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的簡單,是滿足、幸福!做到3個「放人生」,放自己和別人生路,讓大家都好

50後的簡單,是滿足、幸福!做到3個「放人生」,放自己和別人生路,讓大家都好

常聽人說哪種個性會造就哪種結果, 同樣的話語用在疾病上面,也有些道理。遭遇疾病時,不妨多用3C角度去思考,也就是「遇到機會(Chance),要不要做出選擇(Choose),要不要試著改變(Change)」,讓身體有好轉的機會。

最近因為新冠疫情關係,就診病人減少,卻多了一些特殊的個案。某個週六的下午,一位六十出頭的大哥來拿安眠藥,希望按照雲端藥歷的記錄直接開相同藥。

 

初診病人拿安眠藥,免不了關心一下病人失眠的情形,以及用藥效果的狀況。這位大哥聽到醫生如此關心,就如實回答說:安眠藥有部份是給老婆用的,自己偶而才吃,氣不過,睡不著,才吃半顆。

 

我接著問:「您老婆大人為何不自己來看醫生,拿藥?」

 

大哥回我:「她不出家門。」

 

我大吃一驚問:「這是什麼情形?」

 

大哥開始訴說由來……

 

大哥五十多歲就因雙親有重病提早退休回家照顧兩老,老婆結婚後就在家打理,生活過程極為簡單,只是大哥退休後在家,才漸漸發現老婆的固定生活模式,令他無法理解;生活作息規律固定已經讓他無法忍受。

 

此時,我心中OS:「那不是在說我嗎?如何固定?為何受不了?」

 

大哥開始舉例,午、晚餐不是糙米飯配咖哩牛肉燉胡蘿蔔,就是糙米飯配煎鮭魚,都是大哥打理。老婆大人不出門,當然不去菜場買菜,也沒有社交活動、人際互動。很注意養身,只看健康性談話性節目,不吃生冷食物,居家衣服只有簡單幾種款式,不運動。

 

這讓喜歡變化、熱情奔放的射手座大哥,長期生活下來,生命被磨得了無生趣。我突然問:「會出去吃餐館嗎?」轉個話題,讓大哥心情不要低落。「會,只會去那家小米粥店!吃固定的東西。」

 

那大哥,你想吃什麼?讓大哥表達自己。

 

「我想吃沙西米!」

 

「那不會自己去外面吃?」

 

「有時自己在外面吃完飯,回家還是要熱咖哩牛肉燉胡籮菠或煎鮭魚,陪老婆一起吃。」臉上盡是無奈的表情。

 

我只好帶點俏皮地語氣回答說:「這位大哥大!你也太老實了吧!你不會在小米粥店裡,用手機請外送平台叫外賣沙西米到店裡食用,你跟老闆應該也蠻熟吧!老闆應該不會介意吧!」大哥恍然大悟卻突然不語。

 

這時,跟診護士插話問我:「他老婆會來看王醫師嗎?」我秒回:「不會。」護士接著問:「要吃藥嗎?」我瞬答:「不用。」

 

此時,回神的大哥和瞪眼的護士齊問:「為什麼?」

 

我沒回答,拿起茶杯慢慢地喝了兩口溫水,輕輕地說:

 

「大哥大大,您的老婆大人是不會改變的,需要改變的是大哥大大您。您最大的痛苦是從以前到現在,您一直努力去改變您老婆,想改變她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到現在為止,成效不彰。」

 

「投入的時間、精力,徒然無功。努力九十分,結果六十分,不,三十分,不,是負三十分,因為大哥您心力交瘁,身心俱疲,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進而睡不好,須要吃藥助眠。」

 

此時大哥終於了解卻深深嘆了一口氣說:「這樣下去,不管是我先走,還是她先走,對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此時,護士瞪大眼睛看著我,彷彿大條的事情即將發生。

 

這就是大哥來拿安眠藥的故事。

 

回到這位大哥的老婆,生活比王醫師還規律,卻造成周遭家人的困擾。就像前面提到,要不要改變,自己決定,結果自行承擔。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地球也還在自轉加公轉。

 

 

人際關係中,改變別人最難,終究為了妥協,尤其是家人,改變自己。這叫「放手、放下、放生」手上的事物要放手,心中的掛礙要放下,做到就是放自己和別人一條生路,對大家都好。

 

否則,長期糾結、困擾,自律神經必定失調,等到疾病出現後,再來處理,事倍功半,何苦哀哉。這時,想起大和尚對小和尚談起「放下」的故事。

 

平淡也是一種幸福,簡單也是一種滿足

 

現代人生活忙碌,總說以前人生活步調比較慢,比現代人悠閒。

 

常告訴自律神經失調的人說:「平淡也是一種幸福,簡單也是一種滿足。」還記得十幾年前一項調查顯示,不丹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的香格里拉」,這個比台灣大一點,人口不到八十萬的小國,國民幸福總數排名世界第一。

 

在那時,不丹全國電力不普及,手機、網路不方便,雖是低度開發國家,人民過著自認幸福的生活。隨著時代的改變,水力發電加上手機、網路的普及,加上現代年輕人,「不單只是要幸福,還要小確幸,大驚喜」,卻讓屬於世外桃源的小國寡民,漸漸失去幸福感。

 

忽然想起那句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後面卻沒告訴你「科技也會讓人失去幸福」。不單只是要幸福,我還要……,此時想起從前公車車體廣告遊戲名稱:「官人,我還要。」

 

常常在診間,聽到病人抱怨家人、同事,那些困擾病人的事,造成病人生活作息無法規律,飲食不正常,睡覺睡不安穩,最後只好來求助醫生。就像前面說到,到這個時候,要不要做出選擇,嘗試著去改變,讓自己有好轉的機會。而這個改變,是你想改變,而不是別人告訴你要改變。

 

最近這幾個月,自殺事件變得好多,從二十多歲到六十多歲,從市長、議長、明星、醫生、軍人,網路名人;接連就出現在新聞上。

 

從小到大,念書考試有壓力,畢業工作有壓力,結不結婚有壓力,生不生小孩有壓力,誰能告訴我,人生哪一件事沒壓力?休假玩樂沒壓力!打電玩手遊沒壓力!耍廢沒壓力!

