大家使用「貝氏刷牙法」,貝氏刷牙法著重於刷牙齒跟牙齦溝的交界,目的是清出牙齦溝裡的食物殘渣。這種方法常用來治療牙周病,也可以讓牙齒表面保持乾淨,減少蛀牙,對牙周病患者偏多的台灣而言相當合適。(表4-3)

 

 

貝氏刷牙法是以斜向四十五到六十度,深入牙齦溝刷洗牙齒表面,並持續三分鐘。很多人刷牙只花一分鐘,以為每個地方都已經清理乾淨,但往往遺漏不少細節。

 

另一個常見的是沒有照順序刷牙,所以會忘記哪裡沒刷過,刷了外側卻忘記內側,所以全聯會提出以下順序;運用此封閉式循環比較容易記憶,從上排繞一圈回來後,再以同樣模式刷下排,依此規則,一分鐘內絕對不可能刷完牙。

 

這是由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的建議,刷牙有一定的順序,才不容易遺漏任何該刷的部分:

 

1、由右上外側,刷到左上外側。

2、刷左上咬合面。

3、由左上內側,刷到右上內側。

4、刷右上咬合面。

5、由右下外側,刷到左下外側。

6、刷左下咬合面。

7、由左下內側,刷到右下內側。

8、刷右下咬合面。

 

「我大概一分鐘就刷完所有地方了。」我問過很多患者,這是最常聽到的答案。隨便刷當然可以很快,事實上,刷牙時每一個區塊皆需「橫向震動十次以上」,才能將沾黏食物清除乾淨。

 

正常而言,一個區塊刷十次,並不會使牙齒出現刷痕、刷凹,或是刷傷牙肉,但若是刷牙很大力,牙齒可能會因此凹陷,牙肉也因為受到不當的力量而萎縮。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刷牙力道適不適當,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得知,刷牙時問問旁邊的人:「你聽得到我刷牙的聲音嗎?」若聽得到刷牙聲,就代表太大力了!

 

「因為擔心沒刷乾淨,所以才用力刷啊!」李伯伯刷牙總是很大力,就算經旁人提醒還是不願改善。其實就算力道小,依然可以讓牙齒非常乾淨。

 

舉例而言,製作餐桌時,通常會塗上一層蠟,目的是封閉木頭表面的毛孔,所以就算翻倒醬油也不會滲進去。一般在清潔醬油時,會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拿抹布大力擦拭,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快速擦掉醬油,也可以清除油膩,只需擦拭幾次,就可以將桌面清理乾淨。

 

第二種做法是輕輕擦過,每個動作都很輕柔,雖然次數較多,但最後桌面一樣乾淨清爽,跟大力擦拭的結果幾乎一樣。

 

但是仔細一看,桌面卻大有差別:大力擦拭後,餐桌表面的蠟被刮掉一層,出現了反光不太均勻的現象;小力擦過的桌面,蠟就會依然保持原狀。牙齒也是同理,太大力刷牙會影響到牙齒表面,造成牙釉質磨損。

 

「膏」人一等──牙膏的選擇

 

牙膏最主要的功用是加強研磨,亦即加強清潔,因此只要清潔得當,什麼牙膏都可以使用。不過為了消解某些症狀,有些牙膏會添加額外成分:對付牙齦流血時,常常添加沒藥作為安定、舒緩牙肉的材料;若是對付抗敏感,早期使用硝酸鉀,現在則是第三代的抗敏感成分Pro-Argin或NovaMin。

 

針對牙膏的選用,基本上沒有太大限制,各種成分都可以添加,不管是為了治療牙周病或單純希望口氣清新,依照需求選擇即可(表4-4)。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牙膏顆粒太粗,可能會使牙齒表面產生刮痕,所以一定要選用比較細的成分。

 

 

早期有些洗面乳會添入磨砂成分,現在也建議不要使用,以免角質脫落太多,反而造成皮膚受傷;牙齒同理,有人認為顆粒大,刷起來好像特別乾淨,磨掉一層後確實感覺到清爽,但長期下來便會傷害牙齒。所以選擇時,最好挑顆粒大小摸起來像洗面乳一樣細緻的牙膏。

 

尋找牙刷幫手

牙刷雖然方便,但有時候還是很難清出卡在牙縫深處的食物殘渣。此時,便是牙刷幫手上場的時刻!

 

細心助手──牙間刷

 

一般牙縫,我們都會首推牙線,但是基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縫用牙線,大縫用牙間刷的概念,植牙的牙縫常常比較大,牙間刷就成為很好的潔牙工具。

 

牙間刷主要用於清潔較大的牙齒鄰接面,口內有矯正器、牙橋,若有牙齒排列不整、牙齦退縮及牙根分叉暴露的問題,都可用牙間刷進行清潔。

 

牙間刷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緩慢伸入牙齒間隙,貼住一側牙齒進行刷洗後,再貼住另一側牙齒刷洗,如果牙縫太小,切勿用力擠壓,避免牙齦受傷。第一次使用通常建議從最小尺寸(SSSS)試起,才能降低受傷的機率。(表4-5)

 

 

