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處搔癢難耐,甚至散發難聞的味道,讓妳困擾不已嗎?陰道炎是女性普遍都有的經驗,尤其夏天流汗量大,加上正值旅遊旺季,更是陰道感染的高峰期!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女性外陰部本來就有細菌存在,但陰道屬於酸性環境,有抵禦細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不過,當流汗、使用護墊或衛生棉、穿著緊身衣物等因素造成私密處潮濕悶熱,細菌容易大量孳生,加上生理期前後的私密處防護力減弱,或是因熬夜、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就是陰道炎的好發時機!
蔡亞倫醫師補充,尤其夏季高溫炎熱,流汗量增加,許多女性又喜歡穿著緊身短褲前往海邊遊玩,長時間處在高溫溼熱的環境,私密處不透氣,自然更容易感染發炎,出現又濕又黏的異常分泌物。
根據感染源的不同,陰道炎可分為多種。其中,細菌性陰道炎的分泌物大多是灰白色,帶有類似魚腥味的臭味;念珠菌引起的陰道炎,則會有濃稠的乳白色分泌物,外觀類似豆腐渣,外陰部還會出現紅腫、搔癢的症狀。
陰道滴蟲引發的陰道炎,則大多是透過性行為或泡溫泉時接觸不衛生的公共設施而感染,常見黃綠色分泌物,私密處易有疼痛、搔癢的症狀,醫師內診時也會看到子宮頸泛紅的現象。
臨床上一般會給予口服藥物、塗抹於私密處的藥膏、塞劑等來治療陰道炎,不過,蔡亞倫醫師指出,若陰道炎經常反覆發生,長期服藥有可能造成抗藥性,因此日常保養相當重要。
除了均衡飲食、適度補充蔓越莓、生理期勤換衛生棉、不隨意灌洗陰道、避免穿著緊身衣物之外,應保持早睡早起的習慣以維持免疫力,尤其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黃金睡眠時間,維持正常作息才能維護私密處健康。
此外,蔡亞倫醫師建議,善用益生菌也是保護私密處的好方法,除了民眾熟知的口服益生菌之外,現在也有益生菌塞劑的選擇,有助於保養陰道。
需要注意的是,作用於陰道和腸胃道的益生菌不同,若是為了增強陰道保護力,應選擇嗜乳酸桿菌的私密處專用產品,而不是一般保健腸胃的益生菌,如此一來對陰道才有保護效果,幫助遠離陰道炎!
女生最怕膀胱炎!夏季高溫炎熱,私密處長時間處在潮濕悶熱的環境,加上不少女性都有憋尿的壞習慣,私密處很容易被細菌感染、引起膀胱炎,令人相當困擾!
膀胱炎主要由大腸桿菌所引起,常見症狀包含排尿疼痛、有灼熱感、想尿卻尿不出來,或是一直覺得想尿尿,急忙跑去廁所卻只尿出一點點。較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血尿、下腹悶痛的情形。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指出,女性發生膀胱炎的情況十分常見,當細菌從尿道進入,一路往上進入膀胱,就有可能引起膀胱炎。
有些患者出現頻尿卻尿不乾淨的狀況,就是因為細菌刺激膀胱、引發尿意,但實際上膀胱內並沒有那麼多尿液需要排出。
王世鋒醫師表示,臨床上遇到疑似膀胱炎的患者時,會先詢問病人的排尿情況,從症狀大約就可以判斷出八、九成,再配合尿液檢查結果,從白血球數值推測膀胱內細菌多寡,就能確診是否為膀胱炎。
如果只是輕微的膀胱炎,有可能靠多喝水、多排尿就能改善,但若情況較嚴重,醫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藥物,患者自己也要多補充水分。臨床上常有膀胱炎病人因害怕排尿疼痛而不敢如廁,但越不敢尿,就越難排出細菌。
萬一膀胱炎未妥善治療,細菌繼續往上跑到腎臟引起腎臟發炎,就容易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包含腰痠、發燒、全身無力等,恐需住院治療。
王世鋒醫師指出,假如罹患膀胱炎後不容易好,或是經常反覆感染,可以進行尿液細菌培養,找出究竟是哪一種細菌在作怪!
