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更勝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病變等。到底肺炎有多可怕?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迅速延燒全球,嚴重程度不下2003年那場世人難忘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證實,武漢肺炎病原體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兩者雖相近但致病表現並不完全相同,如今已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隨著疫情的延燒,從一開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現在由醫界與科學家抽絲剝繭,慢慢露出治療曙光。曾於2003年參與第一線抗SARS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形容,新型病毒就像人類面對戰爭的迷霧( Fog of War)一般,對敵人愈了解,才能有效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播感染,「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實力足夠,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肺炎是導火線,會使共病惡化甚至死亡

 

肺炎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始終位居前幾名,另根據衛生福利部於2019年6月所公布的數 字來看,2018年因肺炎死亡的 人數與2017年相比更有增加趨勢。到底,肺炎有多可怕?

 

依統計數字來看,肺炎確實令人擔憂,但其實統計中歸因肺炎的範圍很廣,包括社區型、院內型,或因醫療照護行為所引發的肺炎等都涵括在內。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解釋,如果單純只以肺炎來看,社區型肺炎致病原體最大宗仍以細菌為主,平均致死率不高;若是從族群來看,人口高齡化,加上有慢性疾病,惡化到需要住院或進加護病房者,死亡率約5∼10%,「肺炎本身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同時也會誘發共病變得更嚴重,最後的結果就是死亡,因此肺炎可說是催化劑與導火線。」

 

肺部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當肺部功能不好時,不只影響氧氣供應,也會連帶影響全身水分代謝、血液循環及免疫系統等功能,對健康的傷害極大。顏慕庸提醒,65歲以上的老年人、5歲以下的幼兒,以及因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好等,而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或不完全時,若不幸感染肺炎,引發重症或死亡的機率就會增加。

 

細菌性肺炎vs.病毒性肺炎

 

會導致肺炎的病原體,包括因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或其他類如黴漿菌、披衣菌等,以及因病毒引發的如A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

 

2003年的SARS,以及曾在韓國及中東地區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與如今疫情蔓延的武漢肺炎,都屬於因冠狀病毒所引發的肺炎病症。

 

古世基表示,典型的肺炎表現,若是細菌性肺炎,主要是細菌於呼吸道上皮及肺泡內產生發炎反應,症狀主要是劇烈咳嗽、痰量多且偏黃;而病毒性肺炎的初始症狀可以不明確,有時候會像流行性感冒般,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喉嚨痛、發燒、喘咳等,但兩者都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

 

而臨床上可見,有時病毒性肺炎也會引發續發性細菌性感染,可說是共存與先後關係。由於病毒性肺炎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因此這次的武漢肺炎,短時間內就難以從症狀來做判定。

 

顏慕庸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有80%與SARS 相似,然仍有15∼20%的差異 性,好比說,SARS是有發燒及咳嗽症狀後才具傳染力,但以目前的資料觀察,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於症狀發生前潛伏期或輕症就具傳染力,對於防疫上確實是項挑戰。

 

不過,從防疫的角度上看,發燒仍是一項很重要的篩檢項目。「早期國內外研究認為,體溫超過37.3度以上就有 98%的傳染力;國內醫療院 所普遍以37.5度為發燒篩檢標 準,而今多改為38度。」顏慕庸說。

 

古世基表示,以疾病的傳染力來看,病毒性肺炎以飛沫傳染為主,傳染力較細菌性肺炎為高,若拿SARS與武漢肺炎 相比,SARS的平均感染傳播係數約一點多到二左右、新型冠狀病毒推估在三左右,也就是說,一個武漢肺炎患者在易感染的人群中,平均能感染的人數是三人。

 

治療病毒性肺炎, 有機會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苗

 

目前針對細菌性肺炎的治療,仍以抗生素為主;對於病毒性肺炎若是因流感病毒所引起,也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使用,其他則以支持性療法、維持器官功能為主。

 

古世基說,臨床上若診斷為肺炎,即使無法確定是細菌或病毒所引起,都會考慮先投以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等到檢驗結果出來後,再調整後續藥物的使用方式。

 

至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目前仍無被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不過顏慕庸說,國外已有研究認為HIV藥物(蛋白質抑制劑)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但實際治療效果仍待觀察。

 

古世基也提及,過去對於SARS、MERS、伊波拉病毒等治療用藥仍在研究發展之中,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並沒有明確的治療指引,但如今國內已成功分離出病毒株,未來都有機會研發疫苗、治療藥物與檢驗試劑等。

 

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關鍵

 

面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到底該如何防疫?顏慕庸表示,國內醫療院所的防治工作以TOCC為基準,會確實詢問並記錄包括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 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 (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 (Cluster)等資訊,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他建議,個人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是降低病毒傳染最主要的方式,至於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都已有疫苗可供預防,若為高風險族群,建議可考慮接種疫苗。

 

「勤洗手,則比戴口罩來得更有效!」顏慕庸強調,在病毒的防疫上特別要警覺環境媒介傳播,因此出門在外,最好不要亂碰亂摸,也不要經常揉眼睛、鼻子等部位,且自外部返家前,一定要記得勤洗手,才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洗手步驟包含簡單的濕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對自己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洗手後並擦乾雙手。】

 

另一方面,加強免疫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維持正常作息,睡眠足夠、飲食均衡、多曬太陽、少點壓力等,保持身心靈平靜,才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不必要的恐慌只會降低免疫功能,心境平和,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就能安然度過這一波肺炎疫情。」

 

強化免疫力可吃蒜頭、洋蔥、蔥、韭菜、薑,此類帶有辛味的物質,有提升肺脾運作、強化免疫力,展開人體防禦的作用,但仍要適可而止,以免過量造成腸胃道的刺激。】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肺炎完全自保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