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情緒不帶到下一家 45歲單身女子的照護人生

壞情緒不帶到下一家 45歲單身女子的照護人生

「心態如果不調整,這工作是做不久的。」才45歲的陳若瑀,投入不同型態的照顧服務工作已達10年,在圈子中相當少見。單身的她,當年想進入這個行業,曾遭到母親反對,「妳還沒結婚,就要去幫人家把屎把尿?」不過,陳若瑀認為,現在「居家服務員」的工作性質多樣化又具挑戰性,很適合自己的個性,從中能得到不少成就感!

幾年前、陳若瑀在朋友介紹下,進入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轉作居家服務員。

 

十年前她原本從事美髮業,從行政櫃台、因緣際會成為「半個老闆」,「當時算是錢多事少離家近,每天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後來因故決定把店賣掉、思考轉行。

 

一開始,陳若瑀自費去上了半年保母課程,想幫自己尋找第二專長,沒想到,課上完了,卻被告知「妳沒生過孩子,不能幫人家坐月子」。一度也經過媒合,她有機會到台北市幫人帶兩個孩子,月薪可收三萬台幣,但後來也因故沒能做成。

 

上了保母課,卻苦無保母經驗,當時陳若瑀邊找工作,在報紙廣告上看到,做「看護」能有每月四萬台幣的「天價」待遇,頗為心動,只是自己不懂管灌等、也沒有證照。她請教過保母課同學後,打電話到新北市社會局,希望能拿到證照、找到工作。

 

從美髮老闆到看護 初體驗震撼教育

 

「10年前那證照班,可說是班班爆滿啊!」陳若瑀家住板橋,板橋的證照班已沒有名額,但土城的班有名額,待業中的她在上課同時,剛好近三峽土城一帶的養護中心也有工作需求,她就一腳踏進了這個行業。

 

「當時都沒有台籍的看護,在那裏都是大陸和印尼的看護。」陳若瑀回憶,才上工,當時工作的樓層,就有阿嬤感染了疥瘡,疥螨寄生在人的皮膚表層,具有傳染性,染上疥瘡,皮膚會劇癢難耐。

 

「當時什麼都不懂,哪知道該怎麼防範,下班前就趕快洗澡,全身都塗藥,身上穿的衣服也都煮沸殺菌。」陳若瑀說,當時服務的以中風老人居多,要幫皮屑多的老人家移位,免不了貼身的工作,但養護中心規定,換尿布時、照服員只能戴薄薄易破的「手扒雞手套」,只有幫長輩洗澡時才能帶較厚的手套,「老實說我不喜歡這樣的環境,覺得不太乾淨,加上舊腰傷有點復發,還是決定離職了。」

 

在養護中心的工作期雖短,但上課後已取得證照的陳若瑀,很快獲得了另一個工作機會,那是在台北市一家醫院的呼吸照護中心。

 

一聽說工作時可以穿著隔離衣,她覺得乾淨許多,「比較起來、那兒的環境真是高規格。」於是她欣然接受。

 

學習各種專業 累積照護技能

 

在呼吸照護中心的同事幾乎都是越南籍,只是她們對台籍的陳若瑀,態度並不友善。

 

陳若瑀花了點時間,將相關工作學會,像是挖大便、抽痰、翻身、換尿布等等。

 

當時一層樓有40至50幾床的病人要服務,工作相當吃重。原本一天工作12小時,每月可領三萬六千台幣,她累到經常抽筋,經過溝通,改成一天工作10小時,月薪減為三萬,但久站的結果,雙腳和腰的負擔都重,而其他越南籍同事更因她工時減少吃味、覺得她有特權;後來,陳若瑀還是決定離開這個環境。

 

之後陳若瑀曾透過仲介,到醫院擔任24小時的一對一看護,時薪75元、一天可拿1800元。

 

依據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管灌或陪同復健等工作、也從旁協助護理師,學會了察言觀色。

 

