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集 走入生活與夢想的集散地

逛市集 走入生活與夢想的集散地

位於扶疏綠蔭下的「森林好事多」,有著閒適悠哉的迷人氛圍,是台灣少見的森林市集。

市集不單只有買賣,更是一個生活理念的實踐場所。穿梭市集,你會結識擁有獨特主張的攤主,發現觸動靈魂的新舊物件,或是購得產地直送的時令蔬菜。這次我們走入三個特色市集,感受凝聚眾人心念的集市魅力。

樹影 涼風 萬國旗 埔里森林好事多

 

時間: 每逢偶數月擇一周末舉辦,為期兩天,詳見FB粉絲頁公告

地點: 南投縣埔里鎮隆生路與南安路交叉口(中興大學實驗林)

網址: www.facebook.com/ForestPULI/

發起人 陳立儒(下圖左)、張幸芳(下圖右)

 

森林好事多

 

微風輕拂,樹影搖曳,陽光穿過綠葉縫隙,灑落斑駁光影。

 

這片位於埔里小鎮上的靜謐森林,每兩個月就有一次華麗變身,各色旗幟穿梭在枝枒間,手創和小農商品吸引人們目光,音樂、陽光和人聲歡笑,交織成一幅綺麗的山城風景。這場以樹林為舞台的嘉年派對,是台灣少見的森林市集「森林好事多」。

 

打造這片森林市集的,是一對回鄉夫妻,陳立儒和張幸芳。五年前,因為結婚生子,加上父母年事已高,兩人決定辭掉台北工作,回到故鄉埔里,攜手開了設計工作室。

 

在埔里出生長大的兩人,希望扭轉外界對埔里的印象。比起鄰近名聲響亮的的日月潭清境農場,「埔里像是個中繼點,遊客很少停留。我希望家鄉有個吸引大家留下來的亮點,也希望把文化和創意帶進埔里,改變大家對這裡的印象。」張幸芳說。

 

活絡家鄉  從一片城市綠地開始

 

夫妻倆活絡家鄉的起點,就從埔里鎮上的森林開始。這片附屬於中興大學的實驗林場,在日治時代是防空演習的避難場所,因而又有「演習林」之稱,至今仍保有許多珍奇樹種。在林場中央的日式小屋,是建於一九一八年的純檜木辦公室,留存了百年前的原木結構與罕見的菱形屋瓦,早在十五年前,就被列為歷史建築。

 

這片難得的城市綠地,位於埔里鎮市中心,不用去深山峻嶺就能享受扶疏綠蔭,得天獨厚的條件卻因年代久遠日漸荒廢,就連在地人也不太靠近。

 

「我們小學時就知道這裡了,但都不會進來玩,因為這裡有很多遊民。這塊地方非常可惜,一直沒有被善加利用。」陳立儒說。

 

二○一三年,「森林好事多」在這片樹林誕生了。「選擇以『市集』的形式出發,是因為市集最能跟人群接觸;而且雅俗共賞,如果太艱澀反而無法引起共鳴。」陳立儒說。

 

可容納三十個攤位的森林市集,以「手創作品」和友善環境的「小農食品」為兩大主軸,其中不乏南投在地的特色商品。像是融入植物花草圖案的埔里手作陶瓷品牌「陶來福」;來自草屯的手工貝果「哈嚕好貝果」,以自製的無蛋、無油、無奶貝果,夾入紫心地瓜、南瓜、紅藜、紅薏仁等十多種在地食材,開賣不到三小時,上百個貝果就迅速完售。

 

由第二代接手的大坪頂果園「諸珠百香果園」,這天也帶著百分百純天然的自製果汁和果醬現身。原來埔里大坪頂是台灣百香果的大本營,產量占全國近九成,這正是產地直送的新鮮滋味。

 

然而市集最大的亮點,是這片森林。

 

「我是為了這片森林來的!」遠從台南北上擺攤的「阿曼尼手作」負責人陳懿芳笑著說。林場綠蔭遮天、輕風徐徐,即使時值盛夏,也絲毫不見惱人暑氣,加上樹林腹地開闊,轉眼成了孩子們嘻笑奔跑的遊樂場,來到森林好事多,身體自然而然地就融入這悠哉閒適的氛圍裡。

 

手作+小農  林葉間流瀉藝文美聲

 

在市集之外,張幸芳更希望將森林好事多打造成一個文化展演平台,因此每次總有精心準備的活動,「這裡像是個文化場域,我們完全開放,希望一起納入文化、歷史或藝文性的活動。」

 

有時林葉間流瀉出激昂鼓聲,這是埔里知名的溪南國小太鼓隊的精湛演出;有時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會在森林間搖擺臀部,跳起草裙舞。就連野孩子肢體劇場也以拿手的即興默劇,用誇張的肢體動作,逗得現場民眾開心大笑。

