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時進補 當心惹來反效果

感冒時進補  當心惹來反效果

羊肉爐別與醋一起吃,以免降低溫補效果。

天氣變涼,又到了冬令進補、呼朋引伴大打牙祭的時節,但專家表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補,補錯了反而造成身體不適。

天氣越來越冷,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等店家生意超夯,專家指出,薑母鴨能健脾養胃、麻油雞補虛溫中、羊肉爐強筋健骨。不過,專家提醒,感冒、腸胃不好的人應忌口,以免補出反效果。

「進補」文化可追溯至古老中國,在寒冷冬天靠進補維持能量所需,延續成為華人特有養生文化。而這個現代人迄今仍十分熱中的飲食習慣,專家又是如何看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學部針灸科主任吳建隆表示,一般來說,薑母鴨、羊肉爐和麻油雞,都可當作增強元氣的食補,並無藥效。

 

當歸潤腸 腹瀉者不宜


哪些人最需要進補?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楊曜旭提醒,身體虛弱、容易感冒、疲倦,怕冷以及冬天常四肢冰冷、大病初癒或手術後、產後復元等,偏向虛性體質的人,更適合藥膳食補。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有大補虛勞之功,楊曜旭解釋,鴨肉屬於偏冷食材,因此烹煮薑母鴨時會用大量老薑(暖胃)、川芎(活血)、當歸(補血)等藥材,搭配米酒中和其偏性;但是皮膚敏感或容易生疔瘡的人得注意攝取量,以免加重症狀。此外,由於當歸有潤腸效果,慢性腹瀉、腹脹的患者也不宜。

吳建隆則說,鴨肉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功效,薑母鴨較適合消化系統偏虛寒的人;吃下去的當下,身體就會溫暖起來,但吃完後容易「上火」,會有口乾舌燥、煩悶、眼紅、喉嚨痛、大便乾硬的症狀,若為燥熱體質的民眾,就不適合進補。

羊肉具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等功效。吳建隆解釋,羊肉最大功能是「溫下元」,下元指的是包括腎臟、卵巢、子宮等生殖泌尿系統,羊肉爐中通常有加當歸、川芎等中藥材,改善血液循環,因此這道食療有活血行血功能,可強筋健骨,減緩肌肉僵硬、疼痛。

楊曜旭進一步解釋,川芎能活血行氣,出血性疾病者應慎用。他也提醒,羊肉爐應避免與醋同時食用,以免降低羊肉爐溫補效果。

 

麻油滋補 燥熱體質少吃


至於麻油雞,主要食材為麻油、酒、老薑等,吳建隆說,具有滋補功效以外,還能促進子宮的收縮,幫助惡露排出,所以也是坐月子的好料理。楊曜旭說,雞肉具有益五臟、補虛損之效,而麻油、酒、老薑在中醫的觀點都是較偏溫熱的食材,因此適合體質虛寒者。

不過,體質虛寒還是燥熱須由醫師評估,民眾在不了解自身體質時,吳建隆建議,第一次先吃半碗,看看會不會有拉肚子或口乾舌燥的症狀;如果不會,下次增加到一碗,之後再隨個人食量多寡來調整。

食補也非人人皆宜,楊曜旭指出,急性感染症如感冒、咽喉痛、發燒、腸胃功能不佳、易腹瀉腹脹者,應避免太滋膩的藥材,如熟地黃、當歸等,以免消化不良;而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者,進補前得經由專業醫師評估,才能一飽口福。


而在營養師眼中,坊間常見的美味食補,也藏著一些健康風險。台大醫院竹東分院營養科主任劉巧雲說,不管是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燒酒雞等,都是肉多、油多、高鹽、高普林、高熱量的食物,因此高血壓、中風、高血脂、腎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都不宜,一般人偶爾吃就好。新光醫院營養師夏子雯說,一般民眾最多一周兩次,在吃的時候記得把油除去再入口,煮的時候菜要放多一點,加工的丸子酌量就好,盡量以新鮮的蔬菜和肉片為主。

最後,他們都異口同聲提醒,現代人都吃得很好,真的不需要特別進補,偶爾與親友打打牙祭沒關係,但得留意別吃太多,補過了頭也會讓身體不舒服。

 

冬日進補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