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該如何預防及治療?醫師教你完整掌握5大關鍵

骨質疏鬆症該如何預防及治療?醫師教你完整掌握5大關鍵

骨質疏鬆症是高齡化社會中常遇到的疾病,根據研究統計,台灣骨質疏鬆症患者多數是年齡大於 50 歲的年長者,其中女性盛行率高達 10.75% 、男性則是 4.15% ,女性比例足足為男性的兩倍有餘。 [9] 骨質疏鬆症不只是引發體內骨質大量流失的疾病,更是造成年長者骨折的主因之一。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這麼高的狀況下,許多宣稱能強化骨質的各樣產品也隨之在媒體、廣告上被大肆宣傳。到底補充鈣質或者是吃維生素D ,或者是其他產品有沒有效呢?患者往往會誤以為只要吃了那些產品,就能治好骨質疏鬆症,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生活習慣的調整及正統的治療。結果骨質疏鬆非但沒有治好,反而還增加了自己骨折的風險。這個問題有多嚴重呢?有研究預測,在未來 20 年內,光在台灣,骨質疏鬆症就可造成每年 5 萬的骨折案例。 [9]

骨質疏鬆是個這麼嚴重的健康議題,那到底要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患有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該如何預防及治療?什麼時候要考慮就醫?什麼情況要立即就醫?團隊醫師將透過這篇完章,完整提供關於骨質疏鬆你所需要知道的關鍵知識。

 

骨質疏鬆症是怎麼發生的?

 

骨質疏鬆症是怎麼來的呢?人的骨頭其實是個持續在生長,但也同時在代謝的組織。正常的狀況下,老舊的骨質會被代謝,而由新的骨質取而代之。一般正常體內的骨骼組織中,有兩大類的細胞負責了骨質的平衡,一種是負責製造骨質的造骨細胞,另一種是負責代謝骨質的破骨細胞。無論是造骨細胞還是破骨細胞,若其中一類細胞過度活躍的話,是無法維持體內正常的骨骼結構的。孩童的骨質通常會較軟、但也較具彈性,成年時骨質就比孩童期來得堅硬,但進入中年以後,骨質生成的速度趕不上骨質流失的速度,骨質疏鬆症就會逐步慢慢發生。

 

依據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各種原因,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兩大類別。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因營養攝取不足、更年期人體老化而引發骨質流失。續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某些明確的疾病或是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所致。我們分別介紹如下: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不是由其他疾病所引發的,而是由不良的飲食習慣、年齡增長或更年期所導致體內缺乏鈣質及維生素 D 、雌激素分泌過少及骨骼組織退化,這些情況會使人體無法保住骨質,任由骨質逐漸流失。

 

  1. 缺乏鈣質及維生素 D :體內若缺乏鈣質,會導致造骨細胞缺乏足夠的原料來製造骨質。而維生素 D 過少會影響腸道吸收鈣質,且增加鈣質經泌尿道排出的量。(造骨原料不足)
  2. 雌激素分泌過少:雌激素分泌降低不但會減少刺激造骨細胞的作用,也會讓破骨細胞過度活化,骨質因此大量流失。(破骨細胞過度活化)
  3. 骨骼組織退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組織內造骨細胞的新生速度會降低,無法補足破骨細胞所帶來的骨質缺失。(造骨細胞新生能力變弱)

 

 

續發性骨質疏鬆症

 

此外,如果是由副甲狀腺亢進、發炎性腸道疾病、卵巢先天缺失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因素可能會導致續發性骨質疏鬆症。要改善這類的骨質疏鬆症,主要需治療疾病病灶,或是調整藥物,來防止骨質大量流失。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會導致骨骼變得脆弱,增加骨折的風險。

 

與骨質疏鬆症有關的骨折位置通常會出現在脊椎及髖骨(支撐臀部的骨骼)。你或許覺得骨折只要包石膏或手術處理就能讓斷折的骨頭重新長起來,但骨質疏鬆症患者卻沒有足夠的原料或能力製造骨質,骨頭復原的速度會比一般人來得慢許多。

 

上述提到這兩種骨質疏鬆症類型當中,最常見的類型為原發性骨質疏鬆症。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可能開始擔心自己的骨質是否已經快速流失。不過請別擔憂太多,因為骨質疏鬆症是需要經過檢查來判斷是否得病。接下來我們要介紹骨密度檢查數值所代表的結果,讓你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骨骼狀況。

 

骨質疏鬆症要如何檢查?哪些人需要做檢查?