 

豐富多樣的攤位帶出埔里特色商品,加上融入文化性質的展演活動,努力了四年,森林好事多慢慢成為埔里的亮點,不只吸引外來遊客造訪,也讓在地人重新看待自己成長的地方。

 

在埔里經營咖啡莊園「鉅鹿莊園」的在地居民莫宜軒,從森林好事多第一年舉辦就有參與,森林好事多的出現,完全顛覆了他對市集的想法。「原來市集可以這麼玩!」他笑著說:「這不只是擺攤,還有文化的串聯,維持了埔里舊有特色,還發展了新的元素。市集變成一個很大的目標物,吸引外來觀光客或在地人,至少現在這裡是埔里人願意靠近的地方。」

 

森林好事多為埔里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就像市集的名字,這是一個「好事會發生」的地方。「透過市集,可以連結很多事情,未來串聯起來,就可以為埔里創造不一樣的旅行體驗。」張幸芳說。因為市集而寫下的埔里故事,未來都將成為這個山城小鎮新的篇章。

 

森林好事多

▲點圖放大

 

顛覆你的空間想像 邊緣人市集

 

時間、地點: 每月約五到十場,時間地點不定,詳見FB粉絲頁公告

網址:www.facebook.com/theedgeman/

發起人 黃懷陞(下圖左)黃芳瑩(下圖右)

 

邊緣人市集

 

來到「邊緣人市集」,將顛覆你對市集「場域」的想法。

 

七年前,兩位七十九年次的發起人黃懷陞和黃芳瑩,還是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的學生,市集的初登場,是為了打造一個讓設計學院同學展現作品的平台。

 

有人把自製的水泥特規齒輪,改造成盆栽,甚至連作品沒用完的剩材也成了出售的商品。毫不設限的市集精神,漸漸成了同學們期待的年度同樂會,奠定日後邊緣人市集充滿創意和藝術性格的基調;而「邊緣人」這個名字,正是取自當時同學們對畢業後投入社會的迷惘和焦慮心情。

 

破敗國宅市場  變身創意嘉年華

 

二○一三年,市集首次跨出校外,他們接受委託,將廢棄破敗的南機場國宅地下菜市場,改造成創意風格強烈的市集空間。為期五個周末的市集,像極了一場大型嘉年華。

 

傳統市場特有的階梯式水泥枱面,擺滿了創意商品,街頭塗鴉爬上了變電箱,搖滾樂團注入年輕活力。過去這個當地居民都不願靠近的幽暗市場,更因為辦桌、復古電玩、電音布袋戲等豐富活動,重現人潮。團隊當時製作的大型燈光裝置,至今仍為當地居民使用。

 

「從那次以後,我們就確立『用軟性游擊介入都市空間』的發展方向,找各種機會出現在城市裡,透過一些方式造成當下空間的改變。」黃懷陞說。

 

兩人平時就常腦力激盪,想像市集發生的場所,「市集本來就應該存在生活裡,而不是周末我才特地出門逛市集。」黃芳瑩說。

 

也因此,邊緣人市集舉辦的頻次非常密集,每月約有五到十場,規模則在三十到五十個攤位左右。「這對我們來說也是能量的累積,藉由觀察不同場地,找到未來市集可以突破的形式。」黃芳瑩說。

 

曾盛極一時、後因火災廢棄的中部四大舞廳之一——台中南夜大舞廳,也曾是市集進駐的場所。攤主們環繞著舞廳巨大的圓形大廳,宛如廢墟的殘破建築,注入了現代感的噴漆、DJ音樂和燈光裝置,新和舊的極大反差,塑造強烈的奇異感。

 

廢棄舞廳、行駛中列車  都能玩

 

你以為創意市集到此為止嗎?他們更瘋狂的嘗試是:在行駛的火車上辦市集!一場為時三小時的限時市集,發生在台北開往福隆的來回列車上。攤主們隨機應變,將衣服掛在吊桿上,一進山洞DJ就開始放影片,「台鐵人員問起,我就說我們在拍廣告!」提起那次的驚險處,黃芳瑩大笑著回答。

 

目前市集除了台北四四南村和高雄駁二、大魯閣草衙道是固定舉行外,其他地點則隨機移動。

 

透過市集,兩人一次次嘗試重塑城市樣貌,黃懷陞形容:就像針灸,針刺下去的那一刻會有些痛,但血路通後就好多了。「我們做的事就是讓針灸這個刺下去的動作在城市各個地方發生,在短期內造成空間設計或居民關係的質變。」這群遊走在城市的邊緣人,把日常風景變得更有意思。

 

 

邊緣人市集

邊緣人市集的奔放性格,常吸引特殊的攤主和商品。

 

小農食作田園樂 三小市集

 

