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肝是沉默的器官」,其實腎臟也是!當因為疾病或飲食習慣不良造成腎功能下降時,腎臟不痛也不癢,有些民眾甚至已經罹患第三期腎臟病,都渾然不覺,直到就醫檢查才知道。
人體吃下食物和藥物之後,經過分解、代謝,會產生廢物和毒素需排出體外,腎臟就扮演清除廢物的角色,同時還要過濾水分、形成尿液、調節血壓、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度平衡。
腎臟的工作量如此龐大,卻是一個沉默的器官,當腎臟負擔加重,甚至腎功能受到影響時,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引起不少民眾憂心忡忡,擔心萬一罹患腎臟病,「是不是就要洗腎了?」
事實上,慢性腎臟病分為五期,腎功能惡化是漸進式發展,直到進入第五期才需要洗腎。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九成以上的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少部分患者是做腹膜透析,這兩種透析都是俗稱的洗腎。另有少數病友是做腎臟移植,大多來自家屬捐贈。
▲顏宗海醫師提醒,維持健康飲食有助於保護腎臟。 (攝影/林芷揚)
一般民眾聽到洗腎或換腎,總是相當驚恐,害怕哪天自己的腎臟也罷工!其實,保養腎臟並不難,改變日常飲食就是保護腎臟、遠離洗腎的第一步!
對腎功能正常的民眾來說,除了保持均衡的天然飲食,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少鹽、少糖、少油更是關鍵,尤其注意「鈉」不能過度攝取。
顏宗海醫師提醒,鈉是人體所需的電解質,可以維持水分平衡、穩定血壓,但過量的鈉容易引起高血壓,而高血壓又會影響腎臟健康,不可不慎。
鈉的主要來源是食鹽,因此含鹽量高、吃起來較鹹的食物,比如醃製肉類(香腸、火腿等)、罐頭類(鮪魚、肉醬等)、醬料類(蠔油、豆瓣醬等)等重口味飲食與加工食品都需注意,不建議經常食用。
另外,起司、泡菜、味噌、海帶、麵線、油麵、雞精、番茄醬等也是常見的高鈉食物,卻容易被民眾忽略。就連看似很清淡、健康的白吐司和蘇打餅乾,也是鈉含量很高的食物!
提醒民眾,即使是腎功能正常的人,若長期攝取過多鈉,也會增加腎臟負擔及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因此不只是腎病患者要吃低鈉飲食,一般人也要控制鈉的攝取量。
除此之外,飲食中的致癌物或毒素容易傷害腎臟健康,也應盡量避免。
顏宗海醫師指出,油炸、燒烤、大火快炒等高溫烹調的食物,因為加熱溫度超過100℃,會產生多種動物實驗證實的致癌物質;另外,鮪魚、旗魚、鯊魚等深海大魚容易殘留甲基汞,這些物質都會增加腎臟負擔。
正確保存食物也很重要,尤其勿將花生與其製品(花生粉、花生醬)、咖啡存放在潮濕溫暖的環境,前者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後者容易產生赭麴毒素,開封後都應置於冰箱中冷藏,才不會將毒素吃下肚,影響腎臟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維持健康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還可以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另一種保護腎臟的重要方式。
腎臟保健,不妨就從最簡單的飲食開始吧!
近年來連續爆發的飲食安全事件,從三聚氰胺、塑化劑(磷苯二甲酸酯)到毒澱粉(順丁烯二酸),每一項都會嚴重傷害腎臟,而一般餐廳、小吃店為了降低成本,多半不會使用經過仔細檢驗的食品、食材,無形中也增加了攝取黑心食物的機率。
像本來宣稱湯底用蔬果、洋蔥為基底熬湯頭的知名麻辣鍋店,2014年初就被踢爆不僅湯頭使用雞湯塊,而且部分食材更驗出農藥及汞、鎘等重金屬殘留。
所以,我認為要預防毒從口入,第一步就是「少吃外食」,自己在家煮,親自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其次要提醒大家「少碰食品」。
所謂的食品,可不只糖果、餅乾等零食而已,還包含麵條、米粉、豆腐、豆干、酥炸粉、番薯粉、醬油、食用油……等眾多食材。
因為這類食材都經過「食品加工」,為了讓食材變得好吃、變得好看同時耐保存,都會使用食品添加物。
身為腎臟科醫師,我認為即使是合法添加物也一樣不安全,因為許多食品添加物已被醫學界發現會影響人體健康,而過去也曾發生原本可以合法使用,但後來才發現會危害人體的情形。
像是溴酸鉀、甘精和色素紅色二號本來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後來才被證實具有致癌性而被禁用。
因此我要呼籲大家少碰加工食品,盡量吃看得到原形和原味的食物。
(本文摘自《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新自然主義出版,江守山著)
現代人的工作緊張忙碌,常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傷害腎臟的危險習慣。像是一忙就忘了上廁所、熬夜晚睡導致睡眠不足,還有飲食過度、飲食過量、運動不足導致血糖、血壓、血脂偏高,以及抽菸等等,每一項都是會嚴重影響腎臟健康的壞習慣。