如果是大腸桿菌,表示患者可能常憋尿、水分攝取不足、私密處未保持清潔;若是葡萄球菌,通常與環境衛生有關,可能是使用的馬桶和內褲不乾淨;假如是鏈球菌,則可能與泌尿道結石有關,需做進一步檢查。
王世鋒醫師補充,常有患者詢問食用蔓越莓能不能預防泌尿道感染,他認為根據目前研究來看,無論攝取蔓越莓汁、蔓越莓果乾、蔓越莓萃取物,效果都不大,多喝水、不憋尿、維持私密處清潔還是預防的基本原則。
另外,由於尿道口與陰道口非常接近,有時細菌從陰道進入,嚴重者可能引起骨盆腔發炎,同樣會有下腹部疼痛的症狀,此時泌尿科醫師就會將患者轉介至婦產科治療。
夏天的大太陽曬得人汗流浹背,不只全身悶熱不舒服,更是女性私密處疾病好發的時節。當出現解尿疼痛的情況時,恐怕就是尿道炎悄悄找上門了。
尿道炎是男女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但女性的發生率較高,尤其是夏天高溫炎熱,容易影響私密處健康,尿道炎的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
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王世鋒表示,女性的尿道長度只有3~4公分,細菌很容易長驅直入引起尿道炎;更有統計資料指出,幾乎每個女性一生當中都會發生至少一次尿道炎,顯示尿道炎確實是女性很常見的一種疾病。
相較之下,男性尿道有15~18公分,細菌大軍可能「進攻」到半路就被尿液排出,因此較不易引發感染。
除了生理結構影響,夏季氣溫高、流汗量大,水分容易隨著汗水蒸發,造成排尿量減少,也會增加細菌停留、感染的機會。如果女性遇到生理期使用衛生棉,或是穿著緊身衣物,造成私密處不通風,感染的機率又更高。
男性若感染尿道炎,二、三十歲的年輕患者可能是包皮未妥善清潔造成,也可能是性行為時遭正值陰道炎的女伴感染所致;四、五十歲的患者則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時尿不乾淨,因而引起細菌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尿道炎根據感染細菌的不同,可分為淋病性尿道炎、非淋病性尿道炎兩種。前者屬於性接觸造成的性傳染疾病,後者主要是大腸桿菌感染造成,詳細情況需由醫師診斷。
提醒民眾,平時應適量補充水分、避免憋尿,女性更要注意私密處的通風與衛生,遠離泌尿道感染!
一名約40歲的林小姐在公司擔任主管職位,近半年來飽受頻尿、夜尿的困擾,一個小時就要跑三趟廁所,睡覺時也常因為尿意而起床。奇怪的是,每次尿急跑廁所,尿量都不多,頻繁如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林小姐起初以為是泌尿道感染而至藥局拿藥服用,但症狀不見好轉,就醫後才發現,是「間質性膀胱炎」作祟,接受治療後,林女的症狀明顯改善,現規律返診治療。
衛福部南投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昇平表示,當每天頻尿次數白天多於8次,夜尿多於每晚一次,而且排尿前,下腹部在恥骨上方有脹痛感,排尿後則疼痛減輕,就有可能是罹患「間質性膀胱炎」。
「間質性膀胱炎」的確切致病因素仍不明,可能和自體免疫反應、神經發炎反應有關。一般認為是膀胱表皮功能異常,使得尿中的鉀離子刺激膀胱黏膜下的感覺神經,導致膀胱疼痛及頻尿症狀。
李昇平醫師指出,間質性膀胱炎好發於20到50歲的女性,患者常有容易焦慮、緊張的神經敏感體質,身材多半較為纖細。
▲南投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昇平提醒,有些泌尿道疾病症狀相似,身體不適應就醫檢查。(圖/南投醫院提供,僅為看診示意圖,患者非當事人)
臨床上會發生頻尿、夜尿、下腹疼痛症狀的泌尿道疾病有很多,症狀和「間質性膀胱炎」類似,比如:細菌性膀胱炎、膀胱結石、膀胱癌等,民眾若有不適應就醫,找出確切病因。
膀胱的構造可分為3層,最裡面是黏膜,會接觸尿液,中層為肌肉,最外層為結締組織。細菌性膀胱炎大多發生於黏膜層,而「間質性膀胱炎」則是黏膜和肌肉間的組織發炎。
「間質性膀胱炎」目前難以根除,病患需做好與疾病長期共處的心理準備。另外,心理因素往往影響病情的好壞,以及是否反覆發作,因此李昇平醫師建議,病患心情要放輕鬆,煩悶時不妨到郊外走走,壓力減輕自然能改善症狀。
光鮮亮麗的C小姐飽受頻尿問題所苦,找遍各大婦產科醫師,都說是泌尿道感染,吃了好久的藥都沒好,甚至抱怨全身都是藥味,不知如何是好?
如廁後應由前往後的方式擦拭,避免尿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