當遇到鋼絲折斷或刷毛開岔受損的情況,應該更換牙間刷,如果常常斷裂開岔,可能是使用方法錯誤,應立即諮詢牙醫師,才不會傷到牙齒與牙齦。至於牙籤或牙籤刷則儘量不要使用,因為容易造成感染及傷害牙齦。

 

有力助手──沖牙機

 

沖牙機主要有兩種功能:第一是沖走齒縫裡的食物,第二是使細菌毒素下降。食物殘渣留在口腔容易產生細菌,細菌看不到,也難以有效清除,分泌毒素後可能造成牙齦刺激及發炎;此時沖牙機扮演了重要角色,用水柱清洗過後,毒素變得稀薄,能有效降低牙齦受到攻擊的機率。

 

有些牙周病患者會利用沖牙機使細菌毒素下降,因此不會發炎,避免牙肉腫痛。

 

「這麼好用,那都用沖牙機清牙齒就好了!」聽完沖牙機的說明後,陳小姐顯得興致勃勃,但她的理解並不正確。沖牙機以清潔縫隙為主,如果只用沖牙機,最多只清理了28%的範圍,另外的72%則不予理會,反而本末倒置。所以牙刷、牙線、牙間刷的重要性仍不能忽視,沖牙機則是最後的輔助。

 

從「齒」招來──瑞文醫師診間放大鏡

 

不會使用沖牙機的小潘

 

五年前,我幫小潘植了一顆門牙,之後卻有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他時常和我抱怨植得不甚舒服。奇怪的是,不管怎麼檢查都沒發現問題,明明已經教會他所有的刷牙方式,也教了沖牙方法,他還是老覺得疼痛不已。

 

我仔細聽完他的困擾,也安撫了他的情緒後,建議他嘗試詢問其他醫師的意見,說不定有機會發現我忽略掉的原因。之後,他便將留在診所的病歷及照片都取走,轉而尋找其他醫師協助。

 

這些年來無消無息,直到最近小潘回到診所,才知道他的狀況還是沒有改善。

 

這段期間,他找過很多醫師,有的建議做小手術,有的說沒問題,至今依然無法解決不適。後來,重新照X光片及斷層掃描後,意外發現他的骨頭居然萎縮、往下掉,於是我問他:「這段時間如何處理這顆牙?」他說:「有位醫師說我的骨頭萎縮,所以要動微創手術來補骨。」

 

聽完之後,我相當訝異,運用微創手術補骨,實際上不太可能成功,運用在小潘身上的結果,也確實是失敗了。後來,小潘回去複診,因為那名醫師表示已經沒有其他治療的方法,於是他只能再去尋找其他診所。我問他:「那些醫師認為是植牙的問題嗎?」他回答:「他們都認為植得很好,找不到哪裡出問題。」

 

後來我們談了很久,最後我問他:「你還有沒有在用沖牙機?」他搖頭,五年前買了沖牙機後只用了一陣子,已經很久沒使用。我問他沖洗的方法,竟發現他根本不清楚沖牙機如何使用,而且總是將沖牙機的力度開到最大,所以每沖必痛。

 

我告訴他:「雖然骨頭有一點萎縮,之前還有化膿的現象,你現在重新使用沖牙機,把力度調到最弱,依照正確的方法試試,說不定能夠改善!」

 

經過一個禮拜,小潘複診時,不但症狀都解決了,牙肉也不再化膿!小潘開心地問我:「醫師,你是從哪裡得知問題的來源?」我告訴他:「五年前,當你因為質疑植牙的技術,心情還不夠穩定,所以不願意好好和我溝通細節;直到後來瞭解不是植牙的問題後,願意好好溝通,才能成功找出問題的癥結點。」

 

由於清潔不當,食物卡在牙縫裡,時間久了,骨頭就會受到破壞,因此小潘的骨頭有些許的萎縮及崩落。不過,從現在開始正確清潔,不需要再做其他手術就能緩解症狀,甚至只要好好清潔,這輩子都不會有大問題了。

 

植牙的細節眾多,尤其清潔非常重要,所以醫師一般都會推薦病患學會沖牙機的使用方法,才能讓牙齒用得更長久。

 

「牙」力檢測──植牙假牙的定期檢查

 

一般自然牙齒若是出現問題,由於很多症狀至少需要半年才會發展成一定規模,太早檢查常常難以發覺,所以一般建議牙齒每半年進行一次定期檢查。

 

雖說如此,定期檢查並不是為了治病,如果半年間都隨意清潔,後果將非常可怕。

 

若是植牙患者要定期檢查,大部分醫師會建議三個月一次,但我個人希望病患能在第一個月先回診,觀察進食和清潔的狀況;若沒問題,再兩個月後再檢查一次患者是否徹底遵守清潔規則;若有好好遵守,接下來兩年內便持續三個月檢查一次即可。

 

植牙裝牙後的定期回診建議,除了第一次間隔一個月,第二次間隔兩個月,其後會是每三個月回診一次,直到滿兩年。(表4-6)

 

 

為什麼兩年內要如此密集觀察?因為骨頭成熟的時間為兩到四年,需要利用X光追蹤骨頭狀態,並觀察表面是否有形成緻密骨,以增高植牙對外在傷害的抵力,所以密集觀察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植」得一口好牙:安心植牙大小事》,博思智庫出版,沈瑞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