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掉「不需要」,找回「真正重要」!衣櫃這樣斷捨離,擁抱清爽第二人生

丟掉「不需要」,找回「真正重要」!衣櫃這樣斷捨離,擁抱清爽第二人生

​根據「女性(二十歲以上)衣料品相關實態調查」報告顯示,女性的衣櫃中「約有七成」不會使用到的服飾(「日經WOMAN ONLINE」調查)。通常會穿到的服飾只有現有的「三成」而已。

那麼假設現在要處理掉(丟棄、回收或送人)你衣櫃中「七成沒穿到的衣服」,剩下的就只有「平時常穿的衣服」而已。

 

這時,衣櫃中會多出「七成」空出來的空間。但人類這種生物,「只要有空的地方,就會想要把它填滿」,因此不可能一直讓它「空在那裡」。接下來就會開始添購新的衣服。最後好不容易整理好的衣櫃,又再放進新衣服,空出來的地方可能轉眼間就被塞滿了。

 

話雖如此,在捨棄「七成沒穿的衣服」之前和捨棄之後,收納在衣櫃裡的衣服「品質」卻不一樣。因為重新買來的「七成」衣服,都是「自己想穿的衣服」或「自己喜歡的衣服」。

 

換句話說,衣櫃裡沒有「不要的東西」。丟掉「七成」不需要的衣服以後,衣櫃裡就只剩下「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種結果可以想成是「衣櫃的品質提升了」。

 

如果必須完成的事情是「一百」,並在做出「捨棄的決定」後,丟掉「四十」,剩下「六十」,這時我們一定會想要添加什麼「必要的東西」進去,讓數字回到「一百」。

 

接下來,在反覆「捨棄→添加→捨棄→添加」的過程中,「一百」的品質就會愈來愈好。

 

某家由我擔任顧問的企業,曾經做出一項反常的決定,就是把企業內部某個賺錢的事業賣掉。因為那項事業雖然賺錢卻「非本業」,所以未來的發展仍有疑慮。後來該企業在「本業」上建立起專業化的經營模式。託此之福,業績蒸蒸日上。這種捨棄「非本業」的勇氣,改變了該企業的經營體質。

 

不斷捨棄之後,留下來的就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從新加坡歸國之際,我決定減少「書架」的數量。過去的我,每當書本變多時,就會「添購書架,以提高收納能力」。

 

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的我會維持書架的數量,並「依序處理掉沒用的書」。

 

因為一旦書架的數量增加,「沒用的書」的總量也會一併增加,所以每購入一本新書,我就會處理掉一本「沒用的書」,以避免書本的數量無限制地增加。

 

如此一來,書架上就會剩下「真正有需要的書」或「想要重複閱讀的書」,書架的「品質」自然也就提升了。

 

如果想要提高品質的話,請把不要的東西逐一捨棄,一件一件地減少吧。想想看「不要這個東西的話,對於目標的達成會有什麼影響嗎?」如果「沒什麼特別影響」的話,請毫不猶豫地丟掉吧。

 

到最後,剩下的就會是「真正重要的工作、真正重要的東西或真正重要的人」了。

 

(本文摘自《為了遇見40歲更好的自己:停止過度的學習,只要做對5項,人生就會開始改變(暢銷新版)》,麥田出版出版,嶋津良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