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養心的6原則,讓第二人生不怒不憂,悠活過日

心理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養心的6原則,讓第二人生不怒不憂,悠活過日

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達志

人瑞們飲食之道其實大不相同,甚至有時還違反健康原理。老年學者研究發現,唯一共同點是,他們對生命都持著「正向思考」(positive thinking),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的種種。

享壽一百零九歲的基隆人瑞劉黃罔市,在一百多歲高齡時,除了耳朵有些重聽之外,身體仍舊相當健康。不僅樣樣吃、也樣樣玩,會到外頭串門子,還會叫孫子到廟口夜市買鰻魚羹、甜不辣給她吃。兒孫們觀察她的長壽秘訣,就是「笑口常開」。

 

所以,在中國自古以來養生名言:上養心,中養氣,下養身。所謂「相由心生」,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來得重要,更精確地說,心理健康才是身體健康的根本。

 

所謂養心,就是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避免過度的耗傷心神,要學會修心養性。《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主不明則十二官危。」

 

《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上說:「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意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足……多惡則憔悴無歡。」

 

三國時期文學家稽康的《稽康中散集》上說:「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就是養生的核心和要點。正像《莊子》所說:「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汝形,形乃長生。」

 

由於情緒的影響,生理平衡受到破壞,將導致免疫機能下降,全身生理功能紊亂。人在生氣時,胃部肌肉會強烈收縮呈痙攣狀態,因而產生胃部疼痛,腸胃道疾病,都可能與不良情緒有關。

 

人在發怒時,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大量釋放腎上腺皮脂素,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增高,高血壓患者極易導致腦出血或腦血栓形成;心臟病患者發怒時,冠狀動脈痙攣可能誘發心絞病、急性心肌梗塞。

 

進入老年後,如果情緒不良,中醫講的正氣虛弱導致的陰陽失調,各臟器功能紊亂,極易導致疾病發生,所以老年人養生更要注意養心。

 

如何養心

 

養心之道無他,求其放心罷了。老了,最怕就是想不開、看不慣、又忘不掉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位老同學,三個兒子都結婚生子,也各有不錯的成就,但卻常常以淚洗面。

 

大兒子結婚要搬出去時,她說了重話:「只要你住到女方的家,我們就斷絕母子關係」。因為她覺得老家的房子又大又舒服,為什要急著搬走。老二老三也都有同樣的問題,一天到晚往外跑,讓她有被拋棄的感覺,常以孤單老人自嘲、自嘆。

 

一個非常有才華的舊同事,誠懇、熱心,寫了一手漂亮的書法,退休後常在孫女的小學,或宗親會等其他團體做志工,卻看不慣其他志工虛應故事,時常氣憤不已。還有一位鄰居張先生,以前是台電高階員工,退休後過著悠閒的生活。

 

他有一位留學美國知名大學的女兒,三十多歲了沒有結婚,成天要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幫忙介紹,偏偏女兒自視甚高,不願意屈就,讓他憂心忡忡、放心不下。

 

很多時候,人們都是自尋煩惱,煩心就傷神、傷身;想減少憂心,就要養心。老年養心大抵有幾個原則:想得開、看得慣、忘得快、輸得起、守得住和笑得出,才能不怒不憂,悠活過日。

 

一、想得開

 

想得開,是一種心境,一種生命態度。古人言:「大度容天下難容之物」;唐詩說:「春風大度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老了,如果對事想得開、對錢想得開,對人生的無常更想得開,就會心胸坦蕩,海闊天空,活著,就不會累。

 

二、看得慣

 

老年人,累積了一輩子對人對事的看法,容易有成見,常看不慣許多事。看不慣就會氣不過,氣不過就傷了心、傷了身。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沒有人是完美無缺,與其看到他的缺點,倒不如欣賞他的優點。

 

三、忘得快

 

老了,生命更加珍貴,不要讓那些你不喜歡的人、事、物不時地糾纏,不要讓今天的困擾,影響明天的生活。要知,這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因此,要學習遺忘,忘掉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事,以及令你煩惱的東西。

 

四、輸得起

 

人生不是下棋,要有輸贏;人生也不是殺戮戰場,一定是你死我活。曾經看過兩位長者在公園下棋,因輸贏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其實,輸得起,才放得下。輸了,又如何?從新再來就是了。

 

五、守得住

 

人生的幸福並非來自於成就,而是找到生命的方向。人老,要不被物慾所迷、不被邪思所惑;人老,不是就要拋棄自己的理想,不是行事就毫無原則,尤其涉及生命的意義,就需守住、堅持,因為那是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六、笑得出

 

醫學研究證實,笑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不僅是天然的快樂丸,也是天然的止痛劑。老了,看過人生百態,很多小事不必偏執,可以幽默以對、一笑置之,就是一種生命的豁達。

 

老年,當重養生。但養生不能只養身,更要養心;健康固然重要,只有健康就不知為何需要。鄰居一位七十幾歲的婦人,每天勤於運動,身體健康,健康也是她生活的唯一關注。

 

但她常說:「我不想活太久,太累了!」反觀挪威一位九十二歲的老人,他不良於行,只能靠輪椅行動。然而,他每天早上會固定的打電話給一些獨居老人,為他們唱唱歌。他笑口常開,還說:「活著真好!」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古往今來,不知多少帝王都追求長生不死,但如果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一般人稱羨的「長壽」卻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因此,身體健康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找到生命的價值,才會讓身體的健康顯示出它的意義。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老是一種幸福:長年紀,也長智慧的八項思考(改版)》,大喜文化出版,邱天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