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FIRE自己,提早退休!理財族的7步驟,拒絕被金錢奴役,全心享受生活

中年後FIRE自己,提早退休!理財族的7步驟,拒絕被金錢奴役,全心享受生活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主、提早退休),是在美國行之有年的理財運動,目的是為了不被金錢奴役,享受生活。

由於越來越多人不想為了薪水拚命工作、苦撐到週末或休假,也不想等到65歲才退休,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紛紛投入這項運動,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收入等級各不相同,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投資方法,有人10年達到財務自由,也有人只花了6年、3年……甚至5個月就達成。

成為FIRE 理財族的七步驟

 

遇到剛開始聽聞FIRE、渴望展開FIRE 的人,他們通常問我:「首先我該做什麼?」按照吉姆.柯林斯的宣言,簡要說明FIRE:「開支不超過所得,且將盈餘進行投資,而且避免堆債。」

 

不過,有些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喜歡較為步驟化的指南。我有機會認識並訪談數百位FIRE 理財族,因此彙編這份常見步驟清單,可供大部分的人採行。這只是一份指南,所以請使用你認為有用的內容,可自行改善其餘部分。

 

步驟1 計算你有多少錢

 

判定你的淨值。這項實務可能痛苦難當,但絕對必不可少。你的淨值包括你所有的資產(現金、銀行帳戶、退休基金、投資項目,以及諸如房子車子之類的有價物件)減去你所有的負債(就學貸款、消費貸款、車貸、房貸等)

 

步驟2 計算你的開支額與儲蓄額

 

你的錢花到哪裡去了?看到花了多少錢在日常開銷,譬如食物和瓦斯費,大多數人深感震驚,我就是如此。

 

可是我必須了解金錢去向,我才有辦法做出明智的開支變更。關鍵在於「追蹤」。沒錯,要追蹤每分每毛錢。你可用紙本記帳,或使用網路記帳追蹤軟體,如Mint、簡易預算計畫(You Need a Budget)、個人資本(Personal Capital)等。

 

要確定自己一貫堅持下去,至少追蹤90 天,確保自己精確加快發展速度。另外,也要使用「退休計算器」來計算。

 

輸入你目前的資料,創建一份自認可行或值得運用的模擬預算。看著那些「為五斗米折腰」的歲月逐漸消失吧!事實證明,在初期之時,這項誘因系統對泰勒與我都很有效,非常不可思議。

 

步驟3 減少日常開銷

 

要迅速增加儲蓄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削減小額事項,例如:有線電視帳單、清潔服務、每天的咖啡費用、電話費帳單、網路費、美酒俱樂部、健身房會費。所有這些項目總結起來,成為相當可觀的每月開支金額。

 

切記,這並非要剝奪你自己重視之事,而是要做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決定。以每週為基準,思考寫出自己的「10 件快樂事項清單」。一路以來,我們獲得另一種厲害訣竅:如果你是網路購物者,先將待買物品放進購物車裡,等候三天。

 

三天後,如果依然認為有必要購買那件物品,或許大可買下去!過去一年來,這個方法幫我跟泰勒省下好幾千美元,尤其是在我們遷徙期間。

 

步驟4 縮減三大元─ 居家、交通、飲食

 

為了真正產生可見的儲蓄率進展,你必須處理某些重大變化,例如:找室友同住;縮減空間,改住小房子;購買二手車;利用大眾運輸通勤上班;在家烹煮三餐。

 

總結起來,這些變化可以增進你的儲蓄率,高達30%或更多。可以先從小事著手,但是「快刀斬亂麻,長痛不如短痛」才會更加奏效。

 

如此一來,才不會再三拖延。步驟四很嚇人,也需要最重大的改變。所以,除非你行有餘裕而且能自在理財,否則不建議倉促進行這項步驟。步驟四也可能是最刺激的一步。這是大好機會,認清自己的人生是否契合你的新目標!

 

步驟5 要讓存款為你工作

 

你的錢躺在銀行帳戶裡,每分每秒都使你錯失機會,無法讓錢為你工作。不論是否正在償付高利率債務、投資於指數基金(或其他基金)或是購買不動產,你的錢理應獲得最大程度的報酬。

 

步驟6 增加收入

 

如同我們的作法,許多FIRE 部落客也分享自身經驗,想辦法賺取額外金錢,探詢廣告、工具或附加行銷連結。

 

有了額外收入,更快達成FIRE。就算沒有必要增加收入,一旦發現自己沒有其他開支可以刪減,大多數身處FIRE 之旅的人到頭來終究把焦點放在收入成長,以便增加儲蓄率。為求賺進多餘現金,可以透過傳統上班方式進行、自行創業當作兼職、打零工賺錢等方法。

 

步驟7 找到FIRE 理財族

 

買回自己的時間,可是卻不須花時間在某人身上,又有何意義?要讓同道中人圍繞自己身邊,而且他們與你有類似共同價值觀,這對堅守FIRE 之道而言極其重要,尤其是在舉步維艱的時候。至於現實生活裡,幾乎全球各地都有FIRE 群組。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摘自《賺錢,更賺自由的FIRE理財族:低薪、負債、零存款、打工族……也能達到財務自由,享受人生》,采實文化, 史考特.瑞肯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