 

兩個故事

 

一位六十出頭的高階女主管因頭痛、失眠而來就診,起因是公司組織改變,新來的地區老大對她這個部門有意見,整理縮編,並將她調到另一部門,仍是一級主管,薪水與加給沒變,工作較輕鬆但不熟悉,心中頗為吃味,這是在新冠疫情前的事。

 

不巧疫情發生,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地區老大希望各級主管提出因應政策,在主管會議上特別強調這位女主管部門的重要性,如此一來,讓她的壓力更大了。

 

結果她說著說著,忽然冒出一句話,要不是還有兩、三年才可以退休,不然,我早就拂袖而去,不做了。

 

初診病人,醫病關係尚未建立,只好先回說:「妳老公怎麼說?」「他說我自己想清楚,自己決定。」我心中默默地景仰這位老哥。

 

這樣聰明能幹的老婆大人、這麼重要的人生決定,老公不要加入太多意見,以免後話無窮。

 

我接著問:「那妳認為呢?」

 

「也不是不想做,就是嚥不下這口氣,你也知道天蠍座的個性,就是不能被刺激,不能被瞧不起。家裡經濟都過得去,只是真得提早退休,還不知道往後的日子……」。

 

病人一打開話匣子,就一股腦子傾洩而出,只好先打斷她的思緒,告訴她說:「跳槽、退休,從來都不是在職場上面對壓力的第一選項。想清楚自己的狀況,決定後,不要後悔。」做人要甘願,不要抱怨,更不要碎碎念。決定就決定,不要再碎碎念,「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想不到」。

 

「做你想做的,不是做你該做的」,想不想工作,要不要退休,自己清楚,自己決定。沒有妳該不該工作,該不該退休。心裡想:病人的老公真是有智慧,也懂夫妻相處之道,更了解天蠍座的老婆大人。

 

晚診,一位四十出的上班族女性,一進診間,一坐下,就把左手腕關節處背側的一粒大小如黃豆的小腫瘤給我看,然後問:「這是什麼病?」

 

看她如此快問,我只好配合快答:「腱鞘囊腫。」

 

「蛤?」

 

我只好用筆寫出這四個字,請她用手機谷歌一下,不到一秒就出現很多資訊。請她把手機給我,幫她挑了一篇資訊完整的醫療專業文章,請她回去再看一遍。現在先請她把左手伸出,讓我觸診這個小腫塊,同時問診。

 

我問:「這個腱鞘囊腫有點硬,有好一段時間吧!」

 

「醫生,你怎麼知道?這有五、六年了,本來如綠豆大,不以為意。最近忽然變大,因為疫情關係,工作較少,比較不忙,有空來看醫生,哪知今晚貴診所無骨外、復健科,櫃台掛號小姐建議可先給家醫科王醫師看診,再決定後續醫療方式。」口調清晰地一連串回話。

 

我問她:「最近有對它做甚麼怪事嗎?」

 

「甚麼怪事?」我接著問:「例如工作打字阿,打掃家裡阿,或是無聊沒事去搓揉它阿。」此時她張口瞪眼對我說:「你怎麼知道我去搓揉它。」

 

「這就是妳來找我的原因。」我語帶輕鬆地回答。

 

下來十分鐘,我很學術地把腱鞘囊腫的成因,以及處理原則及後果講解給她聽。後續告訴她,如有不懂,把手機上的醫療專業文章再看即可。

 

這時,病人又問:「那我到底要不要去手術處理呢?」

 

我回答:「這腱鞘囊腫不大,不用理它。」

 

「可是,我就是看它不順眼才來的。」

 

「可是,您又說不痛也不用吃藥,太硬了做復健不會完全消,用針頭去抽應該也沒用,手術要找外科處理,術後有疤痕,以後工作姿勢不改,也會復發……。」

 

這時,瞄了一下她病例封面,我說:「么么么么,不要再糾結,回去想清楚,再說。」她聽完,秒懂,回:「王醫師,我瞭,謝謝,掰掰。」

 

護士追出去,拿批價單給她去批價,回來問我:「甚麼是么么么么。」

 

我把病歷拿給跟診護士。

 

過了一週那位十一月十六日出生的一級女主管回診,目前整體工作穩定,藥物自行減半,病情改善。我把么么么么的故事簡短告訴她,聽完回:「么么么么比么么么六」更執著,王醫師,您辛苦了。

 

我微笑以對。

 

心想:一點都不辛苦,行醫超過二十年,這些人生道場的眾多老師,讓我瞭解不同人的各自人生,讓我學習,讓我瞭悟,讓我成長,何來辛苦,這是我行醫的目的,也是我的選擇。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醫生說你根本就沒病:只是自律神經失調》,出色文化出版,王健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