 

髖骨及脊椎骨質通常會在 30 歲之後會開始流失 [8] ,研究統計指出,年長者每年所流失的骨質最高可達 5% ,而年輕人每年流失的量低於 0.4% [6] 。這也說明了老人家的骨頭為什麼比年輕人還來得脆弱。因此,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對於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幫助。有關骨質疏鬆症的檢測,一般我們可以從骨質密度檢查中的 T 值( T-score )來評估骨質狀況。醫師也會依照 T 值追蹤骨質疏鬆症患者經治療後是否有所改善。 T 值一般可分為三大標準:

 

  • 大於 -1 :表示骨質處於正常狀態
  • -1 至 -2.5 之間:代表骨質已開始流失的狀況,通常可藉由營養補充及生活習慣的調整來強化骨骼
  • 小於 -2.5 :骨質嚴重流失,受測者已罹患骨質疏鬆症,可能需要藥物來控制病情

 

哪些人需要接受骨密度檢查呢?針對骨質疏鬆症的檢查,無論老少,若符合某些條件下,可能需要接受骨密度檢查。且該檢查結果會由醫師評估,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這項檢查的 [10] 。以下是常見需要檢查的族群,但到底需不需要,還是要依照醫師的判斷喔!

 

  1. 65 歲以上的婦女或 70 歲以上的男性
  2. 50 歲以上曾有骨折病史者
  3. 罹患可能會導致骨質流失的疾病,如副甲狀腺亢進、先天卵巢缺陷等
  4. 長期服用可能引起骨質流失的藥物,如類固醇藥物

 

 

雖然骨骼組織老化是一生必經的過程,但只要在生活習慣上做些調整,還是可以達到強化骨骼的效果,也能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下一段內容中,我們將介紹在日常生活如何強化骨質,以及如何減低骨質流失對健康的影響。

 

骨質疏鬆症如何預防?什麼方式能強化骨質?

 

骨質疏鬆症是骨質長期的流失所引起,患病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很多人會容易輕忽骨質疏鬆症可能產生骨折的潛在風險。不過我們可以藉由適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 D 、充足的運動量、遠離菸酒、以及預防跌倒的方式來保護體內的骨頭,且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補充足夠的鈣質

 

人體需要額外鈣質以便有充足的原料來製造骨質。一般來說,男性或更年期前的女性一天所需攝取的鈣質為 1000 mg 。更年期之後的女性則需要攝取 1200 mg 的鈣質。 [3] 除了從食物攝取鈣質之外,服用鈣片也是選擇之一。鈣片常見的成分有碳酸鈣或檸檬酸鈣,兩者的服用時機不盡相同。碳酸鈣片一般要在吃飯的時候服用,而檸檬酸鈣片要在空腹的時候服用。此外,碳酸鈣片不能與抑制胃酸藥物一併服用,會影響鈣片的吸收。 [7] 所以選擇購買鈣片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了解哪一種鈣片比較合適自己的狀況。服用鈣片時須依照醫師或藥師的指示,如果過量服用的話容易導致腎臟結石。

 

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

 

維生素 D 能促進腸道吸收鈣質,故補充維生素 D 能體內有足夠的鈣質來維護骨骼的構造。 70 歲或以下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一天所要攝取的維生素 D 為 600 IU ( International Unit 國際單位),而 71 歲或以上的年齡層一天需攝取 800 IU 的維生素 D 。 [3] 對於維生素 D 的攝取方式,主要可以透過食物或營養品來補充體內維生素 D 的不足。

 

上述提到的鈣片中,有些產品會加入維生素 D 的成分,服用鈣片補充鈣的同時,也能補充維生素 D 。或許有人會問説「不是可以用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 D 嗎?」曬太陽雖然可以讓人體產生維生素 D ,但由於每個人的膚質不同,曬太陽的效益也有所差別。以一般老年人的膚質來看,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透過曬太陽來攝取維生素 D 的效果有限。此外,皮膚受到過度的曝曬可能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有關防曬的相關知識,建議參考這系列文章:防曬全攻略。

 

充足的運動

 

透過健走、跑步、上下樓梯、練舞的運動方式來進行每週 3 次、每次至少 30 分鐘的運動量,這不但能強化骨骼及肌肉,也能減緩骨質流失。

 

遠離菸酒

 

每天抽一包煙會降低 5 至 10% 的骨頭密度 [3] ,且會加速雌激素的代謝,可能會增加骨折的機會。長期過量飲用酒精飲料(約超過 1000 cc 的啤酒)的話也會導致骨質流失。

 

預防跌倒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病患為大於 50 歲的年長者,其中的原因在於骨骼組織退化加速骨質的流失,這也使得一般年長者的骨頭會比年輕人脆弱。故意外跌倒容易造成骨折的危險,因此預防年長者跌倒的措施是有必要去實踐的:

 

  • 可穿上止滑較強的低跟鞋
  • 確保家中的光照充足
  • 整理可能會造成跌倒的物件,如地上凌亂的電線、易滑的墊子等
  • 起身或變更姿勢後可先坐著休息 1 至 2 分鐘再站起來
  • 避免攜帶過重的物品

 

無論是骨質疏鬆症患者或是未患病者都可以按照上述方式來維持自己的骨骼健康。不過對骨質疏鬆症患者而言,單靠營養補充是不足以控制病情,故需要利用藥物來治療骨質疏鬆症,避免病情進一步的惡化。

 

骨質疏鬆症如何治療?何時必須就醫?

