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高,除了上班族整天在公司吹冷氣之外,許多家庭主婦或是學童暑假在家也是整天開冷氣,長期下來體內的熱氣出不去,再加上喝冷飲、吃冰涼食物等等因素,就會導致冷氣病。
文/樓中亮
人體在夏季的時候,因應暑熱本該流汗解暑、發散熱氣,但是冷氣會將熱氣收攝在五臟六腑之內,此外,夏季吃冰或是喝冷飲並不能真正消暑,反而越喝越上火。
夏天吹冷氣如果出風口直接對著頭部口鼻,鼻黏膜就會過度乾燥而破裂,使得病菌趁虛而入,開始出現流鼻水的症狀,當病邪進一步侵入喉嚨時就會喉痛聲啞,最後則是深入到支氣管甚至肺部,併發支氣管炎及肺炎。
而原該發散出去的水分,因冷氣收攝的緣故,轉而凝成濕氣滯留在體內,造成濕疹及各種過敏症狀;體內大大小小的血管遇冷收縮造成身體各處血瘀疼痛或頭痛。
想要避免冷氣病上身,除了少吹冷氣之外,可以吃喝一些清熱消暑的食物來幫助體內排除熱氣;如已經出現冷氣病的症狀時,就要及時排除體內濕氣,才能避免病症惡化。
1.少吹冷氣。
2.空調及電風扇不要直吹口鼻。
3.喝綠豆薏仁湯去濕清熱。
4.適量吃苦瓜、西瓜、絲瓜…等涼性瓜果。(體質虛寒者不宜多吃)
5.體質虛寒者可喝薑蜜茶。嫩薑一塊煮水,放涼後加入少許蜂蜜飲用。
6.適度運動流流汗,汗後立即擦乾不可吹風。
(本文獲「樓中亮中醫預防保健網」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溫逐漸飆高,又即將到盛夏用電高峰,一般認為的省電燈泡、變頻冷氣、隨手關燈、拔插頭真的比較省電嗎?
氣專家表示,其實大部分人都做錯了,省不省錢和使用者的需求有關,觀念錯誤可能會害你花更多錢!
省電達人黃建誠在「省水、電、瓦斯50%大作戰!!:跟著節能省電達人救地球」一書中,破解台灣人的5大用電迷思。
對冷氣溫度穩定度要求較高、不喜歡空間忽冷忽熱、開冷氣時間較長者,較適合選擇直流變頻冷氣,反之則選擇定頻冷氣會比較省錢。
超齡的電器效率較差,為了省下換電器的錢可能花上更多電費,當電器超出使用期限或頻頻故障時,該換就要換。
省電燈泡只是比白熾燈省電,但若和直管式日光燈相比,並沒有比較省電。
應視離開時間的長短而定,如果離開10分鐘之內不用關燈,頻繁開關燈,反而會折損燈泡壽命。
頻繁拔插頭,會造成插座內的簧片鬆動,灰塵也容易跑進插座縫中,導致接觸不良或通電時短路冒火花,不僅沒有比較省電,還可能損害電器的使用壽命。
(本文獲「中時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現代人使用3C產品的時間普遍很長,過年休假期間,更有許多民眾待在家裡追劇、看電影,一集接著一集看不停!長時間下來,眼睛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不但容易感覺脹痛,還可能引起頭痛而不自知。
手機、電腦、平板等3C產品因為「字太小、長時間、近距離、手晃動」的四個特性,容易對眼睛造成危害。
衛福部南投醫院眼科主任何建賢表示,長時間近距離使用眼睛,會造成眼睛明顯的疲勞感,與中年人老花所產生的感覺類似。
眼睛疲勞可能引起頭暈、頭痛症狀,並感到眼窩很脹、眼眶周圍痠,手沿著眉骨按壓時會疼痛。
何建賢表示,眼睛肌肉疲勞的感覺,源自於睫狀肌過度收縮,帶動眼部周圍肌肉的緊繃,嚴重可能影響周圍血流供應,進一步產生頭痛。
不少民眾喜歡利用3C產品追劇,長期下來可能引起頭暈、頭痛、乾眼症。(圖/南投醫院提供)
成年人的眼球已經定型,雖然不至於像20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容易近視度數飆升,但眼睛疲勞而不休息,長期下來會導致乾眼症,眼睛還會出現異物感,也容易畏光、流淚甚至視力模糊。
何建賢提醒,眼睛疲勞時,除了利用熱敷、按摩眼睛周圍等物理療法舒緩,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將眼睛閉上。民眾平時需謹記「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的原則,放假期間則多到戶外活動,凝望6公尺外的遠方,並節制3C產品的使用,都能有效放鬆睫狀肌,保護靈魂之窗。
