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蟬聯第一,乳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依據最新衛生福利部106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1萬1,684人,較105年增加5,852人。因為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料仍將持續上升。

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大腸癌仍蟬聯第一

 

若以男女合計之發生人數為排序,十大癌症依序如下:

 

十大癌症

 

1. 大腸癌

2. 肺癌

3. 女性乳癌

4. 肝癌

5. 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6. 攝護腺癌

7. 甲狀腺癌

8. 皮膚癌

9. 胃癌

10. 食道癌

 

與105年序位相比較,除其中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5年相同。

 

乳癌、大腸癌發生率增加最多

 

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106年每10萬人中有305.4人罹癌,較105年增加8.7人;其中女性乳癌、大腸癌標準化發生率相較105年增加5.9人及1.6人,為發生人數及發生率增加最多的二種癌症。

 

男性十大癌症:大腸癌第一、肝癌第二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9,297人,106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5.7人,較105年增加5.7人。

 

十大癌症發生率順位與105年相同,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

 

女性十大癌症:乳癌第一、大腸癌第二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2,387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81人,較105年增加11.9人。

 

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5年相比較,皮膚癌和子宮頸癌順序互換,106年皮膚癌居第8名及子宮頸癌居第9名,其餘序位與105年相同,依序為乳癌、大腸癌、肺癌、甲狀腺癌、肝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

 

男性食道癌、口腔癌發生率遠超過女性

 

比較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性別比差異較大的癌症別,男性食道癌與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4.2倍與10.7倍,研究資料顯示,嚼檳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同時有檳榔、菸、酒習慣者更高達123倍。

 

透過戒除檳榔、菸、酒即可降低發生口腔癌前病變與癌症風險,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於早期發現口腔癌前病變,及時接受切片診斷與治療,可以有效阻斷癌前病變轉變為癌症,台灣研究發現定期篩檢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風險。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遠離菸、酒、檳,以降低癌症發生及死亡的風險。

 

落實篩檢,乳癌、大腸癌早期發現者多

 

106年發生人數增加最多的2種癌症為女性乳癌及大腸癌,資料分析顯示,這兩種癌症增加比率均以早期(0期及1期)發現者居多。

 

而且,依據國民健康署篩檢資料,106年乳癌篩檢數及大腸癌篩檢數相較於105年各增加約4.8萬人及2.2萬人,經篩檢而發現的乳癌及大腸癌個案數,相較前一年各增加800多人及200多人,顯示乳癌及大腸癌篩檢人數增加,發現早期的癌症比率有增加的效果。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後疫情時期,為早期發現癌前病變或癌症,民眾應至醫療院所接受癌症篩檢,如篩檢結果為陽性,更應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確診,以有效發現異常情形,及早確診與治療,以提高存活率。

 

癌症可以預防!把握四癌篩檢定期檢查

 

癌症的發生可能因數十年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實證醫學證明,癌症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分析顯示:

 

1.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

 

2. 乳房X光攝影檢查: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3. 糞便潛血檢查: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4. 口腔黏膜檢查: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男性26%死亡風險。

 

王英偉鼓勵全民實踐防癌新生活,從預防及篩檢做起,把握健康生活五原則:「戒菸檳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定期篩檢」,尤其是上述四項癌症篩檢、陽性追蹤及接受標準治療都非常重要。

 

提醒民眾,平日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定期檢查,身體出現異常時儘早就醫,早期發現即可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