時間:每周日8:00-12:00

地點: 雲林縣斗六市府前街101號(行啟紀念館前廣場)

網址:www.facebook.com/smallfarmers/

發起人 李宜倩(下圖)

 

李宜倩

 

雲林,這個農業大本營,五年來每個周日上午,在斗六一棟紅磚老屋前,三十位小農們帶著自家新鮮直送的有機無毒農產,迎接「三小市集」開市,成了當地推廣有機無毒農產的代表據點。

 

與在地連結深刻的市集,發起人卻是來自台北的都市小孩李宜倩。七十八年次的她,因為念大學來到雲林,畢業後不僅在此定居,還成立公司、開辦市集,一頭栽入她過去從未接觸過的農業世界。

 

活化「三小棟」  開啟年輕的夢

 

一切的原點來自她的畢業專題。

 

李宜倩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創意設計系時,曾和同學參與政府的老屋活化計畫,當時指定活化的「三小棟」,在日治時期是重要的戰時指揮所,有著三棟紅磚屋和宛如碉堡的防空洞,卻因長期閒置成了廢墟,「雲林最有名的就是農業,我們開始思考這個空間怎麼跟農業結合。」於是在二○一二年,「三小市集」誕生,這個令人莞爾的名字,正來自舉辦地點。

 

起初,李宜倩連一個農友都不認識,只能到處打聽施行有機無毒耕作的農友。她花了兩個月時間,拜訪了三十多位農友,沒想到第一次推出市集時,才來了五攤。

 

李宜倩面臨的難題還不只這個。畢業後,團隊陸續離開,只剩李宜倩一人留在雲林打拚,她苦心尋找志同道合的小農,還申請了正式公司,「宜倩就是一股傻勁,很多人都是被她感動的。」四季農園負責人鄭宏正說。

 

無毒有機  選擇也能很多元

 

直到現在,所有報名擺攤的農友,李宜倩都會親臨產地,確認是否真的有機無毒。「有機無毒不是只有吃健康而已,更重要的是多樣的選擇性,不管是田裡的生物或是人們的飲食,我都希望把這豐富的感覺傳達給消費者。」她說。

 

在市集裡,每位小農帶來的,都是讓人吃得安心的在地美味。例如今年六月才剛獲得國際知名的品鑑機構iTQi最高榮譽三顆星的「御鼎興」醬油,就是當初那五攤的元老之一。擁有六十年歷史、已傳承三代的御鼎興,至今仍堅持純手工的柴燒古法,有著更香濃的醬油風味。還有來自雲林莿桐,施行有機農法二十多年的「茂盛有機農場」,小小農地裡栽種了十多種豐富蔬果,全是順應時令的新鮮滋味。

 

但除了賣菜,還能做什麼?三小市集以各種食農活動串聯生產者與消費者,從產地出發,打造食農社群的交流管道。「雖然雲林農業興盛,但還是處於大量生產的狀態,農產品的價值還有很多可以延伸、發揮的地方,就從建立一個在地的食農社群開始。」李宜倩說。

 

農育體驗  感受大自然的溫柔 

 

市集五花八門的活動,涵蓋了各個面向。主打親子的「小廚師大餐桌」,讓小朋友體驗從買菜到煮菜的過程;「農家食作課」請小農示範農產品的眾多可能,像是鳳梨既可做成清洗東西的酵素,也能做成食用的酵素;還有「產地拜訪」和「好田認養」,帶領消費者實際走訪生產現場,並讓他們分階段參與從種植到採收的過程;「一家一菜」則更像是場同樂會,由當天擺攤的小農一人烹煮一道菜,收攤後大夥一起享用。

 

曾在市集教大家熬煮草莓果醬的「自家莊園」老闆廖竑亮說:「只要煮過一次,消費者就知道他平常吃的果醬是食物還是食品。三小市集就是讓很多農友把自己的理念傳遞給消費者,再去影響周遭的人。」

 

今年五月,市集移到三小棟旁的行啟紀念館前,這個紀念日治時期裕仁皇太子視察台灣的紅磚館舍,未來將納入三小棟,一同規畫為「行啟文創園區」,市集因而有了更大的空間可以使用。承載眾人理念的三小市集,就像小農們細心照顧的作物,慢慢生根,成長茁壯。

 

三小市集

在紅磚老屋前舉行的「三小市集」,主打產地新鮮直送的有機無毒農產。

 

三小市集

 

 

三小市集

1. 每月舉辦一次的「一家一菜」,由當天擺攤的農友一人烹煮一道菜,用自家食材製成美味料理。

2. 三小市集裡的商品,全都是產地直送的有機農產,除了蔬果作物,也有農產加工品。

3. 透過產地拜訪活動,讓消費者實際走訪生產現場,體驗農事樂趣。

4. 讓小朋友參加的「小廚師大餐桌」,須從市集購買食材,再動手做成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