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快樂人生下半場?陳時中、陳亮恭、張育美齊呼: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

如何擁有快樂人生下半場?陳時中、陳亮恭、張育美齊呼:從中年開始學習「自立生活」

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打造一個全民安老的幸福社會是重大議題。《今周刊》年度盛事「台灣大未來‧五力超展開」國際高峰會今(9)日進入活動第二天,邀請衛福部長陳時中、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共聚一堂,針對如何因應高齡化社會提出建議,提醒民眾除了善用政府資源,學習「自立生活」更是從中年就要開始準備的功課!

論壇主持人、《今周刊》社長梁永煌表示,無論財富多寡與教育程度高低,人生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個人有年老的一天,人人都必須學習面對晚年生活,擁有快樂的人生下半場。

 

陳時中:政府資源豐富,善用1966長照服務專線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台灣對醫療、長照的需求將不斷提升,政府近年積極佈建長照資源,目前已建置A、B、C共3228個據點,目標是減少失能人口,並能讓老年人找回健康。

 

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論壇中分享衛福部推行長照2.0的成果,除了長照服務地圖查詢功能,還有長照服務管理視覺化設計,可從中清楚看出全國與各縣市的服務涵蓋率、花費等細項,除了資訊透明化,也有利於找出服務推行需補強的環結。同時,陳時中強調很多人還不知道1966長照服務專線,提醒有需求的民眾善加利用。

 

(衛福部長陳時中)

 

張育美:長照不只照護!醫養結合是社會新趨勢

 

政府帶頭之外,民間力量與醫療服務並進也很重要!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表示,長照的新趨勢應是健康互聯、醫養合一,醫院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也應該要延伸出去進行異業結合,增加健康與長照的產品滿足民眾需求,包含健康管理、養生旅遊、銀髮住宅、養生村、護理之家等,而長照機構的設置地點應參考日本做法,與在地文化和生活商圈銜接,比如百貨公司、寺廟等,讓養老也能與社會緊密結合。

 

張育美分享,天成旗下的護理之家住了不少富裕的長輩,有一位長者從加拿大返台後不住自己家,擁有多間房產的他反而帶著看護住進機構的單人房,認為機構中有醫師、護理師等專業醫護人員照顧,反而比住家裡更舒適、安心!還有一位長輩,他的三個孩子都是醫師,因為信賴機構的照護品質,反而願意讓父親住在機構安享晚年,接受更貼心且專業的照顧。這些例子都顯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對醫養結合的需求愈來愈高,銀髮族需要的不只是醫療,高品質的照護更是不可或缺。

 

(天成醫療集團董事長張育美)

 

陳亮恭:照顧已老防範未老!台灣長照應導入產業思維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含台灣、日本等國在內的東亞地區是全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區域,他把高齡化的台灣的比喻為一輛疾駛的火車,列車若要穩定運行,需要優質的乘客、充分的動力、合宜的內裝,如此才能同時做到「照顧已老、防範未老」,創造和諧的高齡化社會。

 

「優質乘客」代表台灣必須想辦法維持穩定的人口結構,尤其國內的出生率比日本還低,這部分確實是一大挑戰。日本曾經也面臨勞動力缺乏問題,靠著「安倍經濟學」把老人、女人、外國人轉為主要勞動力,達到人口活化、社會安定的目標,值得台灣省思。

 

至於高齡化社會發展的「充分動力」,陳亮恭認為並不是依靠稅收,而是整體經濟提升才能驅動社會向前,也因此談及醫療、長照時需要有產業化的思維。最後,「合宜內裝」指的是透過醫療、社區、環境設施等方面的配合,把失能、失智人口減到最低,如此也才能活化老年人口。

 

醫療方面,陳亮恭強調高齡整合門診的重要性,當老年人的多重照護需求能被妥善滿足,減少重複用藥等問題時,健保支出和全年醫療費用都會下降,而當醫療結合社區照護資源,不但降低年度死亡風險,還能促使身心功能的恢復,協助銀髮族生活獨立自主,提升老年生活品質。

 

陳亮恭提醒,台灣的實質稅率只有12.5%,無力發展為實質稅率高達40%以上的北歐社會福利國家,因此在長照方面需導入產業思維,同步帶動國家經濟活動,創造銀光經濟,才能滿足銀髮族需求、因應人口結構改變的挑戰,並且促進世代和諧。

 

陳亮恭強調,長照不只關乎照護,需要從人口、經濟、社會等面相共同思考,期望未來社會中,年齡只是個數字,不必在意年齡帶來的困擾,達到「無齡社會」的目標。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

 

打造快樂第二人生,培養自我照顧能力

 

社會層面之外,個人該如何面對高齡浪潮?三位與會專家都強調獨立自主的重要,最晚從中年開始就要培養自我照顧的能力,在健康老化的過程中仍能參與社會。

 

另一方面,四、五十歲的中年世代常面臨照護父母的挑戰,陳時中部長提醒民眾應量力而為,並善用1966長照服務專線;有照顧失智母親經驗的張育美董事長也認同善用資源的必要性,期許服務申請過程能更簡便;陳亮恭主任則提醒,長照是長期抗戰,家屬應對病程有充分理解與規劃,並且調整心態、適時求助,善用政府和民間資源,減輕照護負擔。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