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常流血,不到老年就掉牙?醫師:出現6症狀,當心是牙周病找上門

刷牙常流血,不到老年就掉牙?醫師:出現6症狀,當心是牙周病找上門

刷牙時常流血嗎?感覺牙齦浮腫,輕壓就會痛?小心,你的牙齦可能已經發炎,以「出血」狀況在釋放警訊,若耽誤治療,牙周病便悄悄纏身。

牙周病是成年人常見的疾病,根據衛福部牙周病健康照護手冊所載資料,50%以上的30歲成人、70%的65歲以上成人患有牙周病。

 

牙周病是由牙齦炎惡化而來,林葉牙醫診所牙周病專科醫師葉惠津指出,國人的牙齦炎罹患率超過95%,牙齦健康與牙周病息息相關,卻常被忽略。

 

顧名思義,牙周病即牙齒周圍組織(包含牙肉、齒槽骨與牙周韌帶)的疾病,從牙齦紅腫、發炎、流血等牙齦炎的症狀開始,演變為牙齒周圍組織流失、牙齒鬆動或掉落。

 

牙周病是種慢性發炎與破壞,初期大多數人都不痛不癢,基隆長庚醫院牙周病科兼任主治醫師陳敏傑說,有些患者不一定會覺得痛,甚至牙齒掉了都無感。

 

他觀察到,會來求診的患者,多有刷牙流血、牙縫變大、牙齒變長、牙齦萎縮、牙齒移位、口腔有異味,或牙面堆積許多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牙周病的表徵。

 

不過,初期都屬於可挽救的範圍。陳敏傑表示,在牙齦發炎階段,只要好好接受治療,並注重口腔衛生,牙齦就能恢復健康,

 

一旦拖延成牙周病,牙齒鬆動,無法進食,結局便「不可逆」,隨著齒槽骨遭破壞,慢慢走向必須拔牙的命運。

 

血糖控制差, 容易使牙周病惡化

 

是什麼原因引起牙齦炎?陳敏傑說,牙齦炎和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皆為牙菌斑、牙結石的刺激,牙菌斑的細菌會引發發炎反應,導致牙齒被侵蝕,最終使牙齒脫落。

 

葉惠津則補充,牙周病不是單一原因所造成,而是多項因子堆積形成。

 

除了牙菌斑,不良的潔牙習慣、宿主對抗細菌的免疫能力較差、罹患糖尿病、抽菸、不良的假牙設計、牙齒排列不整齊、營養不良、壓力、懷孕、年紀變大等,都可能致病或使牙周病更嚴重。


葉惠津解釋,如果你的雙親有嚴重牙周病,不到中年就掉牙了,你更要有所警覺,每半年接受口腔檢查,這跟自體免疫力的遺傳有關。

 

若是因孕期荷爾蒙的改變而導致牙齦炎,待分娩完畢,發炎狀況就會趨緩,不用太擔心。

 

須特別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早產,可能都跟罹患牙周病有關。

 

尤其是糖尿病,亟需跟牙周病一起關注。陳敏傑進一步說明,已有研究證實,治療牙周病,有助於血糖控制;糖尿病控制得宜,也可避免牙周病惡化。

 

這是由於糖尿病患的血液中有許多最終糖化產物,容易形成牙結石,不利牙周組織修復,甚至會加速毀壞牙周組織,而牙周病患的咀嚼能力受限,缺牙後可能會常吃精製、流質食物,也讓血糖控制更不易。

 

美國牙周病醫學會便建議糖尿病患,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與洗牙。

 

牙周病也要手術治療?

 

牙周病的治療可概分為非手術性治療、手術性治療與支持性治療。

 

美國牙周病醫學會認為,牙周病治療應從不具侵入性的非手術性治療開始,例如以牙周探測檢查牙周囊袋的深度,陳敏傑指出,一般來說,當牙周囊袋的深度超過0.5公分,即患有牙周病。

 

用超音波洗牙來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牙根整平等方式,也屬於非手術性的治療範疇。 

 

若非手術性治療仍無法解決患者的問題,就得從手術治療著手。

 

葉惠津說明,像是洗牙難以處理乾淨的話,就得運用「牙周翻瓣手術」,把牙齦打開來清除深層的牙菌斑和牙結石,再結合「牙周再生手術」,填補骨粉等生物材料,促進受病菌摧損的牙周組織得以修補、再生,讓牙齦沒有缺口能藏汙納垢。

 

此外,陳敏傑表示,也可以局部使用牙周病抗生素藥膏或雷射等輔助性治療;最後,以透過「定期追蹤、及時治療」的支持性治療來減少牙周病復發。 
 

養成「潔牙」習慣、 不逃避就醫,有效遠離牙周病

 

要說牙周病最困擾人的部分,大概就是無聲無息,卻倏地來勢洶洶。因此,每位醫生都會強調再強調─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最基本的預防守則。

 

再者,就是好好潔牙。

 

葉惠津認為,講「刷牙」太單一,「潔牙」才夠精準,不只用牙刷,還須用牙線刮除牙菌斑,把牙齒四周都清潔乾淨。

 

潔牙是一種能力,葉惠津說,每個人的嘴巴裡頭都有很多細菌,要多努力把細菌掃地出門,才有機會遠離牙周病。

 

不用追求奇形怪狀或特別昂貴的牙刷,選擇刷毛偏軟且長度、大小適中,搭配正確的操作方式,就能遠離牙周病。

 

在生活習慣方面,陳敏傑提醒,慣用嘴巴呼吸、打鼾的患者有較高的機率形成牙周病,因用嘴巴呼吸會使唾液減少、口乾,容易形成牙結石,呼籲盡量用鼻子呼吸,多喝水。

 

另外,戒菸吧!抽菸也會使牙周病惡化;失眠、熬夜、壓力大,則可能讓抵抗力下降,即俗稱的「火氣大」,讓牙周病更易發作。

 

最後一個預防原則,正是你得具備堅強的意志。陳敏傑笑說,保全牙齒不應該只是牙醫師最重要的任務,民眾平時發現口腔小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

 

很多患者害怕看牙醫,小問題拖成大毛病,就更怕痛、更逃避就醫,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也就很難讓牙醫師「從寬處理」了。

 

下回見牙齦腫脹、流血,別再寄望牙齦會自己消腫,或迷信網路偏方,那都只是暫時緩解,想要一勞永逸?勇敢地去看醫生吧!

 

一口好牙這樣做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一口好牙這樣做>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