 

前面的文章有提到,造骨細胞及破骨細胞的異常作用,就是骨質疏鬆症的成因之一。因此藥物作用主要在於刺激造骨細胞及抑制破骨細胞。醫師會視患者病況來選擇藥物,常見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如下:

 

  1. 雙磷酸鹽藥物:在骨骼組織內,雙磷酸鹽藥物(bisphosphonates)會凝聚被破骨細胞侵蝕的位置,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進而降低骨折風險。這類藥物通常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第一線藥物。
  2. 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可防止骨質的流失,一般可用於停經後的女性患者。
  3. 單株抗體藥物:單株抗體藥物(monoclonal antibodies)可連接破骨細胞,進而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一般上,這類藥物是用來治療骨折風險較高的患者,為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後線藥物。
  4. 副甲狀腺藥物:副甲狀腺藥物(parathyroid hormone)有促進人體對鈣質吸收的作用,可用於雙磷酸鹽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

 

骨質疏鬆症者在疾病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往往要透過檢查來判斷是否得病。但骨質疏鬆症如果伴隨著某些特定症狀時,就該特別警覺!如果硬要忍耐症狀的不適,而不去就醫檢查,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以下是我們的建議,希望讓你了解骨質疏鬆症在什麼時候可考慮就醫檢查,以及什麼時候需要立即就醫

 

骨質疏鬆症患者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骨質流失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及生活習慣調整來強化骨骼。骨質疏鬆症一般要到很嚴重的程度才會引發症狀,若不及時處理,患者可能會有骨折的風險,故發現以下症狀時可以考慮就醫檢查

 

  1. 背部疼痛: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即使在患者沒有摔傷的狀態下,也會造成脊椎塌陷,進一步可能壓迫到神經,引發背部疼痛。
  2. 身軀彎腰變矮:脊椎骨出現壓迫變形時會讓身高變矮、身體彎腰前傾,難以挺直身軀。
  3. 體重減輕:骨骼是負責支撐身體結構的組織,一旦骨質嚴重流失,會讓骨骼變得脆弱輕盈,間接降低體重。
  4. 大腿活動僵硬:連接髖部關節的股骨大轉子(支持大腿的骨頭)因骨質疏鬆症而變得脆弱,導致大腿活動僵硬,使患者行動不便,還可能伴隨疼痛症狀。

 

骨質疏鬆症患者何時需要立即就醫

 

骨質疏鬆症患者因骨質流失嚴重,行動力常常比一般人差,其中年長族群更為明顯。除了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安全以防止跌倒外,也要時刻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萬一出現下列其中的狀況往往是沒辦法自行處理時,是需要立即就醫的:

 

  1. 意外跌倒:之前有提到骨質疏鬆症患者跌倒容易出現骨折的風險。所以如果患者不小心跌倒或摔傷,且有明顯的疼痛,請務必就醫檢查是否有明確的骨折。
  2. 背部疼痛加劇:背部疼痛加劇除了要檢查脊椎是否有塌陷壓迫到神經外,也要檢查腎臟是否有結石或感染發炎的狀況。

 

 

骨質疏鬆症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常常被人忽略。雖然現代醫學已經可以透過檢查來得知是否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往往患者會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時才想要接受檢查及治療。其實大家平常就應該透過上面圖表教學的方式,好好維持自己的骨質,並在有必要的時候,提早進行篩檢。另外要請大家別輕易相信媒體上常出現「這保健食品有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說法。要購買營養品補充鈣質之前,請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才不會花了大錢又傷身。如果骨質疏鬆症患者出現意外跌倒及背部疼痛加劇的狀況,請務必立即就醫喔!

 

最後,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還請在底下按個讚,並分享給身邊的長輩及朋友吧!

 

References

  1. Mayo clinic: osteoporosis
  2. Medscape: osteoporosis
  3. Uptodate: Patient education: Osteopor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Beyond the Basics)
  4. 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5. Uptodate: Overview of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6. Uptodate: Prevention of osteoporosis
  7. Uptodate: Calcium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in osteoporosis
  8. Uptodate: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premenopausal osteoporosis
  9.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Low Bone Mass in Older Chinese Population Based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t Multiple Skeletal Sites. Yi-Chien Lu, Ying Chin Lin et al. Sci Rep. 2016; 6: 25206. Published online 2016 May 4. doi:  10.1038/srep25206
  1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

 

(本文獲「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