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大好前途 30歲暖男醫師在台灣深耕第一線長照

放棄大好前途 30歲暖男醫師在台灣深耕第一線長照

政府苦尋不著長照人力之際,有個青年卻願意放下他的收入和前程,全力耕耘偏鄉長照。他把偏鄉的長輩當家人,讓受照顧者不僅得到物資、照護,也得到滿滿的溫暖。

年僅30歲的陳昱翔(Allen)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實習醫師,另一個是中華民國長期照護推廣協會(以下簡稱長照協會)理事長,因為放心不下需要照護的長輩們,陳昱翔決定放下令人稱羨的前途,全心投入長照。

 

陳昱翔身為理事長,沒薪水也沒特權,他的一天是這麼過的:前一天才在醫院值了24小時的班,隔天早上8點開著小轎車,載著滿滿的衛生紙、尿布等日用品,一戶戶探視協會幫助的長輩、贈送生活物資、教家屬及照護者如何做後續的照護,過了半夜才回家休息,常常一天只睡4小時。

 

「我爸媽叫我早點回加拿大,不要這麼累」,雖然自承體力有時快透支,但陳昱翔把每個受助的長輩都當家人。他做居家探視,不是只是送物資就走,還會留下來陪長輩聊天,一待就是半小時、一小時。

 

陳昱翔不僅以自身醫學知識提供諮詢、分送物資,也親身陪伴受照護者以及照護者。

圖片來源:陳昱翔提供

 

對於剛出院的受助者,陳昱翔和志工甚至每天到府探視,手把手教家屬如何換藥、清理排泄物。直到患者狀況穩定,家屬熟悉如何照護後,才逐漸減少探視頻率。

 

目前由長照協會幫助的受助者約300多戶,大多分佈在宜蘭和花蓮。協會和醫院合作,病患出院後有長照需求,醫院就會轉介給協會。視病患需求,協會為患者引薦居家照服資源、提供生活用品、醫療救助金,甚至喪葬救助金。

 

陳昱翔説:「當家人倒下,很多家屬都慌了,不知道怎麼照顧,也不知道怎麼申請居家護理師、照服員。協會的目的就是要降低家屬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

 

助人熱血從小養成

跑遍偏鄉 一個月油錢高達5000塊

 

助人雖熱血,但陳昱翔也吃了不少苦頭。5歲時移民加拿大溫哥華,陳昱翔從國中就開始和父母隨慈濟、紅十字會到處當志工。18歲回來台灣就讀慈濟大學醫學系,剛開始因為中文不夠好,上課鴨子聽雷,也不知道怎麼做筆記。

 

在慈濟大學求學、實習期間,陳昱翔看到許多原住民長輩因年輕時做苦力活,造成椎間盤突出、關節磨損等後遺症,50幾歲就行動不便、沒有工作能力,只能清苦過活。陳昱翔在醫院實習領到第一份薪水2萬元,就買了70包共350公斤的白米,捐給花蓮市公所分送給弱勢家庭。

 

2015年,陳昱翔開始分送物資到宜蘭縣大同鄉,一袋袋白米、麵條、棉被、沐浴乳、尿布塞滿了小轎車,幫助弱勢家庭溫飽。2016年,陳昱翔成立長照協會,帶領180位志工,為有長照需求的家庭提供物資、資金和諮詢。

棉被、白米等捐助物資塞滿了後座。

圖片來源:陳昱翔提供

 

與志工分送物資給需要的家庭。

圖片來源:陳昱翔提供

 

身為理事長,陳昱翔以身作則,利用沒有上班的休假日到第一線探視受助者和家屬,一個月可以跑80戶,車子買了3個月就開了一萬公里,光是一個月的油錢就高達5000塊,全部自掏腰包。

 

出錢出力更投入感情

有長輩往生前就等著他...

 

陳昱翔不僅出錢出力,也投入感情,他常常夢到自己照顧的長輩。有一天凌晨,陳昱翔夢到一個他照顧的阿婆,傳訊息給阿婆的兒子才知道阿婆剛過世,馬上開車去慰問。也曾經有長輩等著他來探望,等到陳昱翔抱他上輪椅,長輩才在他懷中往生。

 

「我常常跟志工說,不要放太多感情,不然會很辛苦」,這點陳昱翔倒是沒有以身作則,即使看多了生離死別,他還是無法平常心看待。而他的調適方式,就是凌晨拖著疲累的身體,把音樂調到最大聲,坐在車上等心情平復再進家門休息。

圖片來源:陳昱翔提供


 

下一步:一站式資訊平台

預防醫學沒做好 「蓋100家醫院也不夠」

 

長照需求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使是壯年,也可能因為疾病、職災,掉進失能的深淵。陳昱翔看過99歲的阿伯照顧60幾歲的失能朋友,協會也有志工過去年輕時工作遭電擊意外,下半身癱瘓,後半生只能用輪椅代步。

 

陳昱翔説,「醫療和長照一定要結合在一起,因為需要長照的人一定會需要醫療,健康的人未來也可能需要長照。」而防止台灣出現長照危機治本的方式,是推廣預防醫學、健康促進,從源頭減少未來長照需求,「沒有在民眾就醫前就把他們的健康顧好,就算再蓋100家醫院,病床也不夠。」

 

宜蘭花蓮已有一些醫院和長照協會合作,未來將在醫院設長照諮詢櫃檯,讓病患和家屬不會手足無措。陳昱翔目前也正在規劃成立一站式的長照網路平台,讓民眾在網路上可以申請當地的長照服務,例如交通接送、居家照服員、縣市政府補助,甚至尿布等日用品也可以一次購足。

 

陳昱翔說,當受照顧者有醫療需求,許多外籍看護因為語言不通,不知道如何求助,未來長照網路平台完成,外地工作的子女就可以上網幫長輩訂購服務,例如居家醫療(醫師到府看診)、護理師(換藥、換鼻胃管)、復健師以及照服員。

 

不捨得拿善款來付薪水,陳昱翔希望把所有資源都給受助者,但只靠他和志工無償付出勞力「做功德」實在太辛苦,因此協會也在找尋獲利模式,希望未來能聘僱一位正職員工分擔行政事務。


帶著疲累又堅定的笑容,陳昱翔說,以後協會財務上軌道,理事長也可以給別人做,「我做苦工就好」。有苦有樂,但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