冬季到了,許多人都有冬季乾癢的問題,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門診中也有不少人抱怨「為何別人擦乳液都有用,但我擦都沒用」,陳信任醫師提醒你,如果你的皮膚乾癢擦乳液未改善的話,那就不只是一般的冬季乾癢了,建議要找醫生治療。
陳信任醫師表示,嚴格來說「冬季乾癢」和「冬季濕疹」不完全一樣,有程度的區別。
冬季乾癢主要是因為寒冷,造成皮膚微血管收縮,皮膚血流供應減少,進而降低皮膚汗腺與皮脂腺的機能,使得皮膚保溼功能降低,再加上冬天空氣較乾,更加重了皮膚水分的流失,而使皮膚乾燥搔癢(以小腿前側最常見),此時以乳液擦拭多可獲得改善。
如果狀況嚴重,或因反覆搔抓,造成皮膚發炎,那便是「冬季濕疹」,也可稱為「乾燥性皮膚炎」、「乾性濕疹」、「缺脂性皮膚炎」,此時已不是單純使用乳液擦拭就可以改善,因為你的皮膚已經明顯發炎,這時已需要使用藥物來治療發炎的皮膚。
陳信任醫師說,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內有五臟六腑,透過經絡系統與人體外在皮脈肉筋骨聯繫,有時外在的症狀表現與內在臟腑氣血的盛衰有關,所以治療皮膚疾病除了外用藥膏以外,中醫也很重視內服藥。
以冬季乾癢及冬季濕疹來說,中醫依不同程度與體質,可分為血虛、血瘀、血熱、濕熱……等不同,治療時分別給予養血、化瘀、涼血、袪濕……等方藥來改善內在的體質環境,以達到表裡兼治,改善皮膚的膚質。
陳信任醫師表示門診中常遇到幾個常見的問題,所以除了治療外,陳醫師也建議患者:
1. 洗澡不宜洗太熱,因洗太熱會使保護皮膚的油質被洗掉,使的皮膚更加乾燥,增加了皮膚搔癢與發炎的機會。
2. 不要使用太強的清潔劑洗澡,最好是使用不含皂鹼的清潔劑,門診中常有患者會說「我都洗手工肥皂,為什麼還是一樣?」,陳醫師提醒重點不在手工不手工,而是在成份。
3. 可使用凡士林擦拭塗抹皮膚,或不含化學香精的保濕劑,如乳液、乳霜、以及油膏,而且一定要在洗完澡剛擦乾時馬上塗抹,平時白天也可依乾燥程度不同塗抹數次。
4. 盡量穿著天然棉質材料的衣服,少穿人工尼龍類的衣物。
5. 冬令進補的藥膳大多比較燥熱,有皮膚炎的患者不宜吃太多,免得補過頭。
6. 皮膚搔癢時盡可能別搔抓,以免造成皮膚損傷,增加發炎的程度,甚至造成感染,應該要勤擦保濕劑,如真的搔癢難耐可暫時稍微冰敷止癢。
7. 請不要自行購買含類固醇的藥膏,使用此藥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
炎炎夏日,只好躲在冷氣房裡,總覺得皮膚乾燥,不少人愛用保濕噴霧,噴起來溼溼的好像很保濕,但專業的皮膚科醫師說「其實效果非常短暫」,凝露型保濕產品效果好一點,但還是效果還是很難長效,真要有較好的保濕效果還是建議使用乳液或乳霜。
台北今年出現38.5度的破紀錄高溫,不僅熱到受不了,電費帳單也實在貴到受不了!領薪水的上班族,莫不絞盡腦汁,想辦法省電、省油。台達電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楊乾,教你三個省電絕招,他自己身體力行,曾經一家三口電費只用七十多度,換算下來電費一個月不到150元,是名副其實的「省電低碳生活達人」。
「請水電師傅來做,不到五百元就可以搞定。」出門時就將不需用到的電器全部關閉,但冰箱、保全等一定要通電的部分和其他不需用電的部分則分開。這套獨立迴路的管線配置,目前主要用在冰箱,「但事實上如果三餐不在家吃,冰箱的用處也不大,頂多就是周末才拿來冰外食的剩菜,一個月也只需十二度電,電費不到三十元。」
第三招,電熱水器加裝儲熱開關
電熱水器占用一般家庭耗電量大,以二百公升儲熱式電熱水器來說,一個小時電費就高達二十一元,是冷氣的四倍,又因裝設在陽台,容易被忽略,尤其是一般家庭,早上男女主人、小孩紛紛上班上學,根本不會用到熱水。
張楊乾建議,可以裝設計時器,讓電熱水器在要用到熱水的前一個小時到半個小時,自動開啟開關加熱,「我都七點左右下班,就在六點半的時候開啟,即晚上到睡前時段約三到四個小時,其他時間則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