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潔‧檢‧護 足部沒煩惱

每天潔‧檢‧護 足部沒煩惱

由於糖尿病友的末梢神經遲鈍、傷口不易癒合,平日更要仔細做好足部檢查、清潔和照護工作,才不會造成嚴重的結果,而最根本的仍然是血糖要長期控制穩定。

插圖‧黃川祐 參考資料‧《糖尿病與我》

 


保養有撇步,做好「潔‧檢‧護」
馬偕醫院糖尿病中心資深衛教師張美珍表示:「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經病變不會一下子發作,而是隨著血糖控制不良的時間拉長而慢慢變嚴重,應留意血糖控制和養成足部照護好習慣。」根據統計,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久,或是血糖控制不佳者,這兩個族群是足部潰瘍的高危險群,至少每年必須做一次詳細的足部檢查及評估。張美珍認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每天都應做足部的清潔和檢查。

●溫水清潔
在沐浴間放一張小椅子,洗澡時順便清潔足部。首先準備接近體溫的溫水,不宜太燙,以免燙傷皮膚而不知,使用中性的香皂、清潔劑將腳仔細洗淨,含足背、足底、趾甲縫都要洗乾淨,再以乾淨的軟毛巾擦乾,腳縫也不要放過,正確的清潔可預防腳部細菌滋生產生的香港腳等問題。
 
清潔時若發現腳底有硬皮、厚繭,可局部抹一點肥皂,以細緻的浮石輕輕摩擦,張美珍強調,摩擦的動作一定要輕柔,過度摩擦反而造成破皮。硬皮厚繭會使腳部感覺更加遲鈍,若有傷口更難察覺。糖尿病影響到自主神經,容易有皮膚乾燥,脫 屑,摸起來乾乾粗粗的情形,擦乾雙腳後可搽潤膚乳液保養改善,預防乾裂。

●仔細檢查
清潔之後,找燈光足夠之處檢查足部,尤其足底、足縫、趾甲縫,一定要仔細翻開看是否有破皮、小裂傷或其他異常,趾頭縫是最容易疏漏之處,要把每個趾縫都打開看仔細。張美珍提醒,可手握鏡子利用反射、使用放大鏡或請家人協助(如P.78插圖所示)。
 
應仔細觀察腳部的顏色、溫度、形狀和趾甲狀態。呈現紫黑、紫紅、蒼白擔心是末梢血管阻塞;溫度太低則是血循不良,可輕柔按摩足部、做適 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並請醫師建議合適的輔具預防摩擦。 最後,應適時修剪趾甲,保持在能保護腳趾的長度,且注意趾甲邊緣是否陷進皮膚中,可能造成趾甲邊緣的傷口,甚至演變為趾溝炎。

●傷口護理
糖尿病友的足部容易有皮 膚乾燥、足癬(香港腳)、灰趾甲和足蹠疣(雞眼)等肌膚問題,應立刻接受積極的治療,千萬不可自行購買成藥塗抹,以免皮膚受到化學性的腐蝕傷害。檢查時發現小於1公分以下,表淺性乾淨(無分泌物)的傷口,如:破皮、少量滲血,可以先自行處理,固定回診時再請醫師診察。
 
清潔後以生理食鹽水(或煮沸後的冷開水)沖洗傷口、拭乾,接著用已消毒棉花棒搽上優碘靜置30秒,優碘可殺菌並收斂傷口,再以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擦 掉優碘藥水以免皮膚著色(編按:多餘的優碘久了也會變得黏稠,反而容易使傷口沾上空氣中的微粒和灰塵)。若沒有流血可讓傷口通風;若有血則用已消毒紗布貼上透氣膠帶固定,潮濕就要更換。張美珍提醒,傷口應每天觀察,三天後若完全沒有好轉跡象,或出現紅腫痛熱的發炎徵兆,就要馬上就醫處理。