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前除了定存,他的投資全虧光!最後靠這招翻身,提早退休當全職樂活家

40歲前除了定存,他的投資全虧光!最後靠這招翻身,提早退休當全職樂活家

這些失敗的經驗後來成了我重要的人生資產,從其中學到的教訓加上閱讀相關書籍,讓我對投資理財有了全新理解。首先,我搞明白理財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將所有積蓄投入風險不明的標的固然愚蠢,死抱著辛苦賺來的錢不做任何投資,也絕不更加高明。

巴比倫富翁

 

「金錢只是工具,它可以帶你到任何地方,但不能取代你掌握方向盤。」──蘭德,作家

 

「失去財富是損失,失去朋友是更大的損失,失去勇氣就什麽都沒了。」──塞萬提斯,作家

 

或許,我是最沒有資格談如何投資理財的人。

 

40歲以前,除了銀行定存外,所有的理財幾乎可以用全軍覆沒來形容。台股在80年代大漲時我不懂股票(現在還是不懂),但受到周遭瘋狂氛圍的激勵,參加了所謂的股友社,幾個月後「老師」跑路,落個血本無歸。隔兩年,又受到親友的真情感召,參加了鴻源集團集資活動,歌舞昇平一年後集團倒了,我則成了求償無門的債權人。

 

從出社會,我就一直住在父母家中,30多歲為了給未來丈母娘一個交代,便在台北近郊的汐止買了一個低總價的預售屋,2年後,還沒交屋就碰上林肯大郡倒塌事件,汐止房價大滑坡,恰好又碰上工作職務外調海外,乾脆把那沒緣分的房子斷尾脫手。

 

幾年後返回台灣,錢是存了一些,但台北房價也沒閒著,於是決定租房住,儲蓄則是投資當時最風光的高科技產業基金,但不出一年,網路泡沫破滅、投資腰斬,再過一年,911事件發生,剩下的投資再腰斬一次。

 

經歷這些事,我早已經沒了脾氣,同事把我當成投資風向標的,常來問我的意見,我說買什麽,他們就買別的。

 

這些失敗的經驗後來成了我重要的人生資產,從其中學到的教訓加上閱讀相關書籍,讓我對投資理財有了全新理解。首先,我搞明白理財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將所有積蓄投入風險不明的標的固然愚蠢,死抱著辛苦賺來的錢不做任何投資,也絕不更加高明。人不理財,財不理你,無論財富多少,無論退休與否都要理財,既然金錢是幫助我們完成人生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理財就是一生必修的功課,愈早開始愈好。

 

巴菲特說,他很後悔11歲開始炒股票,因為太晚了。如果你已經過了11歲還沒開始理財,也別著急,晚開始總比不開始好。

 

其次,我弄清楚理財不是賭博,輸贏憑恃的不是一翻兩瞪眼的運氣,而是一點也不刺激、不好玩的紀律和耐心。你若問:既然有風險,那就當然有賭博的成分。就算是吧!有經驗的玩家會想辦法盡量擴大自己獲勝的機率,而且懂得認賠和守成的道理,普通賭徒則聽天由命,即使偶爾贏錢,也很快的再輸回去。而且,因為不懂得管理風險,平常膽小如鼠但一談到理財又自認逮到好機會,變得膽大妄為,最後平白讓財富從身邊溜走。

 

在所有讀過的理財書中,我認為最有用的一本書是《巴比倫富翁》(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此書在1920年代出版的時候,許多現代金融工具都還沒有發明,當今媒體有關投資理財的報導鋪天蓋地,專業術語之花俏、複雜程度,讓一般投資者既摸不著頭緒又焦慮異常,但真要說到理財最核心的原理、規律,卻怎麼也跳脫不了近一世紀前出版《巴比倫富翁》的薄薄小書。

 

書中教導人們累積財富的第一步是儲蓄。老生常談嗎?的確,但也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現代社會多的是月光族、卡債族,表面上的原因是收入太低、物價太高,事實是,人們的「必要消費」經常隨著收入增加而增加,也因此永遠「剩」不下錢。

 

如果換個方法,每個月領了薪水在付給商店、餐廳,甚至政府之前,預留至少一成付給自己,這樣就不用擔心剩不了錢了。而且奇妙的是,到頭來錢總是勉強夠用。更好的做法是把它「自動化」,利用古代巴比倫人所沒有的銀行自動扣款等現代科技,實現儲蓄的目的。

 

儲蓄當然不是理財的全部,但千萬不要小看它的重要性或嫌存的錢太少。錢會生錢的道理許多人都懂,但有人達成財務目標,有人失敗,區別就在有人急功近利,有人耐心紀律。百分之百沒有風險的理財並不存在,面對風險,心生恐懼是人之常情,想清楚最壞後果後就必須勇敢面對。

 

若你說:自己膽子小而且野心不大,努力工作賺錢存錢就好,可不可以不投資理財?我要再次提醒:要實現人生目標,卻沒有將理財列入選項是辦不到的。很抱歉,請勇敢面對現實!