憋尿雖然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對健康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尿道長時間沒有尿液經過,便無法將尿道口的細菌沖走,大量的細菌會在尿道聚集,很容易引起發炎,進而引發尿道感染。
可別小看尿道感染,它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腎乳頭壞死、腎周圍膿腫等,甚至導致腎衰竭而得終身洗腎。
此外,萬一帶菌的尿液流回腎臟,就可能引發急性腎盂腎炎,嚴重時還會導致敗血症,造成生命危險,大家千萬不能小看「憋尿」這個小習慣。
雖然排尿次數因個人和季節因素而有差異,但每日大約在六至十次之間,以平均值八次計算,一天二十四小時扣除睡眠八小時後還有十六小時,也就是大約每二個鐘頭便要排尿一次,假如次數太少,就該多喝點水以增加排尿。
至於經常尿路感染的女性,則要注意在性交後先排尿再入睡,因為性交過程常會把細菌帶入尿道,引發尿道感染。
一支香菸經過燃燒可產生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4000多種化合物,這些毒素進到體內,不只是肺,對腎臟和全身組織都有傷害。
所以要避免腎臟受損,杜絕菸害是第一要務,請大家務必戒菸。不只是菸,酒精也會刺激腎臟,加速代謝和排尿,造成血液中尿酸升高及痛風的發作。
而檳榔即使沒包石灰(石灰會導致「腎臟鈣化」),還是會讓腎臟過濾功能過快而造成腎臟功能的傷害,對腎臟的毒害接不容小覷。所以要避免腎臟受損,杜絕菸、酒、檳榔的傷害,絕對是第一要務。
現代人為了愛美經常染髮,平均二至三個月就改變一頭新髮色,然而大部分染髮劑主要成分為煤焦油的衍生物對苯二胺類化合物,其腎毒性早已被醫界證實會引發腎臟間質纖維化和腎小管萎縮。
臨床醫學更有長期接觸對苯二胺的美髮從業人員,因為工作關係需長期接觸,竟然二十六歲就開始洗腎。
其實美麗的方法很多,實在無須以「腎」試法,因此建議妳在染髮前,務必三思!
經常熬夜不睡,體內各種激素會過度分泌(尤其是腎上腺素和副甲狀腺素),使人的體溫、脈搏、血壓都失去規律,影響血糖、血壓的穩定,不僅容易引發腎臟與心血管疾病,也容易衰老並傷害大腦。
此外,熬夜、睡眠不足會產生更多代謝毒素,加重腎臟負擔,所以提醒大家無論再怎麼忙碌,睡眠時間一到,一定要關燈上床,睡足八小時再說。
運動不僅有助控制血糖、血壓,對腎臟也有一定的幫助。建議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但不建議過於劇烈,劇烈運動反而可能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症,導致腎臟機能的損傷,甚至引起急性腎衰竭。
(本文摘自《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新自然主義出版,江守山著)
會疼痛的腎病能引起患者注意並及早治療,其實是好事。
到腎臟科看腰痠背痛的人很多,很多人只要腰痛就會懷疑自己是否腎臟出了問題。
不過,腰、背並不只有腎臟這個器官,還有腰椎、肌肉等等,甚至一些不是位於背部的器官也會導致背部痠痛。
例如輸卵管炎、十二指腸潰瘍等。所以許多患者就診時,常納悶:「我明明是來看背痛,為什麼醫生一會兒按上腹部,一會兒又問有沒有白帶,上一次驗大便,這次又要驗血」。
原因就是形成腰痠背痛的原因太多,醫生要釐清病因,確實煞費周章。腎臟病並不一定會伴隨疼痛,但有疼痛的腎病的確比較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也比較能得到早期診斷與治療,所以疼痛其實是一件好事。
會引起腰痠背痛的腎臟病較常見的有︰急性腎絲球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尿路結石、水腎、腎膿瘍、腎腫瘤、腎阻塞等,不過大家最害怕引發尿毒症的各種原發或次發性慢性腎絲球腎炎,並不會有疼痛症狀。
如果腰痠背痛合併有血尿、夜尿、少尿、頻尿、泡沫尿、噁心、嘔吐、水腫、眼圈浮腫、疲勞、高血壓等症狀,很有可能就是腎臟相關疾病。
可是有時其他症狀並不明顯,所以最好透過就醫檢查來釐清疼痛與腎臟病是否有關。
通常醫師問診、視診、身體檢查、聽診就可以診斷出80%的腰痛原因,基礎檢查項目則包含尿液、血液和超音波影像檢驗,如果有必要,醫師會視情況再進行電腦斷層、細胞學或腎臟切片檢查。
有些人只要一出現疼痛,就認為是姿勢性或運動性痠痛,買止痛藥布貼貼或吃點消炎止痛藥就好,但這其實非常危險。
因為如果是腎臟所引起的背痛,絕對不能亂吃止痛藥,否則會加速腎功能惡化。門診便常有一些腎功能異常的患者,只是吃了幾顆止痛藥就需要洗腎,實在令人惋惜。
當然,如果確定是背部肌肉或肌鍵、軟骨、硬骨引的發炎,在治療上,消炎止痛劑就成了重要角色。總之,在此提醒有腰痠背痛問題的讀者,確實了解原因最重要的。
(本文摘自《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新自然主義出版,江守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