比起前兩個工作經驗,這份工作對陳若瑀來說「太閒了」、也很容易。在醫院,她不到其他病房串門子,就是守著病人、做著該做的工作,只是時間久了,她發現成天待在醫院,感覺生活沒目標、也沒有交際可言,不但免疫力變差、也產生了倦怠感,「覺得自己不快樂」,陳若瑀回憶說。

 

「我曾經以為『居家照護』要到處跑,錢又不多;後來發現,我錯了!」陳若瑀從朋友那兒得知,新店的居家照護待遇比較高,於是她從醫院一對一、轉作居家服務員。

 

她的交通工具是機車,一天可服務六、七個案家,對象男女不拘,對陳若瑀來說,只要安排好路線,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交通上,每月的收入也相當不錯。「但這份工作就是有做才有收入,老人家的狀況多,如果遇到案家住院,就可能造成收入不穩定。」

 

陳若瑀喜好戶外活動,也相當注重自身健康。(圖片來源/陳若瑀提供)

 

 

一句「阿姨、我來了!」 老人家心花開

 

從事居家服務員超過五年半,工作內容包括身體清潔、關節活動、備餐等等。

 

由於她在看護工作上資歷豐富,養護中心、呼吸照護中心、醫院一對一都做過,相關的照護技能都熟練,專業度夠、加上個性熱心,也常給案家家屬許多實用的建議。

 

居家服務時,她曾看到老人家躺著讓家屬餵食,但這非常容易嗆到;她也曾建議家屬為老人家補充營養,避免營養不足。

 

對陳若瑀來說,「做居服員不需要委曲求全,不適合、我可以換案子。一個案家、每周或每次做一、兩個小時,我的包容度可以很高,因為我很清楚、我就是來照顧你的!」

 

她曾見過家屬幾乎不理睬長輩的、也有家屬從來不幫長輩洗澡,長輩一週唯一一次洗澡,就是陳若瑀去居家服務的時候。

 

這些年來服務眾多案家,陳若瑀看過太多不同家庭,也遇過被刁難的情況。

 

她認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故事。「這就是一份『人』的工作,沒有什麼死板的規則可循,對居服員來說,最大前提是讓服務對象『安全』,我的經驗告訴我,什麼對你好;長輩能站、能動最好,有時候該兇、該罵人、我也兇,但我不是亂罵,家屬後來也都能理解。

 

能讓案家出現好的改變,是陳若瑀最有成就感的時候,「無論怎樣的心情,都不帶到下一家。」是陳若瑀對自己的專業要求,到案家服務時,一句「阿姨、我來了!」有時就讓老人家覺得心花朵朵開。

 

如今政府推動長照2.0,陳若瑀認為,長照政策應該還會改變,「過去因為居家服務工作,有太多『順便』的要求,才會改成『論工作計酬』,但人是活的,需要更體貼照服員的政策。

 

像是居服員沒有年終、農曆春節通常休息,單月收入就可能銳減。陳若瑀說,「其實照服員也有一些群組、社團,但我不愛看那些抱怨,對工作和心情沒有幫助。」

 

學習烘焙 尋求幸福人生

 

▲從事居服員多年,陳若瑀現在努力尋求工作與生活平衡。(圖片來源/戚海倫)

 

45歲、單身的陳若瑀,有兄弟姊妹,上有70歲的母親要照顧。

 

如今除了居服員工作,她找時間運動,為自己存健康、存體力;她也開始學烘焙,希望讓自己有更多專長,期許自己能常親近戶外、有餘暇到處走走看看。「居服員工作適合我的個性,但如果有機會,我也還是會想換工作。」她笑說。

 

問陳若瑀,可曾想過「等自己老時、怎麼辦?」

 

她想了一下說,「這個社會,你要是窮到極致,政府就會照顧你。」

 

但她也說,其實幾年前,已幫自己買了長照險,提早為老後生活做準備。

 

對她來說,人生還有很多可能,無論怎麼轉彎,陳若瑀希望自己能快快樂樂、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