 

好吧!有了儲蓄、有了勇氣,該投資什麽?如果你問:銀行理專建議買某個產品,但你質疑專業人士的專業技能或道德操守都不見得值得完全信賴,怎麼辦?還是相信有這方面經驗的長輩或朋友,起碼他們不會騙你!

 

他們是不會騙你,但別忘了,我之前所有慘痛的投資教訓全都是聽信有經驗親戚朋友的結果,也等於是犯了巴比倫富翁中的幾大禁忌:不夠謹慎,聽信非專業和投機取巧。

 

貪婪與恐懼

 

「我從不妄想立刻從股票市場賺錢,我總是假設買完股票後市場將休市5年。」──巴菲特,投資大師

 

「如果你對某件事投入全部身心的信仰、活力和力量,錢財就會跟著來。」──福斯特,音樂家

 

那究竟該聽誰的?答案是聽自己的!不是捂著耳朵不聽別人,也不是關起門修練獨門武林祕笈,除非你是巴菲特,否則就聽別人的意見,其實就連巴菲特都得聽他投資團隊的建議,何況是我們?

 

 

投資是專業,必須廣納專業人士的看法,而自己也得做足功課對各種產品、特性有相當程度的認識,才能在眾多信息中做出判斷、選擇。你若問:不是金融專家為什麽要聽自己的?我就會反問你,全天下還有另一個人比自己更清楚人生目標嗎?既然金錢的功用是幫助實現人生目標,又有誰比自己更清楚該選擇什麽樣的投資組合,最能發揮功效?

 

不管你選擇的投資標的是什麽金融產品(包含定存在內),它們都是市場的產物,有市場就有漲跌,大部分投資者追求的正是漲跌效果的最大化。而驅使人們在特定時間買賣特定產品的心理動機,不外乎2個:貪婪和恐懼。

 

巴菲特說得好:你要在所有人貪婪時恐懼,所有人恐懼時貪婪。這麼說起來好像賺錢挺容易的,做起來恐怕連神仙都做不到。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是「所有人」之一。於是你會再說:好吧!別管別人,只做好自己的功課,不投機取巧、相信專業,正經八百的投資理財總可以吧!

 

可以!就讓我們用最有代表性的股票當例子(其他金融產品原理大同小異),統計全世界的股票市場,從開市以來無一例外全都是上漲,而且計算年平均漲幅都高於平均定存利率,大部分還高很多。那為什麽存定存不會賠錢,投資股票卻半數以上賠錢?

 

原因很弔詭。不是因為風險大,也不是因為技術差,而是投資者的心理。怎麼說?一般人對輸錢和贏錢的反應大不相同。打個比方,你賭過錢嗎?如果讓你贏一個月薪水或輸一個月薪水的感覺如何?你說:贏了高興,輸了難過啊!好,那請問你多高興又多難過呢?

 

我賭過錢所以很清楚,贏了短暫興奮後就開始為沒有贏更多而感到遺憾,輸了呢?沮喪、懊悔、氣憤、慚愧,不一而足,而且總要維持一段時間。你有過類似經驗嗎?事實上,這是有科學根據的。心理學家透過複雜的計量法,計算出人贏錢時高興的程度只有輸錢時沮喪程度的一半。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了我們在投資股票時的兩股心理力量:貪婪和恐懼,其實是不對稱的。一般人在市場下跌時受制於恐懼而賣股票,只有在上漲到一個階段時才出於貪婪而買股票,也就是所謂的「追漲殺跌」。想贏錢真的很難。

 

真的那麼難賺嗎?事實上,所有的統計數字都證明,投資股票是累積財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紀律,買賣股票想不賺錢才是真的難。

 

這麼容易賺,利潤從哪來?從2個地方來:第一是企業盈利,企業不盈利就不會長期存在於市場,遲早會盈利的企業遲早得用某種方式回饋股東;第二是有耐心的股東賺沒耐心股東的錢,換一種說法就是,追漲殺跌的股東把錢交給長期持有的股東。你若又說:大家都懂這個道理,就沒人追漲殺跌,也就沒錢賺啦!放心吧,人性100年前是這樣,100年後還是那樣。

 

不止是投資股票,耐心和紀律是所有投資理財的不二法門。市場瞬息萬變,沒有絕對的事情,除了一件例外,那就是時間。所謂時間就是金錢,在投資理財的領域可真是至理名言。

 

錢滾錢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複利效果。有個很有名的故事是,白人在17世紀用24美元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紐約曼哈頓,看來吃了大虧的印第安人如果懂得投資,24美元於今已經滾利超過100兆美元,這就是複利的驚人功效。所以你問什麽樣的人最能從投資理財中獲利,答案是年輕人,而且幾乎毫無風險可言。

 

作者簡介_田臨斌

1960年生於臺北,成功大學畢業。大學時期外號「老黑」。

曾任:臺灣殼牌石油公司董事長,殼牌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

現職:全職”樂活家”

興趣:閱讀,看電影,運動,旅行;兼任「老黑的博客」版主。

 

 (本文摘自《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時報出版,田臨斌著)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